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不是因为那、那事生气呢,你虽无礼,但我也知你没有恶意。”她红着小脸说。
“那你怎么不和我说话,以前你以为我是小偷,还特意给我银子,对我可比现在好……”
“那能一样吗,当时看你可怜,没想到你骗我就算了,还敢对我嫂嫂甩脸色。”
“……”
姚志杰没想到她会这么说,他本来又想道歉的,没想到裴姝姝生气是因为他对姜舒绾态度不好。
想到什么,他小心翼翼的说。
“你很敬重姜……啊不,你嫂嫂?”
“当然,嫂嫂教我管家,教我做事做人,嫂嫂是除老太太和母亲外,我最敬重的人。”
裴姝姝一脸正色的说,虽然过去大半年了,但她还记得自己被她爹输出去了,是谁救的她。
当时府里老侯爷和裴宴之都不在家,当家的又是婶婶温氏,若不是姜舒绾,她这一辈子早就完了。
“嫂嫂对我之恩义,我永世不敢忘,若有人对嫂嫂不敬,我定不会放过他!”
……
赏雪亭就在府里的大花园,景致倒是不错,对面是一片平静的水池。
寒冬腊月,水面已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雪花轻轻地落在上面,如同为其镶嵌了无数颗晶莹的宝石。
最近天气冷,亭子的飞檐上挂着剔透的冰棱也还没化,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远处,错落有致的树木也被白雪覆盖,远远一看,赏雪是极美的。
“少奶奶。”
姜舒绾一过去,便有侍候的奴仆过来行礼。
赏雪亭不大,现下已经收拾妥当,四张席面,依主次排开。
精致的雕花矮几摆放整齐,桌上铺着绣有花团锦簇图案的锦缎桌布,地上一个厚实软绵的蒲团,坐上去也不觉得冷。
每位席面都有两个红泥小炉,炭火暖哄哄燃烧着,一边温着酒,一边架着红油锅子。
如此冰天雪地,两个火炉这么燃着,也不会觉得冷。
“这倒有趣,南安郡主要烧地龙才能开窗赏景,地龙所费许多,你这倒不费什么炭火,一边用膳,一边暖融融把雪景也看了。”
姚锦书赞叹的走进来。
等丫头们上了菜,她更是露出长见识的眼神。
“难道这就是你二妹妹发明的火锅?”
姚锦书好奇的看着红泥小炉上翻滚的红色锅底。
这个时代是没有用牛油熬的红油锅子的,只有用鸡骨、猪骨,或是牛骨、羊骨熬的清汤锅底。
平日吃锅子,也是切成肉类,青菜进去,清淡的很。
辣椒倒是有,辣椒有温通经络,散寒解郁的作用,在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当成草药卖。
姜瑶穿过来没多久,就把现代社会火遍大江南北的火锅复制过来。
但姜瑶一般不在外面做,所以,这个火锅只有少数人吃过。
“今日天寒,最适合吃红锅子。”姜舒绾笑盈盈的邀请姚锦书坐下。
她一摆手,丫头婆子立刻送了好些菜进来,什么牛肉片、嫩羊肉片,都是红白相间的好肉。
蔬菜也有几个,都是侯府京郊温泉庄子产的,水灵灵的码在盘子里。
还有一些鸭肠、毛肚之类的荤食。
这时代的官老爷、官小姐都讲究一个风雅,火锅好吃,鸭肠、毛肚之类就有些不堪了。
尤其鸭肠,都是贱货,穷的吃不起饭的贫民才吃。
鸭肠烫火锅再脆爽味美,这些老爷太太小姐,都不会伸筷子,端上桌都要被训斥一番,厨房也要受罚。
不过姜舒绾和姚锦书认识也一段时间了,知道她并不是那么挑剔的人,便叫厨房上了几份过来。
“你试试,若是觉得不好,我叫丫头撤下来。”
她觉得姚锦书应当是爱吃的,就是姚志杰多半不会吃,甚至可能会借此找她的茬。
姜舒绾说着就要坐下来,旁边青杏已经准备好扶她了,突然,姚志杰挤了过来。
他一身淡金色綉金鱼华贵锦袍,脸上堆满了姜舒绾从未见过的谄媚笑容。
“地上滑,嫂嫂慢着点。”
说着,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用袖子扫了扫蒲团上面不存在的灰尘,又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嫂嫂请坐。”
姜舒绾:“……”
满心疑惑地坐下,以为姚志杰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姚志杰又拿起旁边温热的酒壶给姜舒绾满上,之后又连忙给自己倒了一杯。
双手捧着酒杯,他脸色严肃庄重。
“多谢嫂嫂的热情款待,我先干一杯以表敬意,嫂嫂请随意。”
说完仰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迅速转头看向坐在他身旁的裴姝姝,目光坚定而真诚。
“其实我对嫂嫂早就心生敬仰,若有人敢同嫂嫂作对,除非从我尸体上踏过去!”
裴姝姝:“……”
姚锦书:“……”
姜舒绾:“……”
姚志杰身边的小厮更是夸张的看着他家少爷的举动。
少爷啊,今儿早晨你还同少奶奶一副不共戴天的样子,您这变的也太快了,太丢人了。
姚志杰倒是一点都不觉得自己丢人,只一脸“已老实,求放过”的表情看着姜舒绾。
姜舒绾:“……”
“绾绾对不住,我这弟弟……见笑了,见笑了。”捂着脸,姚锦书感觉自己的脸都快烧起来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救命啊!
太丢人了!
她家的蠢弟弟实在太丢人了!
“无事。”
姜舒绾掩嘴轻笑,她还以为姚志杰要作什么妖呢,没想到竟然二话不说就为心怡的人折腰。
看来是个疼老婆的。
“开席吧。”
嘴角含笑,姜舒绾缓缓举起手中的酒杯,朝着姚锦书微微一敬。
姚锦书见状,赶忙举起自己的酒杯回应着,两人一饮而尽,边吃边说笑。
其间,姜舒绾还扫了姚志杰几眼。
只见姚志杰正轻声细语地与裴姝姝说话,不知他说了什么,逗得裴姝姝捂着嘴咯咯直笑。
两人之间的氛围异常融洽甜蜜。
“如此,倒也不失为一桩好姻缘!”
姜舒绾心里默默的道。
打铁趁热,姚锦书连忙道,“春日里花团锦簇,正是良辰美景的好时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