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武帝评价
作者:孤者自怜   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最新章节     
    老师没有讲话,那些学生们开始纷纷给汉武帝评分。
    听着课的众人也被带动起来。
    要他们打分的话,差评差评差评!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谁会在经历压迫的同时还会把自己带入到皇帝的身份上去啊?
    更多数人除了在抨击武帝政策的同时,还被武帝的日常消费震惊。
    吃多少?两万万钱?
    还有那数不清的皇室费用……
    百姓们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皇家的富有。
    这让他们心中隐隐不爽。
    他们过的惨不忍睹,结果皇帝还照样天天享受。
    除了觉得不公,也有些是仇富心理作祟。
    ……
    给了学生们几分钟的激烈讨论时间之后,于丽再次开口。
    “不管同学们打出什么样的评价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汉武帝刘彻确实是很难评价的一位皇帝。”
    “历朝历代评价汉武帝的人,光有记载的就有五十多个人,每个人的经历、受到的教育以及认知的不同,对汉武帝的评价都会存在差异。”
    “评价汉武帝之前,大家或许该了解一下战争到底是什么。”
    战争一定是光荣的吗?
    它是不该发起的,还是应该的?
    它是好是坏,是对是错?
    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汉朝跟匈奴之间的战争?
    “同学们经过思考后,可能会说,只要世上还有黑暗和寒冷,篝火就不会熄灭,所以只要世上还有不平,战争就不会消失。
    但我们不管是作为古代中国人看匈奴,还是作为现代中国人看世界,大家的想法应当是统一的,那就是希望世界和平,希望人人平等,希望世上没有压迫跟剥削。
    可世界不能和平,人人不能平等的话,大家会选择做跪下的那一个吗?
    老师想,应该不会有同学抱有这种想法,谁都会选择让对面跪下。”
    “说完战争,我们再看汉武帝,汉武帝功很大,过很多,可功过并不能相抵。”
    对于生活在武帝治下的百姓来说,他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朝廷为了打仗,对他们无止境的索取,连年的劳役让百姓苦不堪言,半个世纪的战争消耗的是百姓的生命跟生存空间。
    征战的士兵需要自带衣服,留守的士兵需要运送粮食,中原内外骚动,百姓贫穷疲敝。
    为了筹集军费,汉武帝的经济改革从温和到激烈再到极端,前前后后不过十余年。
    民间的商业体系几近崩溃,商人之家尽皆破产,再加上汉初以来从来没有停止的土地兼并。
    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无数的百姓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还有汉武帝的寻访长生、迷信巫蛊、任用酷吏、淫乱后宫,这些就像一重重的大山压在百姓的头上。
    到了汉武帝晚期,百姓民不聊生,处处揭竿而起。
    “比如南阳的梅免、百政,楚地的段中、杜少,齐地的徐勃,燕赵的坚卢、范主,这些起义军的人数多的有数千人,少的也有上百人。
    他们起兵攻打城邑、诛杀官吏、抢武器放囚犯,朝廷派官员去镇压无效,只好派出许许多多的酷吏发兵前去镇压。
    可哪怕是斩杀了起义军数万人,把起义军打散,他们仍旧会重新汇聚继续造反。”
    地方上的盗贼流寇充斥着道路,而他们的身边是无数拖家带口,丧失土地的流民。
    如果没人说这是汉武帝时期,恐怕有人说这是任何一个王朝的末年,身处其中的人都会相信。
    “但我们反过来从国家层面讲,汉匈之间的大战,西南夷的开发,南越的平定,朝鲜的覆灭,西域的连接,这些事件让汉武帝时期的版图扩大了将近一倍。
    就像04年央视推出的《汉武大帝》,它的海报上面写着,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当时的边疆民族成为了后世帝国的一份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在武帝时期真正实现。”
    “同时呢,大一统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后来的王朝跟当今的世界,成为了刻在中华文明骨子里的追求跟信仰。”
    “从精神上说,汉武帝提高了儒家官员的地位,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决法家官吏的任用。
    在儒法并用的情况下,天文、历法、五行、阴阳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古代思想再次发生交流跟碰撞。
    从制度上说,货币改革、盐铁专营、算缗告缗、推恩令、内外朝、刺史制度等一系列全新制度的推行,也给后来两千多年的帝国统治绘制出了底色。”
    在国家以及文明的层面上讲,汉武帝的有为政策,奠定了中华帝国的外延跟内核,振奋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酝酿了一个文明的气魄。
    “如果评价汉武帝,想要说出一个相对客观、相对公平的评价,或许从我们前面就一直在讲的国家财政角度出发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国家财政是国家权力运行的血管,百姓把收入的一部分跟生命交给国家,是为了让国家在有事发生的时候站出来保护百姓。
    这期间不管是对外防御敌军扩张领土,抢占资源,还是对内兴修水利赈灾济民,体恤百姓,都是个人跟国家的双赢。
    我们从这个角度看,就会觉得汉武帝征战并不是错误,因为中原百姓的命是命,边关百姓的命也是命。”
    “就像刚刚说的有关战争的内容,如果无法和平,如果匈奴总是会入侵边关劫掠百姓,那朝廷就应该打,应该狠狠地打,打到敌人跪地求饶,打到敌人分崩离析。
    而这期间产生的所有负面压力,需要由国家承担,这就是国家存在的根基。”
    “同时,在朝代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掠夺别国的资源跟生存空间,汉武帝的政策也在转移着国内的矛盾。”
    可当战争已经给百姓增加了巨额负担的时候,武帝晚期的那些对匈战争是否还一定要打?
    远征大宛等其他征服是否也必须打?
    这其中就要画上个问号了。
    越是雄才大略的皇帝,越是想在自己的统治期间解决所有的问题。
    可连这后续的仗都有待商榷的话,更何论国家财政下的权利天平。
    把百姓们的钱收入国库,上下官吏贪污,皇帝带头搞迷信,到处巡游求长生,大兴宫殿,荒淫后宫。
    这一条条都是皇帝跟统治阶级的个人享受,对百姓而言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同学们把自己代入到皇帝的身份,自然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全部都情有可原,怎么也能找到正当的借口。
    可如果大家把自己代入到最底层的百姓身上,那光对着空气,只在嘴上骂武帝几句都算是轻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