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远去
作者: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最新章节     
    第二天一大早,蓝玉就派人向朱标报告,今天就启程去岷州了。蓝玉这么服帖,大出朱标意料之外,这使他十分欣慰,兴冲冲地去向朱元璋报告。
    朱元璋冷冷道:\"走了就走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朱标碰了一鼻子灰,心中十分灰暗。
    与蓝玉相交多年,更像是朋友,想去送送,又不想惹父亲生气,对朱允熥说道:\"你替我去送送国公。\"
    朱允熥求之不得。
    昨天,他在蓝玉府中看到蓝灵儿了。
    记忆中,原身小时候常和蓝灵儿一块玩。
    那时候,她梳着两个小小的总角辫,眉目俊俏,还没开始说话,就咯咯咯笑个不停,像一只欢快的百灵鸟。
    蓝灵儿今年十六岁了,比他大了两岁,出落成一个婷婷玉的大姑娘了。
    那身材,绝了!
    虽然只是惊鸿一瞥,却魂都勾走了。
    到了蓝府,蓝家四五乘马车停在门口,行李已经装妥当。
    朱允熥负手走了进去,蓝平、蓝闹忙迎了上来,亲热地叫:"殿下!“
    朱允熥问道:\"国公呢?\"
    顺着蓝平手指的方向,朱允熥看见蓝玉站在一棵翠绿的树后面。
    朱允熥走过去说道:\"舅姥爷,我爹要我来送送你。\"
    蓝玉神情十分落寞,\"多谢太子。\"
    又说了几句闲话,朱允熥把蓝玉送上了车。
    蓝玉突然问道:\"你昨天说月鲁帖木儿叛乱,准备派谁去?\"
    朱允熥答道:\"沐英。\"
    蓝玉若有所思,"很好。\"
    沐英是朱元璋最大的义子,今年四十八岁了,比蓝玉大两岁,两人一起在徐达、冯胜、傅友德手下征战多年,惺惺相惜,感情十分深厚。
    朱允熥掀开车帘,对蓝玉说道:\"舅姥爷路上休要耽搁,尽早到岷州,朝廷派人去召,就称病不要回来。\"
    蓝玉:\"你说的话很奇怪,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没有,真的没有。\"
    \"太子身体还好吗?\"
    \"还好,己经能批奏折了,只是不能太劳累。\"
    \"你不要骗我。\"
    \"没有。我爹给楩叔写了一封信,舅姥爷到了岷州,一切有楩叔料理,万事不用操心。\"
    蓝玉接过信,拉下车帘,依依不舍走了。
    朱允熥一直看着车队消失在视线之外,才随蓝平、蓝闹返回蓝家。
    吃了几杯酒,说了几句闲话,始终没有看到蓝灵儿,越见不着,就越想见,心里像猫爪子抓一样。
    陈氏十分善解人意,对蓝平说道:\"难得殿下驾临,何不叫女儿出来拜见?\"
    蓝平是个武夫,没那么多酸文假醋,爽快地答应了。
    朱允熥心里乐开花。
    女大十八变,蓝灵儿穿一身淡绿色的衣服,婷婷袅袅走了出来,眼里满是羞怯,掩着口笑,浅浅地施了一礼,转身就走了。
    仿佛一阵香风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
    朱允熥怅然若失回到了楚秀轩,满脑子都是她的倩影。
    文华殿中,朱元璋催问了几次,\"允熥去哪儿了?为什么还没有过来。″
    朱标搪塞道:"还在房里磨蹭。"
    朱元璋想考察两个孙子,等得心焦。
    等朱标有事出去了,朱允炆扒在朱元璋耳朵上,\"爷爷,允熥其实不在房里?\"
    \"去哪了?\"
    \"去送蓝玉了。\"
    朱元璋十分不悦,等朱标来了,责问道:\"允熥到底去哪了?\"
    \"我再使人去叫。\"
    朱允炆拼命挤眼睛,过了好久,朱允熥才到了文华殿。
    朱元璋问道:\"你去哪了?\"
    朱允熥自然不敢说去送蓝玉了,撒谎道:\"昨晚背书太迟,睡过头了。\"
    朱元璋嘴角笑了笑,说道:\"小孩子家家的,哪有那么多觉要睡?你是存心偷懒,该打!咱像你这么大时,犁地,养羊,放牛,什么活不干?\"
    朱允熥讨好地笑:\"爷爷饶过,孙儿知错了。\"
    朱元璋教训道:\"咱们老朱家不养闲人。你们的爹身体不好,你们帮忙干点活。"
    朱允熥:"我也不会呀?"
