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第二天,苏浅浅开始查看外城。
整个南安城分两城,里面是内城,外面是外城。
内城基本上都是官府达官显贵的居住场所,里面也有一些高档的酒楼,但数量较少。
总体来说,内城的人非富即贵,他们总是仰着头用鼻孔看人,一副不屑与其他人为伍的样子。
外城则是普通的市民气息,也就是昨天玩家们出现时所在的地方。
大街上百姓们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虽然禁止外出,但大家还在正常生活。
毕竟连年的战乱并没有影响大家的生活,也只以为这是暂时的封闭城门,只需要过一段时间就好。
现在正值冬季,大家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过冬的物品,所以一段时间不离开也没什么大问题。
只是偶尔会有人小声的抱怨,“怎么还不打开城门?我们还急着去南方呢!”
只不过这样的声音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安稳的活着。
外城不仅占地大,而且种类也更加繁多。
在城市的南方,有一大片的居民区,这里居住的都是最底层的百姓。
人蛇混杂,也是整个南安城人们的居所。
所有玩家包括苏浅浅昨天也是在这里暂时休息的。
当然在聚基地的旁边,还有市场商户,东城主要是各种各样的大型商户,比如说酒庄,酒楼,客栈,钱庄等。
以及各种各样的店铺,这些店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十分的整洁。
在西城,则是一些最底层的百姓会光顾的地方,包括一些便宜的蔬菜,以及一些有破损的旧物等等。
苏浅浅看了一下,发现外城才是最合适的地方。
外城居民区人口众多,房屋也众多,如果中间多这么一个人,十分容易被发现。
再加上居民区邻里之间十分熟悉,他们也可能为了躲避战乱逃到其他人家。所以暂时的居住没有问题,等到胡国人真正攻打进来,必须要换一个地方。
苏浅浅仔细查看了一下,发现东城的商户很不错。
一来这些商户占地面积比较大,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客栈,钱庄,所占据的地方能够居住几十户人家。
其次,这些地方人口十分少,经常有个空着的房间,当然一部分用来储物,还有一部分是完全空着。
现在这些商户生意兴盛,人来人往,十分容易被发现。
只不过等胡国人过来,第一批下手的肯定是这些商户,等他们把这里洗劫一空,也就没有人会再次赶来了。
苏浅浅把东城的商户标记为一个重点,挨家挨户的记录大小及名字,试图找到一个最好的隐蔽场所。
仔细查看之后,苏浅浅暂时确定了几个比较好的地方,比如说绣楼。
绣楼里主要是各种巧手的妇人,他们负责织出精美的布匹,制作成华贵的衣服,绣上美丽的图案。
因此整个绣楼人数虽然多,但大多都是一些女子,为了安全起见,夜里都会回到自己家,整个绣楼也就空无一人了。
其次,即便胡国人前来,像绣楼这种地方,也没有几个人会抢劫。
毕竟这里只有一些华美的物品,而参与战争的都是一些不识货的大老粗,根本不可能认识这些物品的精美之处。
逛过了整个东城,苏浅浅找了个角落,稍微吃了些东西,就立刻前往城市的北方。
这两天苏浅浅一直待在外城的南方,毕竟这是大多数人会居住的场所。
外城的北方,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根本不会有人过去。
北方的西北角,有一个小型的佛堂,虽然说是小型,但里面参拜的人络绎不绝。
据说这里是前朝皇帝最喜欢参拜的场所,前朝灭亡以后,这里允许普通百姓参拜,逐渐变成一个普通佛堂。
因为以前是皇家御用的所在地,所以整个佛堂修建的十分华美,里面有不少小型的禅室,是一个躲藏的好地方。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即便胡国人不通中原礼教,也应该明白佛门重地见不得杀生。算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地方。
在佛堂的东面,是一片小型的树林,这是前朝皇室最喜欢围猎的地方。
毕竟一直外出围猎实在是劳民伤财,所以便在城内布置了一块地方,方便皇室贵族来这里打猎。
这里面现在也是众多百姓踏青的好去处,当然来这里更多的还是内城的达官显贵。
因为时间来不及,所以苏浅浅只是简略的看了一下。这里确实不错,树木繁茂,也有不少的野生动物。
只可惜这里没有什么隐蔽的场所,若是胡国人敢来,那真的是摆在明面上的倒霉了。
继续往东走,在外城的东北角,是书院。
这书院是前朝的国子监,因此占地面积极其庞大。
自从前朝落败以后,这里便改名鹤鸣书院,成为当代有名的书院之一。
因为无法进去,所以苏浅浅只是简单的记了一下位置,决定今天晚上过来仔细查看一下。
经过一天的奔走,苏浅浅累的完全不想动,毕竟今天探查完全靠自己步行,基本上没有动用云层的时间——因为要留着晚上查看。
只不过终于查看了大致的情况,苏浅浅累的只想躺下休息,于是也顾不了其他,只能坐在云里,准备随便找个地方休息。
而这时,苏浅浅却发现有很多玩家在内城集合。
说来也是巧合,苏浅浅准备找个地方休息,正好路过内城的大门口。
原本昨天这里已经基本上戒严,基本上不会有人离开,而这会儿却有很多人进入。
这些人毫无例外,身上都背着一个黑色的包裹。
这个包裹苏浅浅十分熟悉,因为这个是玩家背包!
或许是为了融入这个时代,玩家背包做出了一些改变,变成了古代学生装书用的袋子,挎在身上十分奇特。
毕竟原本只是给学堂学子使用的挎包,这会儿背在这些明显不是学子的人身上,自然觉得奇怪。
更何况挎包原本就是家里的母亲或妻子亲手缝制的,每个样子都不同。
这么多人背着同样的挎包,更是明晃晃的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