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秦砖汉瓦
作者:孤者自怜   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最新章节     
    「有关马匹的内容到此告一段落,修蹄、钉掌等具体操作方法大家不懂的话可以看左边的小视频教学。
    六畜之中其他家畜的历史也不细说了。
    这里面再最后说一下养猪方面的要点。
    第一,高密度养猪。冬季一只育肥猪占0.8平方米,夏季占1平方米。
    如此高密度养猪既可以减少建圈费用,还能让猪因为失去活动空间只能吃饱就睡,这样又能让猪长肉又能降低饲料的消耗。
    第二,猪舍防风防寒。冬季时需要着重注意,可以堆放作物秸秆等堵住间隙。
    当然最好是可以在猪舍建设时就在四面用砖墙围好。
    大家可能并不懂砖墙是什么,我们等会儿就讲。
    第三,猪喝温水。冬季时,不要让猪喝冷水,最好是把水烧到温热的时候再给猪喝。
    第四,冬季加料。为了防止因为温度低导致猪体内的脂肪消耗以及代谢加快等因素出现的体重降低情况,冬季需要为猪增加喂养次数。
    ……
    相比于养马的内容,大家对于养猪的内容应该会更加熟悉。
    另外,还有各种猪病的疗法,已经全部整理成册。
    遇到不懂的情况可以参考图解。」
    比起养马,养猪确实更是百姓们的热衷之事。
    “你看那个大型猪圈,是不是跟马厩有点像?”
    “图片上的猪真好看,白白净净,膘肥体壮。”
    “原来那个墙体是用砖做成的?
    砖我知道啊,但还真没跟后世那样堆叠起来筑墙,砖的外层又是涂抹了什么才固定住砖的……”
    “除了猪圈的墙矮点,它跟马厩的内部构造没有什么区别。”
    “哪里,你看那猪圈的地面,有些是有孔的,那应该就是后世处理猪圈中粪尿的方法吧。”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
    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话有没有被人接上。
    等到投影说各种猪病的疗法已经全部放出来的时候,大家更是兴奋。
    因为只有这种整理好被投影放出来的内容,他们才能看到。
    前面说的什么着作内容,又绕口又听不懂。
    最主要是他们还看不全,惹得大家烦躁极了。
    现在这样做就很好,图解清晰,语言通俗易懂。
    ……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大家都较为感兴趣的砖墙。
    砖墙的基本原料就是砖跟砂浆。
    砖,可能有人听过,有人没听过。
    其实,砖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
    我国考古学家就在陕西的周原遗址里发现了空心砖、条形砖等。
    但随着在陕西蓝田的仰韶文化晚期(约前5000年-前3000年)遗址中发现的烧结砖残块以及未曾烧过的土坯砖残块,还有龙山文化(约前2500-前2000)中发现的早期烧结砖残块,这都说明,古代砖的出现年份至少是在距今约5000年的仰韶文化以前。
    而“砖”这一术语最早是出现在战国时期。
    即《荀子》中记载的“譬之是犹以砖涂塞江海也。”
    因为那时烧制砖的条件限制,所以战国时期的砖使用并不普遍。
    关于砖的历史,还有一个成语——秦砖汉瓦。
    这个成语往往就是被用来形容砖的历史悠久。
    秦朝时期,砖的烧制技术有所提升。
    在现在的咸阳宫遗址以及秦始皇陵中发现了长方形条砖跟空心砖。
    且秦砖的形制跟规格相较之前的而言,更具多样性。
    但这时候的砖主要是被用于铺路、台阶或者壁画等方面,建筑物的墙体依旧以版筑为主。
    (版筑技术,用两块木板筑土墙。
    两块木板的距离代表墙的厚度,在木板之间倒土,然后捣实压紧,撤掉木板后就是土墙。)
    到了汉朝,砖开始被大量用于修建陵墓。
    砖砌墓穴,逐渐代替木椁墓成为主流。
    但砖砌体建筑到了东汉时期才真正开始出现。
    由于佛教是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所以随着佛教的发展,佛教建筑文化也开始跟本土的建筑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佛教建筑形式。
    在这个形式中,砖塔建筑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南北朝以后,砖砌体建筑逐渐增多。