    "不会不能学吗?"
    朱元璋絮絮叨叨讲了一大篇,朱允熥也只听了个大概。
    文华殿的事务繁重至极,没几个人受得住。
    这都是朱元璋事必躬亲,不愿放权的结果。
    开国之初,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奏章,都是先交到中书省,由左丞、右丞、左丞相、右丞相择其要者,优先呈送。
    朱元璋一一批复后,再发往中书省。
    中书省再讨论是否合宜,认为合宜的,发往相关部院或地方,反之则批注意见,再发往文华殿,由朱元璋裁决。
    因为奏章实在太多,中书省认定为不重要的奏章,甚至经年累月都不能送到朱元璋的案头。
    丨朱元璋偶然得知这种情况后,勃然大怒,认为中书省这是在扣留奏章。
    中书省则辩解说,中书省每天收到的奏章少则四五百封,多则一千二三百封,有些的确事关重大,但有些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中书省不加甄别筛选就送到御前,那是一种懒惰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朱元璋根本听不进去这套说辞,胡惟庸案后,废了中书省,设立了通政使司,所有奏章一律送往通政司,然后再由通政司送到文华殿御览御批。
    通政司和中书省相比,啥也不是,相当于个门卫室。
    所有的重担都落到朱标肩上。
    为了看完这些奏折,朱标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累得精疲力竭,身体每况愈下,不是上了火,就是受了风寒,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
    最要命的是,朱标并非啥都懂。
    比如边事,比如水利,比如财税,比如盐铁、茶马,都是专业性极强的,做决策并非拍拍脑门就行了,得有智囊团。
    朱元璋御下太严,动辄滥杀,部院和地方官员本着少说少错的原则,在奉章里只请示,不提供任何参考意见。
    朱标病了两三月,无人处理的奏章堆积如山。
    以朱标的身体状况,想要全部看完,大概又得死一回。
    朱元璋分派朱允熥帮忙整理奏章,各部各省分门别类码放整齐,方便朱标翻阅。
    朱允熥故意将来自云南的奏章码在朱标够不着的角落。
    看着老爹夜以继日地拼奏章,真怕他又病倒了,可是却帮不上忙,只能干着急。
    朱元璋向沐英传去旨意,命他带三万五千兵,火速奔赴四川,一举平定月鲁帖木儿之乱。
    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初八日,云南黔国公府派人到了南京,报告沐家于六月十三日收到朝廷圣旨,但沐英已于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十九日病逝了,随即向朝廷上了奏章,问朝廷为什么没有批复。
    沐英竟然死了,朱元璋惊得目瞪口呆,不禁流下泪来,责问朱标:\"你连沐晟报丧的奉章也没看到吗?\"
    \"积存的奏章太多,也不知道哪个要紧。这段时间主要关注延绥和宣大一带。\"
    "明知道要派沐英平叛,云南的奏章为什么一封也没拆?"
    朱标十分委屈,"我哪能料到沐英……"
    朱元璋:"兵贵神速,耽误了这么久,月鲁帖木儿肯定势大了!如何是好?"
    果然才过了两天,蜀王府和四川三司先后派人到京,报告黔国公己死,根本没有赴任,四川无人领兵,月鲁帖木儿攻州克县,情况十分危急。
    朱元璋火了,命傅友德挂帅。
    朱标道:"颖国公腿摔折了,走不动了。"
    朱元璋吼道:"那就抬过去!"
    朱标:"命傅友德立即赴川,为稳妥起见,火速派人到岷州,命蓝玉赶往四川,谁先抵达四川谁领兵。"
    朱元璋恼着脸不说话,算是默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