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这是啥情况?怎么歪楼了?
作者:陆河山的安千君   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最新章节     
    林豪在朝堂上“火力全开”,
    将参劾他的条陈一一驳斥,
    最后还不忘揪着唐行仁要求“决斗”,
    他朝着御座上朱元璋躬身道,
    “圣上,臣要求和唐大人决斗!”
    “以维护臣的清誉!”
    整个奉天殿鸦雀无声,
    朝堂众人还没从林豪的妙语连珠里反应过来,
    朱元璋看着朝自己躬身的林豪,心里哭笑不得,
    你林小子的嘴皮子,真是利索,
    把这群腐儒驳斥的体无完肤,
    现在知道跟他们这群人示弱是没有的吧?
    你这纯粹就是多余的搞什么自污,
    白瞎了咱这几天的早朝时间,
    看着他们唱这出歪戏。
    这时,身为“当事人”的唐行仁率先反应过来,
    “林大人真会说笑,我等都是读书人,岂能搞决斗那一套,简直有辱斯文!”
    决斗?是不是可能决斗的,
    你林豪武功高强,
    从水师驻地门口,打到中军大帐门口,
    什么北元刺客,朵颜第一高手,燕藩第一高手都被你打了个遍,
    现在还想用武力欺负我?!
    林豪扭头瞪着唐行仁,厉声呵斥,
    “你出口就污蔑本官什么龙阳之好,还有脸说斯文,”
    “我等言官的职责之一是风闻奏事,纠正朝堂不当政策,还有百官言行,”
    “而不是毁人清誉,本官身为正义的御史,今天就要和你这种肆意污蔑的‘歪风邪气’抗争到底。”
    林豪义正言辞地控诉,令唐行仁一时手足无措,
    他扭头看着原本一起参劾的言官们,
    而对方纷纷低头不语,有几人甚至已经溜回了队列之中,
    他又扭头看了看自己的靠山聂仲,
    见聂大人也目视前方,根本不理会他的求助,
    唐行仁的脸色开始变得惨白,后背已被汗水浸透了,
    他意识到自己这是被放弃了,
    单凭自己的实力,哪里能斗得过林豪这个权臣,
    “我。。。我。。。”
    见唐行仁半天都说不出完整话,立于前排的晋王朱棡出列奏报道,
    “儿臣朱棡启奏,儿臣说句公道话,言官们和林御史各自都有自己的道理,一直僵持着也不是办法,还是让他们决斗解决问题,一对一不拿武器的单挑,很好很公平!”
    “另外,儿臣建议言官们的风闻奏事权,必须得改革,”
    “很多参劾的内容都是根据传闻,根本没有事实依据,将参劾制度搞得乌烟瘴气,”
    “儿臣建议以后风闻奏事,必须得基于事实,没有切实证据的参劾都应该定成诬告,”
    朱棡出列奏禀,有两层目的,
    其一,自然是为林豪站台,凭林御史的武功,对付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唐行仁,一根手指头足矣,
    其二,是为了限制言官的风闻奏事权,这也是他主动站出来的核心目的,
    林豪自从封爵之后被参劾的次数越来越多,已经成为朝堂上被参劾最多之人,
    可在此之前,高居被参劾第一名的就是他朱棡,
    晋藩里稍微有什么动静,那群言官都能拿出话题发挥,
    他修宫殿,就举报他逾制,
    他练兵,就举报晋藩密谋造反,
    举办一个宴会,就是生活奢靡,
    送别人自己写的飞白手书,就是串联大臣收买人心,
    而自己堂堂亲王,却拿这些人没有办法,
    为了以后能过得舒坦一些,
    这种碍人的风闻奏事必须得改。
    朱棣听到朱棡的奏禀,也是眼前一亮,
    三哥这老狐狸,
    这个时候都能想到借机去打压言官,
    孤受到那些言官的胡乱参劾,比晋藩也只少一点点,
    岂能放过这个机会,
    朱棣立刻出列站到朱棡身边,奏禀道,
    “儿臣朱棣启奏,儿臣附议晋王之言,”
    “朝臣们遇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就应该通过单挑解决问题,”
    “还有风闻奏事制度必须得改,没有事实依据的参劾,就是污蔑,”
    “如果不改变,太容易造成冤假错案,影响朝堂稳定,”
    “望父皇明鉴!”
    立于陛前的朱允炆也敏锐地察觉道了两位叔王的动机,
    三叔、四叔真是老狐狸,
    言官们和林御史打嘴仗的局面,
    居然被他们利用来限制官员们的权力,
    如果“风闻奏事”要有事实依据,那以后朝臣们在皇爷爷面前上叔王们的眼药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朱允炆眼神瞥向队列中的黄子澄,
    示意黄师傅要赶紧想办法应对,
    而黄子澄收到了太孙的眼神暗示,微微点头表示领命,
    他也洞悉了两位藩王的目的,
    他在心中暗骂了两位藩王一番,
    旋即在心里组织语言,准备出列辩解。
    立于前排的凌汉,也早就反应过来两位王爷的目的,
    他率先出列反对道,
    “老臣都察院左都御史凌汉启奏,”
    “言官的风闻奏事权,古来有之,”
    “我朝沿袭此策,也是圣上鼓励言官们揭发不法的手段,能极大震慑朝堂上的不法行为,”
    “而且因为有这种匿名,证据不必确凿的便利,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检举者,”
    “要是今天需要确凿的证据信息才能奏事,那以后谁敢去检举那些势力庞大,手眼通天的‘权贵’?”
    “当下的风闻奏事的确会导致不客观的参劾,但打击不法行为的整体效果还是积极的,”
    “望圣上慎重!”
    凌汉资历深厚,且年事已高,近期一直请求致仕,
    根本不怕得罪两位强势的藩王,
    身为御史之首,自然不会坐视都察院的权益受损,
    “臣聂仲附议凌大人之言,”聂仲见自己的靠山反对藩王,也毫不犹豫地出列附议,
    他刚才见林豪有崩塌之势,差点就出列“补刀”,
    结果哪曾想林豪居然反参了,
    最终还被藩王借题发挥,
    闹到了要改革风闻奏事制度的地步。
    整人只是针对一个人,但是改革或推翻旧制度,那可是针对一大群人,
    在场的言官们,见凌汉带头反对藩王的提议,纷纷出列附议,
    黄子澄也适时地出列附议,一众清流官员见状也出列表态。
    林豪愣怔地看着一大片出列的文官,
    这是啥情况?怎么歪楼了?
    明明是我和那些腐儒在撕逼打嘴仗,咋变成文官和藩王的角力了?
    思虑之间,他又发现已经表态的文官们都直勾勾地盯着自己,
    这是在逼他表态,
    又要站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