第297章 杨崇的谋划
作者:今令冷泠   人在秦时的我真没想进步最新章节     
    第297章 杨崇的谋划
    在蓟城城墙上无数道视线的注视下,第一支来源的燕军被齐军歼灭在蓟城城外,从始至终,蓟城不曾派出一个士卒进行接应,更不能放下吊桥接应最后的残兵败将入城。
    “燕国有着这样的君主实在是可怜亦可悲,如此宝地竟然被这样的人所统治,实在是浪费了。”夕阳下,张良看着正在面前的战场,在尸骸之间,有着烽烟燃烧,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变成了一种愈发难闻的味道。
    “曾经大王是否也是这么看待我们的,是否也是如此看待韩国的?”对于张良的嫌弃,卫庄却是想到了曾经的自己与韩国。
    仔细想来,曾经的韩国似乎也不比现在的燕国强到哪里去,曾经的韩王安也不见就比燕王喜强,当时的卫庄自己就在局中,他还不曾看出其中的异样,此时听到张良如此评价燕国上下,言谈之间对燕王喜这些人颇为鄙视,此情此景,却是让他不由想到了曾经的自己。
    “这个不好说。”张良闻言脸色略显难看,他今日在鄙视燕国君臣,昔日,也许自己在杨崇的眼中也是如此的。
    “不要想那么多了,眼下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了,战争才刚刚开始啊,只希望易城那里能够尽快突破。”卫庄道。
    齐军的确很好用,从这一点而言,绝不是韩军能够相提并论的,但相应的,齐军所面对的战争规模也要更大,熟悉了韩国那样的地方,对攻灭燕国的这场战争,卫庄还是有些陌生的,好在这一次他虽然是先锋,但真正决定这场战争胜败的却是易城那里。
    易城。
    齐军虽然包围了易城,但并未彻底阻断易城与外界的联系,因为发生在蓟城城下的事情还是传到了易城。
    晏懿看着斥候传回来的情报,心已经沉入了谷底。
    燕军不堪战,身为燕国大将军,他比谁都清楚。
    燕国百姓也曾与胡人大战数百年,按理说不应该是怯懦之辈才是,但为什么燕国的军队作战不行呢?对于其中的原因,晏懿是清楚的。
    无外乎在战阵之上,死的都是平民,但得到好处的都是贵族,致使在战场上,原本擅战的战斗的燕军一个个都是保命为先。
    但是,坐视援军被齐军歼灭,蓟城上下却无动于衷这件事情,却还是让晏懿刷新了认知。
    但晏懿对这般离谱的事情也只是惊讶了一瞬而已,因为很快他就意识到这样的事情必然是真实的,至于他为什么能够得出如此判断,原因则很简单,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若是在以往,晏懿或许还会觉得蓟城那些人的决定十分聪明,援军的战死在蓟城的安危面前又算得了什么,燕国有着人口几百万,能够上战场的人没有三十万,也有二十万,死个万儿八千人,对于燕国来说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蓟城上下对近在眼前的援军尚且见死不救,又如何会来救援他,在身份的转变中,晏懿自然不会再蓟城那些贪生怕死的人是多么的聪明,因为蓟城那些人的贪生怕死就意味着他自己必死无疑。
    “这一战恐怕挡不住,蓟城那里或许能够坚持下去,但我这里却就要凶多吉少。”晏懿思索着,他虽然恨极了蓟城的那些人,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与蓟城那些人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他同样也是贪生怕死之辈,在眼下的危局之中,他本就不坚定的意志已经发生了动摇。
    晏懿的心态变化自然也就呈现了易城上下的燕军身上,成为只是围困易城,从始至终不曾发动进攻的颜聚第一时间注意到了燕军军心的变化,这种东西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却能够感觉到。
    一支战斗意志坚强的军队和一支斗者逐渐走向崩溃的军队,可谓是完全不一样的。
    “差不多是时候了。”意识到易城中的晏懿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战斗意志正在瓦解的颜聚自语着,燕军虽然不堪战,但依托城池也就算的是一个强敌,若是让齐军去强攻易城,虽然最终必然能够攻下这座城池,但其中的伤亡必然是巨大的。
    若有可能的话,齐国上下是不想承担这个损失的,好在,齐军面对易城可以有着更好的选择。
    在晏懿对自己的前途忧心仲仲的时候,一封被颜聚送出,来自临淄的劝降信出现在了晏懿的书案上。
    “齐王?”晏懿惊疑不定地看着手中的劝降信,在那一瞬间,他是心动的,若是投降也能够保住富贵的话,当然是好的,但是……
    不说他的满门老小都在蓟城,他若是投降,他留在蓟城的家眷一个也别想活,即使他的家眷不在蓟城,对于投降这样的事情,晏懿也是想都不敢想的。
    眼下他所面对的局势虽然危险,但毕竟还没有到生死关头,在他的手上还有着十万燕军,在外边还有着易城的城墙保护着他,此时让他投降,他当然是不愿意的,更何况投降也未必能够有什么好下场,叛徒这种生活,向来是不招人待见到的。
    晏懿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拼命这件事情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过残酷了一点。
    只是让晏懿直觉义正言辞地拒绝投降之事,他又不敢,他怕断了自己最后的一条退路,一时间,在晏懿的心中只剩下了挣扎。
    在挣扎许久之后,晏懿终于想出了一个自认为是两全其美的办法,在他的手下,很快就写出了一封回信。
    他要看看齐王是否真的是如同信中所说那般,如此看重自己。
    眼下,他还可以待价而沽,还不是贱卖自己的时候。于是,在不久后,一封书信被送出了易城,送到了颜聚的书案上,很快这封信又被传回了临淄。
    “晏懿似乎拒绝了大王的劝降?”当杨崇浏览着晏懿的回信之时,弄玉给他端上了一盏凉茶,随后顺势坐在了杨崇的身边。
    “信中的内容是拒绝的话,但这封信既然出现在这里,难道还不能说明一些问题吗?”杨崇将书信递给了好奇的弄玉,分析着信中的内容,对晏懿的心态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把握。
    “晏懿既然回信,这个举动本身就映射出了他的一些心思?”
