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风雨欲来
作者:谈花弄影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最新章节     
    屋内的众人被李存义说得一愣一愣的,他们可都是心中有墨之人,恍惚了片刻就清醒过来。
    自古皇帝就不是老天爷授予,只是登基之后,需要一个正统的身份,才会说自己是被老天爷选中,代天牧民,有了这层神秘色彩,底下那些没读过书的百姓才能更加敬畏。
    真正熟读史书,研究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当上皇帝的人,尤其是开国之君,那个不是用拳头刀子开路,踏着森森白骨登临皇位。
    众人虽然都想明白了这一点,但底下那些愚民百姓可想不通,吕本眼前发亮,开口说道。
    \"李大人是想让那些自诩得到老天爷眷顾的人,在民间散播吃盐可以包治百病的说法,从而加快他们食盐的消耗。\"
    李存义点点头,\"这件事情很是简单,只需要找些名望高的人,散播一些吃盐如何好的言论,然后咱们几家当个表率,假装一顿都要吃上几两盐,做做样子,那些平民百姓如何能不相信?\"
    屋内众人全都跟着连连点头,范明拍马屁的说道。
    \"李大人,你当官是一把好手,没想到在经商方面也如此有才能,此招真是妙啊!\"
    李存义摆了摆手说道,\"只是不想让众位的钱全都打了水漂!\"
    \"这件事情就这么办吧!只是应天府我们可以操弄,但在河南,山东等地,还需要李大人帮忙,请白莲教的高人出来替咱们说道说道,事成之后可以分几分利给他们。\"
    \"这个好说,他们就是拿钱办事,钱给够了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在应天府内,他们自然不敢明目张胆的宣扬老天爷那一套说辞,但在远离应天府的河南,山东等地,他们就能无所顾忌,而且还有白莲教这个白手套,就算事情失败了,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查到他们身上。
    事情聊完了之后,陪同的商户率先离开,紧接着李存义三人也相继离去。
    宁寿宫中
    \"标儿,三千万两啊,这可是三千万两,你一个月就赚回来了!\"
    老朱喜笑满面,搓着手说道。
    \"老子打了一辈子仗,头一次遇见这么富裕的,这可够咱大明十年的军队开销!\"
    老朱完全被手中的账册吸引住,尤其是账册上写的三千万两。
    皇帝也需要钱啊,尤其是开国皇帝。
    遥想当年,老朱从元朝手里接过来的一片废墟,堂堂扬州的鱼米之乡,赋税之地,都被兵祸和苛政害的只剩下十几户人家,其他地方就更不用多说。
    全国上下包括老朱,日子都过得紧巴巴。
    那时候朱标在军队,所以老朱每日的饮食,包括宫中用度,都是能省则省,奉天殿的红墙至今都还没有刷完,都掉了好几块漆,老朱都没有拿银子来修,皇帝的宫殿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绝不能浪费奢侈。
    这种简朴的做法伴随着洪武大帝朱元璋的一生,直到去世,他还严令所有藩王,不得进京哀悼,就是怕一众王爷进京,会骚扰到地方,给沿途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也就是从微末崛起的老朱会这么做,他深知每一个阶层的不容易。
    后世小辫子王朝的那些君王,那个能做到这一点,还恬不知耻的号称千古一帝,尤其是末期,军费都能拿来作寿,每逢皇家的婚丧嫁娶,都是海量的白银支出,可就是不涨军费,害怕底下的汉人百姓做大。
    老朱的高兴,朱标看在眼里。
    \"爹,你知道这辈子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
    老朱明显一愣,笑骂道,\"你个小兔崽子,咱能不知道,最痛苦莫过于没饭吃!\"
    朱标笑着摇了摇头,\"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没了,钱还没有花完!\"
    \"这银子少了烦人,多了也愁人,你要是放在那里就是一堆废铁。\"
    朱标从东瀛本土弄回了大量白银,如今还源源不断的往大明运,国库的银子都堆成山了,以前户部尚书杨思义是愁着广开财源,想方设法的多收点税,现在的户部尚书是想方设法的,如何把钱花出去,毕竟银子堆在那里也占地方。
    \"臭小子,歪理一堆一堆的,朝廷的每年的开支,咱也没有省,全都是超额拨款\",老朱反应过来,\"不对,小兔崽子,你又要弄什么?\"
    朱标笑着说道,\"银子放着也是放着,不如拿出来造福于民,多修水泥路,多修水利工程,多建设城房,这应天府皇宫也应该扩建扩建,还有儿臣想再训练一支军队也需要钱.......\"
    老朱一听有这么多要钱的地方,当下没好气的说道,\"滚滚滚!朝廷大开盐业的事情你还没有弄完,先把屁股擦干净!\"
    知道老朱只是一时舍不得,刚刚进来的银子,还没有捂热就得出去,换谁心中都不舒服,等过了这段暴富的心态,老朱该花的钱还是得花。
    \"儿臣告退!\"朱标十分无语告退。
    宁寿宫外,乘坐龙辇的朱标心中暗道,自己来了大明这么久,也是时候改善大明的民生,要不然重生过来啥都没干,就顾着东征西讨,还让大明百姓承担着战争带来的后果,那可就失去了初心。
    就从这盐业开始吧,大明的盐业以前是真不够吃。
    在皇明初期的时候,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问题,当时老朱就想出了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把朝廷所控制的食盐销售权,转让给了一些非常富裕的商人,并以此得到海量的军费和其他好处,在老朱的操作下,商人付出一定的代价之后, 就可以拿到一张经营食盐的许可证,这就是明朝盐引的由来。
    他们凭借这张纸条可以在一些地方售卖食盐,并以此收获暴利,这个时代朝廷一直垄断着盐铁,能够弄到一张盐引,家族就保证能富裕下去。
    可是这个政策被那些权贵利用了,朝廷的勋贵开始通过,权钱交易,威逼利诱,甚至巧取豪夺的方式把民间的盐引归为己有。
    而且垄断了盐引之后,他们就能随时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让百姓只能吃高价盐,毕竟以前朝廷的官盐无法养活整个大明的百姓,黑市上的盐就成了唯一选择。
    这也就造就了黑市私盐的繁荣昌盛,同时也填满了某些人的腰包!
    老朱曾经也想改变这种局面,下了圣旨稳定盐价,可黑市上的那些商户全都销声匿迹,导致百姓们无盐可买,苦不堪言,没办法,老朱只能默认民间黑市的做法,这也是为什么朱标当初能改善制盐方法,老朱这么在意的原因。
    想到这里,朱标眼神幽幽,这次的盐业商战还没有完,自己要借着这次机会,彻底的把盐业掌握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