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在决定称帝之后,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在宫廷的一间密室里,烛光摇曳,武则天身着华丽的服饰,坐在首位,目光坚定而威严,几位心腹大臣则恭敬地站在下方。
武则天目光灼灼,声音沉稳地说道:“朕称帝之事,关乎大唐的未来,务必确保万无一失。这是开天辟地之大事,容不得半点差错。”
大臣甲拱手弯腰,神色恭敬地说道:“陛下,礼仪、典章等各项准备工作已在有序推进,但仍有一些细节需要陛下定夺。比如登基大典的服饰、仪仗,都需您亲自把关,方能彰显陛下的无上尊贵。”
武则天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思索,说道:“你且说来,朕要仔细斟酌。”
大臣甲接着说道:“陛下,关于登基大典的流程,臣等拟定了几套方案。其一,大典从清晨开始,陛下先在宗庙祭祀,然后在皇宫正门接受百官朝拜,最后登上皇位,昭告天下;其二,大典在正午举行,陛下先在天坛祭天,以表受命于天,再回宫接受朝拜;其三,大典于黄昏时分开启,陛下在宫中设盛大宴席,邀请各方宾客,而后在众人的拥戴下登基。不知陛下倾向于何种规格?”
武则天手托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这几套方案各有千秋。朕以为,登基大典当在清晨开始,先祭祀宗庙,以显朕对祖宗的敬重,而后接受百官朝拜,登上皇位,让天下人在第一缕阳光中见证朕的荣耀。既要彰显朕的威严,同时也要让天下人看到大唐的新气象,切不可失了庄重与大气。”
大臣乙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还有国号、年号的选定,也需您来决策。这关乎新朝的正名与运势,万不可轻率。”
武则天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语气坚定地说道:“国号、年号之事,需慎重考虑,既要体现新朝的气象,又要传承大唐的根基。朕要好好思量一番,你们也可多提些建议。”
这时,大臣丙上前一步,神色略显忧虑地说道:“陛下,舆论方面也需引导,如今民间对您称帝仍有一些争议。百姓们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女子称帝心存疑虑,我们当如何应对?”
武则天冷笑一声,眼神中透露出不屑:“那些无知愚民,目光短浅,不必理会。但也要通过一些手段,让他们明白朕称帝是顺应天命。可多宣扬朕的功绩,让百姓知晓在朕的治理下,国家将更加昌盛繁荣。”
在后宫的花园中,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并肩漫步。
太平公主面露担忧,说道:“母后,称帝之路必定艰难,您可要小心应对。各方势力暗中窥视,恐怕不会轻易让您如愿。”
武则天握住太平公主的手,目光坚定地说:“吾儿放心,为母自有分寸。这么多年来,风风雨雨,为母什么没经历过?这一次,也定然不会失败。”
太平公主又道:“母后,儿臣愿为您分忧,不知儿臣能做些什么?”
武则天微笑着说:“吾儿只需在旁协助,稳定宫廷内部即可。多与后宫嫔妃交好,确保后宫安宁,莫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借机生事。”
太平公主点头应道:“母后放心,儿臣定不辱使命。定会用心周旋,不让母后分心。”
在朝堂上,武则天再次召集大臣。她端坐在龙椅上,俯视着下方的群臣,气势威严。
武则天说道:“诸位爱卿,朕称帝之事乃是大势所趋,尔等当全力辅佐。这是大唐的变革之机,也是朕对天下的承诺。”
大臣们齐声高呼:“臣等定当尽心竭力,辅佐陛下成就大业。愿新朝昌盛,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满意地说道:“甚好。朕要让这新朝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朕会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造福于民,让大唐更加强盛。”
大臣丁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如今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尤其是一些地方诸侯和旧朝势力,他们对您称帝心怀不满,我们是否要采取一些强硬手段?”
武则天目光一凛,声音冷冽地说道:“对于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绝不姑息。但也要注意手段,不可引起太大的动荡。先以安抚为主,若其不知悔改,再以雷霆手段镇压。”
在一次私下的谈话中,武则天与一位亲信宦官在寝宫的角落交谈。
宦官小心翼翼地说:“陛下,听闻有些地方官员对您称帝颇有微词。他们在地方上暗中联络,似乎有所图谋。”
武则天哼了一声,脸色阴沉地说道:“派人密切监视,若有异动,立刻禀报。朕绝不允许任何人破坏朕的称帝大计。”
宦官连忙应道:“是,陛下。小的一定安排妥当,确保不会放过任何风吹草动。”
武则天接着说:“朕的称帝之路不容阻挡,任何阻碍都将被朕铲除。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女子亦可君临天下,治理出一个盛世大唐。”
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和谋划,武则天的称帝准备工作逐渐完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只待时机成熟,便可登上皇位,开创属于她的新时代,书写历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