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被黄河泛滥逼出来的商人经商天赋,繁荣500年的商
作者:杨圣佛   穿宋,造反!【变宋】最新章节     
    “那正好。你帮我再拿点银子去一起采购。”
    欧元看向她和郭京认真道,“我这里还剩下10万贯钱,你拿一部分;剩下的郭京全部拿走。
    都以最快的速度,全部换成主要口粮。”
    “这么大的手笔吗?”
    李巧奴心花怒放,满脸喜悦。
    看到官府也出手囤粮,她再也不怀疑粮价接下来还会继续飞涨。
    “师父真厉害!”
    郭京一脸崇拜地望着欧元夸赞。
    “今日之前能完成交易吗?”
    欧元看向二人问。
    “应该没问题。”
    李巧奴指向不远处的上品“宝马”道,“喏,卖家都跟过来了。
    睢阳商家,南京城数一数二的大商贾。
    商家三公主,睢阳一等一的美人儿商虞君,亲自前来跟你谈这生意。”
    李巧奴说到这里,对欧元风情一笑,意有所指地提醒欧元,“待字闺中,年方二八的大千金哦!”
    “一个小女孩代表商家来谈这么大的生意吗?”
    欧元诧异道,“这商家是怎么做大的?”
    “什么小女孩?人家风华正茂好吗!”
    李巧奴嘟嘴道,“你自己多大?
    你都能谈论天下事,别人商朝天才后人;实实在在的隐公主,怎么就不能谈你这粮食生意?”
    “商朝后人,这么厉害的么?”
    欧元大惊。
    “那可不!”
    李巧奴得意道,“商人失去商朝后,又在这里建立宋国,虽然后来宋国又灭国了。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商家在这南京,还是有很强大的影响力;底蕴更是惊人。”
    “那我们赶紧过去,别让人久等。”
    欧元边走边在脑海中回忆商人在商丘的历史。
    商人是历史长河中唯一以擅长贸易买卖被永久贴上职业标签的人。
    生活中,每个地方的人,都会有一些标签特征。
    如山东人,豪爽,吃大蒜。
    山西人,吃醋。
    四川人吃麻辣,爱打麻将。
    贵州人,吃辣椒,靠茅台撑门面。
    小本子,小电影。
    阿拉伯人,石油,土豪。
    德国人,严谨。
    法国人,浪漫。
    英国人,绅士。
    美国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犹太人,高利贷,编造上帝谎言行骗……
    不管怎么说。
    人类历史上,每一个地方的人,每一种人;地域特征或民族特征的标签,都只属于他们自己。
    标签特征最后变成通行行业特征和规范的,唯有商人。
    商人,最初就是专门指“商”这个地方的人。
    大家都是中原炎黄子孙,为什么要单独叫他们商人?
    那肯定是因为他们有些与众不同。
    他们的最大不同,就是喜欢做贸易,交换物品。
    和他们交换的物品,被中原人称为商品。
    就跟称非洲狮子,暹罗孔雀和澳洲袋鼠差不多。
    只是商地的人交换的物品多种多样,然后商品也分成了各种各样的商品。
    还因为商人的商品,都是交易的。
    发展到后面。
    中原人干脆就把待售物品,都叫做商品。
    把商品贸易买卖,叫做商业。
    商人,商品和商业“三商”,由此而来。
    商丘也被后人说成是“三商之源”。
    实际“三商之源”,肯定不是商丘。
    传说中,商族的始祖“契”与禹(大禹)同时代。
    契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商地。
    当时中原之地,天下氏族部落成千上万个。
    尧舜禹启等等这么出名的人的部落和辖区,都没有单独拎出来叫“尧人,舜人,禹人……”
    只能说明。
    商人的封地,肯定是在当时的中心文明边缘。
    就像秦国和东方六国,会以“秦人”来单独区分老秦一样。
    在当时的主流文化圈,“商人”的叫法,可能类似于美国今天叫“小黑”。
    存在一定鄙视。
    而不是单纯指他们善于经商。
    商人和商业自古就被“正统”打压。
    如果当时商人就是代表主流文化,那么就不会有商人的叫法——而是“我就是我,我是天,我是地,我是不变的神话”。
    包括世界文明区分犹太人也是一样。
    就是因为他们另类,又没有占据正统;才得到一个响亮的名号。
    所以从名称来由来看。
    商人的源头,不会是商丘。
    毕竟商丘那里,即便不算中原三环,怎么也得算中原五环。
    商人的源头,只能在中原五环外;才有机会单独获得“商人”这个名号。
    然后就是商人为什么善于经商,为什么必须经商?
    这实际上跟犹太人是一样的。
    就是没有一块好地盘。
    经常需要四处流浪。
    到处搬家。
    今年吃的,跟明年吃的;可能都不同。
    昨天用的,跟今天用的;也可能不同。
    必须要频繁交换物品弥补不足。
    交换习惯了,就善于经商了。
    在长期的流浪搬家生活中,被大自然和社会锻炼出来的。
    中原地区,什么东西能逼得商人反复流浪搬家?
    《尚书》记载商人“不常厥邑”。
    《史记》记载先商从契到汤共8迁,商代600余年从汤到桀共5迁,前8后5,一共13迁。
    不管是商丘的亳(bo)州,还是安阳的殷,都是在中原中心洛阳和开封以东,黄河偏下游。
    对上黄河“三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的特征,就明白了。
    显然是当年大禹不够厚道,封给契的封地“商”,就是黄河偏下游的沼泽泥泞,很容易沧海桑田,旱涝交替,让人嫌弃的多灾多难之地。
    黄河的反复变道,让商人不得不像犹太人一样频繁流浪搬家。
    流浪就不得不通过贸易来换没有的物品。
    商业天赋也因此被逼出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从这个经得起推敲的逻辑来看。
    真正的三商之源,应该是一个动态演进的多地综合片区——上古黄河偏下游水旱容易沧海桑田变化无常的地区,且在商丘之前,就已经形成;并不包括商丘。
    商丘,应该说是“三商”的第一个成长强化区(第二个为殷,安阳)。
    商朝是中国有历史遗址和文献记录的第一个王朝。
    大约从公元1600年到1100年,持续500多年。
    历经17代31位君主。
    在五百余年的历史中,包括最后商纣王亡国的时候,总体上都相对非常强盛。
    还在走上坡路。
    商纣王当时是在攻打东夷,也就是山东地区。
    给西边关中的周武王偷家的机会,犯了项羽在刘邦面前一样的错误。
    一个延续五百多年的王朝,一直走上坡路。
    这在中国历史上,甚至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没有的。
    周朝虽然延续八百多年。
    但春秋战国时期的四百年,就是个象征存在;还不如商朝的延续——宋国。
    持续走强,超过500年的国度。
    放眼整个人类历史。
    目前也就商朝。
    别的王朝,能活到300年,甚至100年;就算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