    弄玉快速将信件浏览了一遍,只见上面的辞藻堪称华丽,上边的内容则是说什么自己深受燕王喜信任,才将大将军的职位交给他,在眼下燕国这般危机存亡面前,他绝对不会背叛燕王,但他还是要感谢来自齐王的看重,只是立场不同,不得不拒绝而已。
    “不错,这个人可不是什么铁骨铮铮的人,只要让他看到燕国的局势已经不妙,让他做出背叛燕王和燕国的举动并不是什么难事,易城的燕军若是投降,仅仅凭借蓟城可挡不住我的十五万大军。”杨崇道。
    晏懿,在另外一个时空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不怎么光彩,不过杨崇却没有厌恶晏懿的理由,毕竟现在对于杨崇来说,晏懿的品性越是不堪,对于他来说就越有利。
    在他的手中毕竟有着十万燕军精锐,燕军虽然不是战力多么强大的军队,但也是十万名真真切切的青壮,是十万条性命,齐军想要拿下他们可没有那么容易,毕竟就是十万头猪聚在一起也算的上是一支庞大的力量。
    “这么说燕国这一战的关键就在晏懿身上了?”弄玉问道。
    “不错,我们要加快速度了,赵国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杨崇道。
    ‘大王,你既然知晓赵国在秦军的进攻中坚持不了多久,为何不出兵帮助赵国,而是去攻打燕国呢?大王不应该不知晓唇亡齿寒的道理啊。”弄玉不解地问道。
    在过去的几年中,正是因为齐国与赵国的合作才使得秦国在数次的战争中毫无收获,甚至还损兵折将,按理说,这一次赵国经受大灾,在最虚弱的时候却要迎战秦军,这个时候,齐国更应该是全力支援赵国才是,但杨崇却选择了进攻燕国。
    “唇亡齿寒的道理我自然是知晓的,只是这个道理不仅我知晓,秦王政也知晓,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我去救援燕国,秦军在极限之时,可以出动六十万大军大战两年以上,他这一次只派出了三十万大军攻打赵国,我若是做出救援赵国的势头,就会有更多的秦军陈兵在齐秦两国的边界。”杨崇道。
    “以秦王政的能力,这样的事情他做的出来。”弄玉沉吟道,秦王政,她也是认识的。
    “所以为了闭关给秦王政添加麻烦,我干脆直接攻打燕国了,这样一来,秦王政就可以安心的进攻赵国了,你看我这个朋友怎么样,是不是很有义气?”杨崇神色轻松地说道。
    “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只是为什么我听起来感觉怪怪的,还有,你就不担心赵国真的被秦国攻灭吗?眼下赵国的局势可并不乐观。”弄玉提醒道。
    “赵国当然会灭。”杨崇笃定道。
    “那你为何?”弄玉追问道,她对杨崇的谋算很有兴趣。
    “因为我也想要看到赵国被灭啊。”杨崇的答案出乎弄玉的预料,她猜想过各种答案,唯独没有想到过杨崇的回答竟然是这样的。
    “为什么?赵国明明是我们的盟友。”弄玉愈发的不解了。
    “亲兄弟尚且有反目的时候,更何况是盟友,我们与赵国的关系未必就有那么牢靠,你要知道,邺城、安阳等地本来是属于赵国的,虽说它们已经被赵国送给了我们,但在赵国内部就真的没有人对此有怨言吗?”杨崇反问道。
    “但在秦军的压力面前,赵国即使有怨言,也只能忍着。”弄玉道。
    “你也说了,那是在秦军的压力面前,若是哪一天秦国不攻打赵国了,而是一心谋划我们齐国呢?弄玉,盟友是靠不住的,除非是自己人。”杨崇很有耐心地为弄玉解释着。
    “赵国若是被秦国灭了,那赵国就是死人了,又怎会变成我们的人呢?”杨崇越是解释,弄玉越是疑惑。
    “秦国将赵国攻灭,赵人的仇恨就会集中向秦国,这时,我们若是能够将赵地从秦国手中夺回来,你说,那时赵人可还会像敌视秦国一般敌视我们吗?“杨崇终于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想让秦国攻灭赵国,让秦国承担赵人的灭国之恨,然后我们再从秦国手中夺来赵地,如此以来,我们就是赵人的解救者,而不是他们的敌人,大王的谋划堪称高明,只是大王,你要知道,眼下的秦国实力之强就已经不是我们能够正面抗衡的,等秦国灭了赵国,其实力毕竟更加强大,那时,你又怎么可能从秦国手中夺回赵地呢?”弄玉提醒道。
    杨崇的计划听起来很完美,但其中却有着致命的缺点。
    但这些杨崇真的没有看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