    如北魏时期修建的嵩岳寺塔,它是现存的最古老的砖塔建筑,由青砖、黄泥砌筑而成。
    唐朝时期,不仅修建了大量的砖塔,唐代敦煌壁画中也出现了不少砖砌台基。
    (地基、台基以前都是夯(hang)土。
    打夯指把土砸实,人数少时数千人,多时数万人,要确保土以后不会再塌陷。
    以前古建筑的地基就是这样做的。)
    两宋辽金时期,李诫编着的《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建筑施工规范书。
    它里面专门设置了“砖作制度”,这也反映出宋朝时期砖的烧制已经有了标准,也开始趋于标准化。
    而且辽宋时期的砖筑佛塔非常普遍。
    到了明朝,砖的生产跟使用更为普遍,也可以说是爆发式增长。
    在全国范围内,不管是京城、府城、州城还是县城,都有了一大批砖砌城墙。
    还有一些原本是夯土城墙,明清也进行了翻新。
    并且,明朝修建的无量殿是首创的砖砌拱券(xuan)建筑。
    因为无量殿的整座建筑中不设木梁,所以又称“无梁殿”。
    (拱券:桥梁或者门窗等建筑物上做成弧形的部分。)
    除此之外,南方的建筑中,包括徽派建筑以及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建筑,砖砌的封火山墙也是在明朝开始大规模流行起来的。」
    百姓们光是听这部分历史,心情起伏还算不大。
    不懂的人只当自己了解一下基础知识。
    懂的人则是从中发现了砖的历史走向。
    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
    而喜欢记录的人还在奋笔疾书,根本不想错过任何一点历史内容。
    关于砖,他们大多数人都知道。
    但是砂浆是什么?!
    众人纷纷表示这个词他们好像没有听过。
    聪明的人很快想到了他们目前用的东西。
    或许砂浆是他们用的沙子、石灰等混合而成的物质?
    等到投影说到无梁殿时,百姓们目瞪口呆,舌挢不下。
    不用木头、房梁的建筑???
    这是真的能做出来的房子吗?
    秦汉时期的百姓更是想都不敢想。
    在他们的年代,砖可以说是贵族跟皇族的专用品。
    就这,秦汉时期也没有什么砖砌建筑。
    他们就更别想了,甚至有些人连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因为众人的注意力几乎放在了无梁殿上面,封火山墙倒是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
    秦(220),嬴政想到了长城。
    长城的石材就是砖啊。
    难道那个砖跟后世的砖不是同一种?
    如果嬴政跟投影问一嘴,就会知道,这俩还真有点不太一样。
    修长城用的石材是青条石,虽然可以说它是青砖,但这个砖跟后来的青砖还是存在差异的。
    不过就这么个小问题,他也就疑惑那么一瞬。
    因为他眼皮一直跳,嬴政总感觉大事不妙。
    果然!下一秒咸阳宫遗址跟秦始皇陵就出来了。
    他想过很多次,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得知自己的陵墓已经被挖。
    但他没想到这个消息来的这么突然,嬴政短时间内有些接受不了。
    好在他每次看到投影都会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尽管嬴政现在很难受,但还没有难受到想杀人的程度。
    而且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无梁殿跟封火山墙吸引了。
    这两种建筑简直是火患的克星!
    嬴政衣袖中的手瞬间握紧成拳。
    他看着投影的心情,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他想要!
    李斯也听得激动万分,心中的想法即将喷涌而出。
    只是在看到始皇帝那平淡的神情时,他怂了。
    连皇陵都出来了,始皇帝现在绝对是谁凑上去谁倒霉的状态。
    李斯余光瞅见冯去疾好似要想跟尉缭说话,结果尉缭压根就没注意到他,而是听着蒙毅比划着什么。
    眼看冯去疾一副想说却没人说的样子,李斯顿时感觉自己找到了倾诉的伙伴。
    他还是去找冯去疾谈天去吧。
    把因为皇陵被挖而傻站着的扶苏一起带上!
