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十大意难平人物第二位:屈原!
作者:蜗牛睡眠   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最新章节     
    伍子胥的死对于一些年间多人还是触动颇大。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君子们都为之拂袖而泣。
    在他们的观念当中,忠孝二字乃是人之根本,敢于为其付出生命者,则更是崇高。
    “先生是一块丰碑,是吾辈的楷模!”
    “文字记载不了您的悲情,我等目睹之下,方才感触颇深…”
    ……
    就连是一些外族之人见到光幕中那为国事而死的伍子胥,都是眼眶一热。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不禁扶额叹息:
    “伍子胥的一生,用中原的词来说,或许称得上是快意恩仇吧!”
    ……
    成吉思汗抿着嘴唇,脸上也是挂着敬意,道:
    “汉人的先辈真的太过耀眼,这等气节,或许是我们所不具有的。”
    ……
    各个年间感慨之余,光幕之上那晦暗的景象像是被凭空摘去一般,换了一副模样:
    【盘点历史十大意难平人物,第二位:刚正不阿,忧国忧民,一腔赤诚,尽洒大江——屈原】
    ……
    听到了光幕之中的这个名字,很多人心中都是微微一怔。
    秦朝
    嬴政眼皮微闪,似乎是想起了什么,淡淡地说道:
    “就是那国破之际,投江而死的屈原吗?”
    ……
    汉朝
    司马相如侧目,面色严肃:
    “他的诗文不仅为传世绝唱,品节更是让得世人望其项背啊!”
    ……
    唐朝
    空荡的街道之中,一位似谪仙的酩酊大醉之人摇摇晃晃,在见到光幕中那屈原的模样时,定在了原地。
    似乎是突显灵感,脱口而出: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
    宋朝
    苏轼投去羡慕的目光,心中暗暗地说道:
    “或许,终其我一身的文采,都不能与他的万分之一相比啊!”
    ……
    【战国末期,随着商鞅变法在秦国的展开,秦国的军事实力已然是越居六国之首】
    【当时的楚国,正处于楚威王的统治之下,而屈原也诞生于此时】
    【年少的屈原见证过威王一系列救国的手段,内心也是颇有感触】
    【虽然他是楚国三大家族的后裔,但却尤其喜爱与百姓生活在一起】
    【在见证过贫苦百姓的生活之后,屈原心生同情,经常以家资赈济他们】
    【到了楚怀王即位之时,屈原才真正崭露头角】
    【那个时期,秦国派出大批军队压境,屈原则号召乡里的青壮汉子们加以抵抗】
    【这番准备成功击退了秦军的小股部队,也正是因此,屈原的名字传到了楚怀王的耳朵之中】
    【楚怀王深知楚国正值用人之际,这屈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一道诏令将其调到了朝廷】
    【一年的时间,屈原就做了不少对于国家有利之事,让得楚怀王更加信任于他】
    【不久,屈原就被授予左徒的官位】
    【左徒一职,可是历来罕见,仅仅次于国相、令尹】
    【而年少的屈原便身居这种职位,足以见得是多么意气风发】
    ……
    战国时期
    老秦人见到这楚国,倒是一时间哑口无言,不过对于屈原,倒是都回以欣赏的目光。
    毕竟,高风亮节之士,值得尊敬,不管是敌是友。
    ……
    汉朝
    霍去病看着这在官场上叱咤风云的屈原,微微动容:
    “年纪轻轻便有一番大作为吗?的确是让人羡慕!”
    ……
    【适时,秦国由于和魏国发生了不义之战,强取豪夺了后者大半土地】
    【这使得其余国家人人自危】
    【于是,在公孙衍的建议下,其余五国采取了合纵之术】
    【并且,楚怀王被推举了合纵之主,组织精兵攻打秦国】
    【但实际上与秦国交恶的只有韩、魏、赵三国】
    【因此,燕、楚两国在合纵之战时,大多是采取观望态势】
    【作为合纵之主的楚怀王更是心猿意马,没有将这事放在心上】
    【所以,不出任何意外的,第一次合纵以失败告终】
    【屈原见到这个结果,内心也是凉了一大截】
    【毕竟,作为主战派的他,一心推动着楚国的合纵大业,最后却落得这个下场】
    【渐渐地,屈原也是看清了楚国所面临的处境】
    【那便是,不以魏国为戒,最后必食恶果】
    【很快,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屈原主持政改,想要从内部使得楚国强大起来】
    【但是,这政改也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朝廷之中,贵族势力盘根错节,想要政改,必须要触动他们的利益】
    【即便是身为贵族后裔的屈原也没有把握能够顺利实行】
    【因为,楚悼王时期的吴起便是前车之鉴】
    ……
    战国时期
    秦昭襄王笑了笑:
    “就是那各怀鬼胎的五国合纵吗?可笑的计策!”
    ……
    宋朝
    王安石目睹了屈原的难处,也是联想到了自己现在的处境。
    若是变法,必然也会引起大家族的反扑,这该如何是好?
    ……
    【楚怀王是个极其自负之人,很容易受人挑唆,执一面之词】
    【屈原自然知晓,但他为了国家大计,还是决定在刀尖上走一遭】
    【当时,楚国的贵族们也是听闻了要政改的风声】
    【于是,为了避免成为政改的牺牲品,他们轻车熟路的想要套出政改的具体内容】
    【但这一次,贵族们都傻眼了】
    【楚国大臣上官大夫三番五次去面见屈原,想要套出点什么消息,却都是无果而归】
    【这让得上官大夫十分气愤】
    【于是,直接跑到了楚怀王面前去进屈原的谗言,说道:
    “屈左徒太过狂妄,常常放出大话,说草拟政改一事,只有其一人可成,其余人等都不可插手,
    这不是视大王您为无物吗?”】
    【此话一出,让得楚怀王十分气愤】
    【因此,在屈原每次觐见时,他都闭门不见】
    【在朝会时,也渐渐疏远屈原】
    【不久,楚怀王直接一纸诏令将屈原贬为没有实权的三闾大夫】
    ……
    一些实施过变法改革的大臣看到屈原的下场,默默地摇头叹息:
    “政改一事,本就不能采取强硬态度,诸如商鞅五马分尸的下场。”
    “是啊,如果能够向楚国的贵族妥协几分,或许不会落得被贬谪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