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敢拿本宫的嫁妆做赌资
作者:蜜橘飞飞   归凰最新章节     
    红日西沉,在御花园中漫步消食后,晟帝李嵩摆驾折返甘露殿,他方在御案后坐定,门外小太监便禀报五皇子李元求见。
    李嵩命小太监请五皇子入殿,李元走进甘露殿,行完礼便问:“儿臣听闻父皇召集左右仆射商议背弃祖制,废中书门下二省,单留下都台,敢问父皇,此事是否属实?”
    “你的消息倒灵通。”
    两个宫娥手持礼扇端正站在鎏金威龙屏风两旁,呼吸克制,神色严肃,屏风前,御案后,帝王的双目曜石般幽深,令人捉摸不透、望而生怯。
    李元俯身一拜,敛神恭谨说话:“儿臣不敢窥听父皇私密,实在是六部官员议论纷纷,儿臣做不到装聋作哑。”
    来到甘露殿以前,李元便已做过最坏的打算,大不了父皇便将他贬到地方上去。果然如是,他便带了瑶儿一同离开晟京。
    作为儿子,他不该忤逆父皇,但,作为臣子,有些话不得不说,即便是触怒龙颜,他也要尽力一试。
    “你觉得,朕不该取缔那二省?”
    御案后的帝王端详站在不远处的第五子,他的第五子有仙露明珠之姿,是个淑人君子,只可惜,这儿子与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祖宗礼法的顽固言官一般令他心烦。
    “父皇,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此乃大晟立国之初便定下的国策,是国之根基,三省协同为父皇效力,相互制衡,互补互惠,方使国富兵强。”李元道。
    “三省之制弊端颇多,官员冗杂,耗费资材,每有要事,中书门下二省争执不下,久无定论,常使国政延误,百害而无一利。”
    晟帝声色俱厉,不容辩驳,李元按捺住不安,继续道:“父皇容禀,若百害而无一利,高祖便不会定下三省六部之制,中书门下二省官员虽易起争执,不过是看法不同,俱是为国为民,政令由两省商议,方可不失偏颇。”
    “朕是大晟之主,经朕深思熟虑的政令,难道还不及那些言官吵出来的?政事堂设在都台,自有左右仆射协佐,绝无偏颇。”
    晟帝话毕,将将走进甘露殿的白公公快步上前,递上一本奏折,“陛下,定华长公主府送来的折子。”
    “李嬅?”
    晟帝打开折子阅览,阅览完毕,合起折子递给白公公,“拿给五皇子瞧瞧。”
    白公公将折子送到大殿中央,读完奏折上的文字,李元将折子还给白公公,眸光迟疑。
    “说说,李嬅所请之事,你如何想?”白公公将折子放回御案上的同时,晟帝问。
    已故的欧阳义方是令世人敬仰的鸿儒,说起他的名字,李元格外恭敬:“欧阳义方老先生是皇妹的师长,皇妹欲为师长立功德坟寺,是人之常情。”
    “好个人之常情。”晟帝极度不悦地一笑,“依你之见,朕应当准了这折子?”
    “全凭父皇定夺,儿臣不敢有异议。”李元道。
    “你可知,欧阳义方生前是东宫太傅?”晟帝再度问话,分明是疑问,旁人听来却觉得没有多少选择余地。
    “儿臣愚见,皇妹已不再是皇太女,与东宫无涉,她的授业恩师,父皇大可为其加设官衔,将其收为当朝之臣,如此,可聚拢天下文人之心,更显父皇惜才仁义。”再三犹豫后,李元回话道。
    ……
    “老仆已选出两处地方,请殿下移步裁夺。”
    用完晚膳,李嬅正在芳芷阁卧房内读从江振书架上拿来的前朝书籍,门外传来管家古俊生的声音,李嬅放下书走了出去,“走吧,本宫看看你选的地方。”
    李嬅从宫中来到定华长公主府时,东苑仍是破败模样,到如今,府内的所有屋舍皆已整修完毕。芳芷阁在西苑,古俊生选出的地方一处离芳芷阁不远,在芳芷阁与江振的书房之间,另一处则在东苑。
    两处皆空置着,无人居住,靠近芳芷阁的那一处是八角样式棂花,东苑那处是碎冰纹棂花。靠近东苑那处花坛中栽植青竹,更清雅些,也更宽敞些,碎冰纹棂花也更得李嬅之心,只是沈红蕖的碧心苑也在东苑,同在东苑难免相遇,李嬅最终将书房定在另一处。
    另一处在偏僻之地,胜在采光好,加以布置,作为书房也算不错。
    嘱咐完古俊生如何布置书房,李嬅回到芳芷阁。她翻看古俊生送来的账目,发觉半年来江振赌出去的还真是不少。
    她被赐婚给江振,李嵩那老匹夫好面子装仁义也为她准备了些嫁妆,那些嫁妆中,最贵重的便是一颗与鸵鸟蛋一般大小的夜明珠。
    因出自李嵩,李嬅并不稀罕,只不过,她再不稀罕也是她的东西,只能由她处置,旁人无权染指。
    在她装疯卖傻之时,江振居然将她的夜明珠拿出去做赌资,这绝非她所能容忍。
    她若接着装疯卖傻,过不了多久,这座定华长公主府只怕就要被江振败光了。
    “殿下,沈姨娘来了。”
    白日走过山路,用热水与香露浴足后,李嬅准备早些歇息,沈红渠不请自来,端着水盆走到门槛处的芬儿回头禀报。
    李嬅已半躺在床上,她重新穿好绣鞋,“让她进来。”
    李嬅懒得再换衣裳,妆容齐整的沈红渠走进去时,李嬅坐在桌边,青丝松松半绾,身上穿着素雅的睡裙。
    “妹妹见过姐姐。”
    沈红渠恭敬行礼,李嬅嗤笑,“本宫喝了你的茶,你如此说,倒也不错,可本宫不喜欢,你还是叫长公主殿下的好。”
    沈红渠局促地又行了一礼,“见过殿下。”
    “说吧,何事?”
    沈红渠正要开口,李嬅补充道:“若是求本宫让你见江振,免开尊口。”
    “殿下,我想问,您是如何知道夫君去过怡月楼?”
    沈红渠这是听进自己上回说的话了,也去怡月楼查过了,李嬅轻蔑地勾唇,“他做得多了,自然藏不住。”
    “殿下,您可想过,也许有些误会,也许只是同名同姓呢?”
    “你非要如此想,本宫也没法子。”
    沈红渠已开窍,又并未完全开窍,李嬅不愿再就此事与沈红渠废话,“本宫乏了,浅黛,代本宫送客。”
    ……
    递了折子上去后,李嬅便等待着李嵩的答复,李嵩没让她白等,两日后,苏公公到来,李嬅焚香迎接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