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连夜出发去平宁村
作者:靖然长轩   重生灾年挺孕肚,不慌!娘有神器最新章节     
    里长闻风而至,见院里闹哄哄的,指挥了一番后,便拉着宋老七进屋里说小话。
    姜荼心知他们应是在谈黄静秋的事,也拉着黄静秋到自己屋,再细细地交代她一些注意事项。
    同时也从黄静秋处,问了更多黄员外和那位续弦的情况。
    爹爹教过她,“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虽然她没法像男子那样上战场,注定当不了大将军,但也不妨碍她将那位孙子先生的话放在心上。
    两人在屋中聊了约莫一个时辰,便有人来敲门了。
    “小兔儿啊,黄姑娘是不是在你这屋?”宋老太太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姜荼应了一声“是了娘”,那老太太便推门而入,手中端着一个大海碗。
    “黄姑娘快喝,这是猪杂面汤,你是赶不上吃肉了,只能先这么凑合吃着。”
    老太太说着便将海碗递给黄静秋。
    姜荼问道:“娘,是不是里长和爹准备出发了?”
    宋老太太点点头,又摇摇头,“你爹不去了,你爹今儿个逮猪扭伤了脚脖子,走不了远路,只能让你大哥大嫂陪着去了,事后黄家的人来问起,就说你大哥陪媳妇儿回娘家。”
    姜荼觉得这个法子挺好的,今日猎到了野猪也是个借口,将家里不在的人说成回娘家送猪肉,旁人也没甚可疑心的。
    黄静秋对于她们的安排只有顺从,此时自然不会说什么,努力将一大碗猪杂面疙瘩汤喝了。
    可惜黄静秋胃口实在小,还剩半碗就打嗝,自责又为难地看着姜荼。
    “没事,喝不完不喝了。”姜荼体贴地道。
    黄静秋摇摇头,“粮食不能浪费。”
    她在黄府虽说地位不如娘亲在世时,但也没有饿着肚子,按理说也不会对这点粮食太过在意。
    然而,今日在姜荼家待着,她从老太太和姜荼两位嫂嫂的嘴里,得知了如今生存不易,一点粮食也是大家的命根子。
    尤其是周氏和赵氏,并不知道姜荼身上有了神奇的遭遇,以后可以为家里提供很多粮食,是以二人口中的粮食,简直比金子还金贵了。
    受到她们的影响,黄静秋又怎么好意思浪费粮食。
    她又努力地喝了几口,撑得她肚子难受。
    就在这时,姜荼伸手把她手中的大海碗夺过去,神色自若地将剩下的面疙瘩汤吃了。
    “姐姐……”黄静秋眼眶有些红。
    从娘亲去世,就再没人愿意吃她吃剩的食物了……
    姜荼倒是不觉得有什么,经历了前世的逃荒,谁还有那些穷讲究?
    有时候,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挑这嫌那,都是日子太好给惯的。
    这毛病饿上几顿就自然好了。
    姜荼吃完将碗一放,“你在这儿坐着,我去给你拿衣裳。”
    黄静秋抹抹眼泪,点头:“嗯!”
    出了屋,姜荼听见了里长的声音。
    “刚才跟大伙儿说的话都记下了吧?谁要是敢掉链子,就把你赶出宋家庄!今儿个吃的猪肉也都给我吐出来!”
    “记住咯!”
    “三爷,我们一定听话!绝对不泄露半个字!”
    姜荼微微勾唇,看来里长已经交代好村民,对黄静秋的存在保密了。
    她拿了里长方才交给老太太的布囊,这是里长专门弄来的男式衣裳,符合黄静秋那瘦弱的体型,不像她家,男人们都很高大壮实,他们的旧衣裳静秋根本穿不上。
    趁着黄静秋换衣裳的功夫,姜荼又兑换了一袋二合面粉,偷偷拿给老太太。
    “娘,大哥大嫂要陪静秋妹妹去平宁村,身上不能没有半点粮食,万一三伯娘的娘家日子也不好,他们不是要饿肚子了吗?将这粮食给大哥大嫂带着吧。”
    宋老太太心疼地看着她:“二合面粉娘这儿也有,你才歇了半下晌(半下午),咋又用上神力了?万一又累着咋办?别忘了你肚里还有个娃哩!”
    姜荼心里暖洋洋的,“娘,别担心我,大金在边境杀敌,是在做好事,对我提升神力也有帮助的,所以我现在感觉好得很。”
    “当真?”宋老太太高兴得合不拢嘴,“算大金那孩子识相!他去了边境把媳妇儿孩子扔在家,若是啥用也没,娘都要觉得他配不上咱家小兔儿了!”
    两人说说笑笑好一阵,几个要出发的人都收拾妥了,老太太才拿着姜荼给的布袋出去。
    宋老头因脚伤,便留在家里和二儿子一块儿招呼村民。
    宋老太太和姜荼出来给四人送行,大娃机灵地拿了灯笼跟着,就怕夜间他娘不当心摔着。
    一行人低调地走到了村口。
    宋大山背着一个篾筐,里面有宋老头让拿的猪肉猪杂,还有老太太刚放进去的二合面面粉。
    换上了男服的黄静秋走到姜荼面前,拉了拉她的手,“姐姐,那我走了。”
    “好,你要小心。”姜荼柔声嘱咐,“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若你能挺过这一劫,往后便都是好日子了。”
    黄静秋眼尾泛红,突然后退几步,郑重地跪了下去,给姜荼磕了三个头。
    “哎哟这孩子……”宋老太太被吓了一跳。
    直到发现她跪的是姜荼,老太太又淡定了,看吧,她就说不是自己没出息,是神仙儿媳身上的仙气太浓,是个人都忍不住想跪!
    姜荼反应慢了一拍,等她上前,黄静秋都磕完头了。
    “快起来,这么多人看着呢。”
    黄静秋顺着她手扶的力道起身,没再说话,安静地走到里长身后。
    “行了,那咱们出发吧。”
    里长一发话,几人便动身了。
    宋老太太搀着姜荼,大娃提着灯笼站在娘另一侧,姜荼的一只手牵着他,目送着里长提着的马灯亮光慢慢走远。
    “咱们也回去吧,夜里有风。”
    担心儿媳会着凉的老太太提醒道。
    姜荼应了“好”,三人掉头返回家中。
    “七奶啊,你们大晚上去哪儿了,咋不来一块儿吃,这疙瘩汤香得很哩!”
    见着三人从外边回来,一个汉子笑呵呵地招呼。
    宋老太太扯起大嗓门:“大山陪他媳妇儿回娘家了,我们给送送,你们吃好啊!”
    面对院里一堆“蹭饭”的村民,宋老太太还能如此淡定,那是因为大家并不是真的白吃。
    每个人都从家里带了粮食来的。
    大部分人拿的都是杂面、二合面,里长家倒是忍痛拿了白面过来。
    毕竟晌午在这儿吃了碗白面做的鸡蛋面,他又是个里长,得以身作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