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态度
作者:清水如歌   福女当道最新章节     
    大殿上,摆放着二十多件瓷器。
    这些瓷器外形和影青相似,只是近看颜色却没有影青清澈纯净。
    霍炎将每只瓷器拿起来对着光线仔细查看,等一遍查完才拱手对皇上道:“圣上,这些瓷器与用烧制御瓷方法烧制成的影青相比,着实差距很大,就算流到市面上,大概也无人会将它们与御瓷相提并论。”
    皇帝道:“这样说来,这批瓷器确实不是按照御瓷方法烧制。”
    “御瓷烧制工序十分严苛,这批瓷器要粗糙许多。”霍炎道:“与御瓷比起来,恐怕连赝品都算不上。”
    皇上笑了起来,“这样说来,倒是有人故意陷害归家和太子了。”
    李泰来不敢置信的望着这些瓷器。公孙公子明明说只要将抖出太子和归家的关系,归家必然脱不了干系,如何到了后来,漏洞会出在烧制的瓷器上面。
    李泰来不甘心道:“圣上,如今看来归二老爷并不是不想烧制御瓷,而是因为技艺不精没有烧成。若是他烧制瓷器的技艺精湛,这批瓷器便是确凿的罪证。”
    “你当朕是瞎了?”皇上面色一变,语气也严厉起来,“如今事情已经很清楚,归家烧制的根本不是御瓷,那么说太子跟归家勾结烧制御瓷之事便是莫须有之事,你还要揪着不放是何居心?”
    李泰来哑然。
    皇上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这事到此为止,所有人今后不用再提。”
    皇上快要走出大殿时,停了下来,“淑妃临死之时让朕答应她,若日后她的家人犯了死罪饶他们不死。既然她是归家的姑娘,朕这次便不予追究,你们回去后安分守己,今后若是再犯定不轻饶。”
    归家众人便深深拜服下去,“多谢圣上不杀之恩。”
    再起身时,便只看到皇上明黄色的身影出了大殿。众人皆是舒了口气,有种劫后余生的虚脱感。
    出了刑部大门,归吴氏一脸复杂的走到南书燕跟前,“佑安,这次是你二叔鬼迷心窍差点将一家人送你上了绝路,如今他吃了教训定然不敢再做这样的糊涂事。祖母以往因你命带孤煞之事对你一直有成见,祖母给你赔不是了,还望你今后不计前嫌,仍旧将我们当做你的亲人。”
    南书燕望着归吴氏,“祖母现在不担心我克归家了?”
    “这次若不是你,我们也不能活着出来。”归吴氏瞥了归以宁一眼,“就算你真的命带孤煞又能怎样,你救了这一大家子人,便是归家的功臣。”
    “功臣说不上。”南书燕目光看向遥远的天际,“我想说的是,二叔一家遭此横祸并非因为命带孤煞,而是源于贪念。二叔,你认为呢!”
    归以宁老脸涨的通红,但这事确实是他着了人的道,怪不得别人,便讷讷道:“佑安你说的是,二叔日后定然不会再犯这样的糊涂。”
    南书燕走到王姨娘跟前,“我会尽快将二姐姐找回来,姨娘请放心。”
    王姨娘点点头,“我相信姑娘。”
    归家人走后,南书燕回头望着刑部门前杵着拐杖的男子。
    他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正气凌然,显得有些颓然。
    两人目光在空中交集,李泰来愣了愣,终于还是忍不住走了过来,“当初在溪山,那张纸笺是你放在纸鸢里面的吧?”
    “是。”南书燕冷冷地道。
    李泰来有些激动起来,“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没有为什么,想做就做了。”南书燕轻飘飘的语气传过来,让李泰来眼睛发红。
    “好一个想做就做了?”李泰来忿然地望着她,“燕娘,你究竟为何这样恨我?”
    南书燕神情轻蔑凉薄,她不恨他,她只想杀了他。
    但她什么也没说,从他身边经过一句话也没有留下。
    李泰来怔怔站在原地,他一直以为当初在云县时,燕娘用弩机伤了他只是因为他想要她的金吊坠不得已的自卫,但现在他知道不是了。
    她是真的恨绝了他。
    但这究竟是为什么啊!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无视她的心思。
    李泰来想,若是能够重新选择,他一定不会选玉娘,而是会求娶燕娘。
    -----------------
    丞相府内,公孙弼逗弄着笼中的金丝雀,不疾不徐道:“圣上真的就这样放过了归家?”
    “是。”公孙恒站在公孙弼身后,“李泰来当着众人的面拿出了淑妃的画像,归家已经证实那就是归家大房的大姑娘。”
    “所以圣上便放过了归家。”公孙弼转过身,从随从端着的托盘内拿了打湿的娟帕擦了擦手,“淑妃死之前,圣上答应过要保全她的家人,这么多年过去了,圣上仍旧记得,可见圣上对淑妃真是用情至深啊!”
    公孙恒站在身后没有说话。
    “这样看来圣上是不会废除太子了。”公孙恒仰头望着天空,“圣上心意已决,我们不能一味等下去了。”
    夏日的天空澄澈的如同一块蓝色的宝石,公孙恒顺着公孙弼的视线望去,低声道:“全听父亲安排。”
    皇上去刑部的事,赵庸也十分关注。
    整个平江传得沸沸扬扬,说是归家烧制御瓷背后的主使便是太子。朝中大臣俱是冷眼观望,与其说是关注案件的进展,还不如说是关注皇上的态度。
    当时究竟是立大皇子赵肃为太子还是三皇子赵稷为太子,朝中其实有过激烈的争论。
    赵肃和赵稷均非皇后嫡出,虽然赵肃比赵稷大半岁,但赵肃之母淑妃只是公孙丞相族中一旁支,虽姓公孙但却形同孤女。
    赵稷的母妃娴妃却不同,娴妃是公孙丞相的嫡女,母族势大,赵稷若是立为太子,有母族护佑,比赵肃更有优势。
    这事争执了两三年,一直没有个结果。
    直到淑妃死后,皇上将赵肃养到皇后名下,又让霍炎教他习武,这样一番操作下来,朝臣俱是看明白了皇上的意图。
    如此一来,加上迫于将军府的压力,有人再提立长不立幼时,朝中便少了许多反对的声音。
    赵肃六岁那年,终于登上了太子之位。
    赵庸在立太子时最初也是保持了中立,直到看清楚了皇帝的意图才力荐赵肃为太子。在纷杂的环境中看清真相,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是赵庸立身之本。
    此时他也一样。
    侍卫站在他身边,将今日刑部大堂的事情粗略了说了一遍,赵庸听完,沉默了良久,才问:“圣上果然信了归家是太子外戚?”
    “看那情形应该是信了,要不然也不会轻易便放过归家。”侍卫道。
    赵庸笑笑,朝侍卫道:“如此我便明白了。你让青鸳尽快去一趟将军府,彤儿和霍子傲的事可以提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