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发射
作者:Six想吃饭了   跟着系统学,样样都精通最新章节     
    两个人安安静静地站在秦词和孙院士身后,看着秦词手不停,偶尔侧过头和孙老师讨论两句。
    洪靖宇一直盯着秦词的图纸,看到大概形状出来后突然和秦词共脑了,大概get到了小师妹的想法。
    然后就跑到旁边准备材料,等图纸出来就可以做模型测试了。
    一个多小时后,秦词停手了。
    把电脑侧过来给孙老师看,指着图纸,挑眉得意地说,“我将它命名为t字型构造大吨位航天器偏心对接。”
    孙老师好笑的看了她一眼,“这么长一个名字啊?”
    “那可不!这东西可花费我好几天时间了!终于把问题解决了!”秦词认真极了,可算是把这个时间差打出来了!
    谭临久一直站在她身后,看到这个图纸后,转头和旁边早已准备好构建模型的洪靖宇对视了一眼。
    他们两个师兄被小师妹带飞了!
    孙院士拿着图纸就出去找其他负责组的院士开研讨会了。
    走到门口,转头看着跟两个师兄热烈讨论地秦词,“还在那站着干什么,快跟我去开会啊!”
    “来了来了!”秦词立马跟上。
    ………
    领导们开完小会后第三天,秦词他们的模型实验数据出来后,所有天舟计划的负责人和各小组成员全部被拉到一个会议室开会。
    秦词本来以为自己也是在台下听会议的,没想到孙老师大概介绍了一下概念,就把她拉上去给大家讲解这个模型的实验数据意义了。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大吨位航天器偏心对接能力,它是指对接机构能够在两个航天器质心不重合的情况下完成对接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在空间站建设中,由于航天器的吨位可能从8吨到180吨不等,且在对接时可能存在偏心情况,这就要求对接机构具备适应不同吨位和偏心条件下的对接能力。”
    这也能很好的解决了,即便是飞行器质量很重的情况下,不减速链接对接端口时,在偏心重心对接的情况下,端口对接那部分受到的损害会在正常水平以下。
    “对接机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空间站的不同对接端口,包括轴向对接和径向对接,这使得对接机构必须具备高度的适应性。”
    这是秦词设计出t字型构造的原因。
    (现实里,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首次完成了与49吨级的空间站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我国空间站首次组成“t”字构型。)
    “t字型设计使得飞行器在对称的同时也保持了灵活性。”
    秦词不仅仅需要介绍他们小组的研究成果,还得把孙老师那部分一起讲完。
    毕竟两把的重要成果都经她手,她也算是最了解这个飞行器新升级的人了。
    “这也就是说,天舟一号通过优化控制策略、自主导航技术和新对接模式,将整个过程缩短到了几个小时内。这种模式下,从发射到具备交会对接条件的时间大幅缩短,飞船仅需绕地球几圈即可完成对接,而以往则需绕地球30多圈。”
    “根据我们最新的模型模拟数据,整个过程将在五个小时内完成。”
    整个过程是指从发射到对接完成。
    单独的对接过程由两天内缩短到了两个小时。
    秦词讲完他们的模拟数据后,整个会场都一片哗然。
    秦词站在台上很是得意,很是激动,她给“长征五号”留出来了快五天的时间!
    这还不能让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吗!
    接下来半个月,秦词天天去工厂办督促人家建火箭。。
    孙老师还暗戳戳问过她,不会想着要去学机械吧。。
    秦词不想,她只是单纯的想把发射时间提前一点,万一还能多出两天时间呢。
    徐意州每天也跟着她去工厂看进度,两个人看着看着还去学了电焊,感觉很帅。。
    ………
    天舟一号发射当天的场景是相当壮观和令人激动的。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这一刻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空间站研制建设的坚实基础。
    秦词那天也跟着在指挥部一起做发射前期准备,准备跟着各位老师和同事们一起倒数火箭发射倒计时。
    当天,央媒进行了vr全景直播,这是我国航天领域的首次vr直播,也是首次最近距离全程直播火箭发射,以及首次在vr直播中引入专业讲解员。
    直播团队提前半个月就到达现场进行前采和勘测,并制定了技术方案,秦词被孙老师推荐成为本次的专业讲解员。
    一是因为她确实是基地的门面担当,领导们也想改变大家觉得科学家都是又秃又老的刻板印象,二是她的专业知识担任这次讲解员还是绰绰有余。
    在直播时,采取了无人值守的三机位来同步收录现场声画,在现场全部使用有线传输,在室外铺设了铠装光缆连接现场全景摄像机和远程值守的导播控制系统。
    在直播过程中,秦词作为解说员,以轻松幽默的语态,分享了她在现场的所见所感,并回应了受众关注的问题。
    她给大家解释了火箭发射时周围的水汽和云雾是一种正常现象,是由于火箭使用的液氧和煤油燃料超低温造成的等各种专业问题,送简单易懂的话让大家了解了火箭发射的相关知识。
    孙院士等她结束工作后还和秦词讲,本来央媒没打算现场直播的,一开始只是安排了摄像团队来拍摄发射当天的内容。
    但是因为这次“天舟一号”的两个突破,让咱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有了一个大跃步式的前进。
    领导们觉得就该让大家看到华夏航天事业的发展,所以特意联系央媒看能不能安排一种更厉害的拍摄方式。
    就有了今天的全过程直播。
    秦词站在孙院士身后,跟着大家一起倒数的时候,心情很澎湃。
    自己重生那年都没法想到,未来的自己居然坐在了总控室,跟着一群大佬们,看着国家最新的火箭飞上太空。
    更重要的是,天舟计划有她的汗水和心血。
    记者小张也在总控台前跟着大家一起倒计时,但是他还有其他任务。
    核心团队原本是不接受采访的,但是领导们透露过可以拍摄。
    总不能要求科学家们每一次都是功成身退,在这种娱乐至死的时代,还是要给予一定的曝光度。
    小张指挥着跟着他进来的摄影师拍下核心团队们在发射成功后那种发自内心的笑脸。
    镜头转过去,
    秦词那一看就比大家更年轻的脸,一下子就被镜头捕捉到了。
    小张看着摄像机显示屏,感叹了一句,现在的科学家们也太年轻化了吧,这个漂亮的小姑娘看起来都没成年。
    秦词:你真相了。
    不仅仅是他们拍摄团队注意到了秦词,全国观看本次发射直播的观众们,大家早早地从她开始讲解的时候就关注到了秦词。
    【@白日做梦:哦莫!这个漂亮小姐姐也是科学家吗!看起来年纪好小啊!但是好专业啊!】
    【海王塘里的鱼:十分钟内我要这个女人所有的消息!】
    【sheng不息:啊啊啊啊她是imo冠军!果然学霸们都去搞高精尖科技了!!】
    【岩夏雪:?链接,欢迎大家关注我们z市的学神,介绍传送链接送给大家。】
    【御代姬:好好好,知识就这样无痛进入脑子里了。】
    【海上枝上吟:我再也不说学校给我们看新闻没用了,秦词这个名字的含金量还在持续上升。】
    ………
    等秦词从发射场回实验基地的时候,终于能用自己的手机了,给几个月没联系的家里打了个电话。
    秦妈妈还和她说,这段时间研究所一直有给他们汇报她这个未成年的生活,还透露了今晚一定要关注央视的直播节目。
    全家人隔着电视,短暂的见到了许久不见的秦词。
    秦爸爸还去直播间连刷了好几条“这是我女儿!”,然后被禁言了。
    秦词差点儿没被她爹这个操作笑疯了,央媒的工作人员还是太严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