    ……
    汉(127),总算来了个他汉朝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技术。
    刘彻居然有种莫名的欣慰感,起码后面的朝代还是有长进的。
    听到无梁殿时,刘彻就是有兴趣也没有露出半点兴趣。
    他听了巫蛊之祸以后就觉得,当皇帝的还是别随随便便对某样事物感兴趣为好。
    万一他一感兴趣,后面不修仙,修建筑或者修别的东西去了,那不跟巫蛊之祸一样,总会酿成其他大祸。
    不管是大兴土木,还是其他满足个人私欲的大型活动,至少对百姓而言完全没有任何好处。
    年轻的刘彻倒想的很通透。
    现在唯有封火山墙在他眼中更有价值。
    刘彻心中对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砌墙技术,烧砖技术,全都来吧!
    他来一个收一个!
    ……
    宋,赵匡胤上一秒勃然大怒,下一秒眉开眼笑。
    他就说嘛。
    他的宋朝怎么会处处不知如何应用有价值的好物。
    这不就来了砖。
    还是官方颁布的规范书呢。
    赵匡胤:李诫是哪位,朕要是能找到他,必定重重有赏!
    可惜他注定找不到李诫。
    因为李诫是在他死后才出生的。
    不过赵匡胤也让人将封火山墙记录了下来。
    这些有用的东西不另外记录成册,到时候要是因为事情太多漏了,那可就太糟糕了。
    ……
    正在作画构思建筑的李诫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下意识抬头看向了投影。
    《营造法式》?
    他正好也在编写一部关于宫廷营造工作的书籍。
    那这本书会是他目前在编着的吗?
    正当他高兴之际,李诫突然想到了那位李少卿的事情。
    北宋跟他同名的人应该也不少吧,这位李诫真的会是他吗?
    李诫自幼好学多才,私心里,他认为投影说的人就是他。
    本人还在纠结中,他兄弟李譓(hui)倒是直接推门而入,乐呵呵地向他说起《营造法式》。
    “你最近就在写宫廷营造方面的着作啊,那这位李诫肯定就是你了。”
    “没想到我还有这么一位名留千史的兄弟!”
    “这岂不是说明我李譓在后世也是个有名号的人了。”
    李诫看向自言自语、自娱自乐的李譓,最后无奈摇头,重新将精力放在了自己的画作上。
    李譓瞧李诫半句都不接话,顿觉自己可能过于叨叨。
    最后不尴不尬地挪出了房间。
    ……
    明,朱棣抬头望天,嘴角微微勾起。
    他大明!首创!!!
    朱棣生怕自己没忍住笑出来。
    这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无梁殿他也听说过,是他爹在位期间修建的。
    哪次有空他便前往无梁殿看看。
    朱高炽默默离他老爹远了些。
    他老爹真是,不高兴的时候要训他,高兴的时候也要训他。
    ……
    明清之后,还有一种叫做“金砖”的珍品。
    金砖也叫御窑金砖。
    从故宫建立之初,金砖就一直是皇宫建筑的专用品。
    金砖制作是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金砖本身是特殊工艺品,产自苏州。
    因为苏州土质细腻,含胶状体丰富,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它做出来的金砖既坚硬又密实。
    加上苏州离大运河近,可以直接走水路直达北京,运输上也方便。
    所以朱棣在迁都北京后,他大兴土木想要建造紫禁城时,就在他人的推荐下选中了苏州的砖窑,并赐名为御窑,金砖也由此而来。
    现在北京故宫内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内铺的都是金砖。
    金砖的规格有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跟一尺四见方等等。
    这里的尺相当于现代的32厘米。
    关于金砖名字的由来,一共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金砖是由苏州制造再运往京城的,所以叫“京砖”,只是后来演变成了“金砖”。
    第二种,金砖烧成之后,敲击它会发出金属的声音,所以叫“金砖”。
    第三种,明朝时期,一块金砖价值一两黄金,所以叫“金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