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贾生名谊(1)
作者:孤者自怜   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最新章节     
    “汉武帝刘彻的故事已经讲完,希望同学们以后再听到汉武帝刘彻的故事时,已经有了一个立体且全面的了解,而不是觉得那只是个简单又虚无的名词。”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他几个人物的故事。”
    “第一位是汉文帝时期的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世称贾生。
    与屈原并称“屈贾”。
    “贾谊的出身如何,史料中并没有记载,但起码不差,是能让他好好读书学习的水平。
    所以18岁的贾谊就以‘诵诗属(zhu)文’闻名于当地,也就是贾谊把《诗经》等儒家经典掌握的很扎实。”
    前180年,吕后去世,刘恒继位。
    登基之后的刘恒开始跟功臣集团展开了博弈。
    整个官场都被一群功臣元老掌控,为了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刘恒开始大力提拔新人。
    他变身伯乐,开始到处在民间寻找千里马。
    然后把他们送入官场,让他们形成一股围绕在皇帝周围的新政治势力。
    “贾谊所处的洛阳,当时归属河南郡守管辖。
    河南郡守姓吴,名字已经失传,人称吴公。”
    “吴公听说了贾谊的名声后,很看重他,还把他招到了自己府中。
    在贾谊的辅佐下,吴公考了个全国第一,直接被刘恒提拔为廷尉。”
    秦朝时期,每年都会对各地官员进行考核评比。
    当初的萧何就考了一个全郡第一。
    现在的吴公直接来了个全国第一。
    所以他就被刘恒当成了大千里马招到长安当官。
    然后这个大千里马吴公,就乐呵呵地带着小千里马贾谊一起去了长安。
    “到了长安以后,吴公向刘恒举荐贾谊,刘恒一听就征召了贾谊,然后把贾谊封为了博士。”
    博士一职,秦朝设立,任职要求是学识渊博,掌通古今。
    作为皇帝的学术顾问,就相当于是皇帝的参谋。
    “这一年的贾谊,才21岁,是博士中年龄最小的。
    但他年龄小,学问却不小。”
    “按照当时的惯例,国家一遇到什么大事,就会让一群博士参与讨论大政方针。
    而贾谊每次都能站出来滔滔不绝,就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更关键的是,他说完以后,所有人都认可贾谊的说法,即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如果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那贾谊就是各位老先生们的‘嘴替’。”
    一年之内,贾谊就被破格提拔为了太中大夫。
    博士,比六百石。
    太中大夫,比千石。
    (比六百石,汉朝官秩等级。
    万石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为二千石,再次为比二千石。
    再往下是千石、比千石、八百石、六百石、比六百石、五百石……
    八百石跟五百石在汉成帝时期被废除。)
    “太中大夫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官职,它名义上是九卿之下的郎中令的下属,但实际上多侍奉在皇帝身边,负责掌顾问、参谋议政跟奉诏出使等一系列比较受皇帝宠幸的工作。”
    “可以说贾谊年少得志,一步登天,从河南的民间走到皇帝的身边就用了短短的几年。
    但同学们不要忘了,刘恒提拔新人的最初目的是他想要打压跟分散功臣集团的权力。
    而功臣集团为了保护自己手中的权力,自然会发动反击。”
    吴公那般有阅历有资质有成绩的人不好绊倒。
    像贾谊这般年轻的能人,就成了功臣集团绝好的突破口。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贾谊当上太中大夫后,也放了三把火,具体内容我们后面再说。
    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贾谊给刘恒上奏了一大堆政论疏仪,可以说是既积极又大胆,全国上下的事就没有他不敢说的。
    这也是功臣集团为什么集中攻击贾谊的另一个原因,因为他实在过于活跃。”
    “很快,丞相周勃、太尉灌婴、御史大夫冯敬、东阳侯张相如四个人就联合起来一起上书说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大概意思就是说贾谊年纪轻学识浅,还什么事都要掺和,结果反倒把事情弄的更糟糕。”
    “周勃跟灌婴同学们应该还有印象,他们两个都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功臣。
    而冯敬跟张相如也是功臣集团里面的元老。”
    早年冯敬是魏王豹手下的将领,后来韩信去平定魏地,冯敬投降汉军,然后跟着汉军一起打天下,最后当上了御史大夫。
    张相如则是早年就跟着刘邦一起打仗的,后来因为在陈豨造反一事中立功,又协助周勃平定代地,最后被封为东阳侯。
    而且,张相如还是太子刘启的老师。
    “这四人的身份,随随便便挑一个出来都能吊打贾谊。
    现在他们四个联合起来弹劾贾谊,刘恒只好疏远贾谊,把他派到了长沙国当太傅。”
    长沙王吴芮是刘邦当年铲除异姓诸侯王中唯一一个存活下来的。
    所以长沙国也就这样传了下来。
    “贾谊接到任命后,心情非常沮丧。
    一方面,他是从朝廷调到地方,还是最边缘的长沙国。
    另一方面,长沙国地势低洼,空气潮湿,影响寿命。”
    比如汉朝按辈分,才从刘邦传到刘恒,不过两代。
    而长沙王,吴芮—吴臣—吴回—吴右—吴着,已经传了五代。
    “怀着沉重的心情前往长沙国的贾谊,途中经过了湘江,然后他悲中心来写下了千古名篇《吊屈原赋》。
    这是汉人最早的吊屈之作,贾谊开了汉代辞赋家追怀屈原的先例。”
    《吊屈原赋》大概内容:
    我奉诏前往长沙任职,途径湘江,不由追念起自沉的屈原。
    你遭受无尽的谗言,陨灭了生命,真是可哀可叹,碰上了不详的时代。
    鸾凤隐伏,怪鸟翱翔。
    贤明远走,谗谀得志。
    周鼎被弃,破壶当宝。
    骏马拉盐,疲牛作骖。
    帽子蹬在脚上,鞋履戴在头上。
    可叹你如此不幸,独自遭受这样的罪。
    没人了解我,我的郁闷又能和谁说?
    凤鸟飞向高空,本就打算远走,神龙留在深渊,本就打算潜藏。
    如果骏马也会被束缚,那跟猪狗有什么区别?
    在乱世之中遭遇这样的祸患,先生也有自己的原因。
    走遍天下挑选其他的君主,何必留恋这个故国?
    凤凰高飞,看到君主有德自会降落,看到无德的征兆,也会展翅远翔。
    寻常的狭小水沟怎么会容得下吞舟的大鱼。
    横行江湖的巨鲸进入水沟也会受制于蝼蚁。
    “很明显,贾谊是接着吊唁屈原来抒发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慨。
    面对举世混浊,屈原选择自沉湘江,但贾谊不认可屈原的选择。
    他觉得屈原完全可以自行离去,然后辅佐其他的明君。”
    “屈原有的选,但时过境迁,现在的贾谊没得选,他走到长沙国当上了他的太傅。
    贾谊当长沙国太傅的第三年,有一只鵩(fu)鸟突然飞进了他的房间,停在了座位旁边。”
    鵩鸟,有些书中说它是一种比麻雀大一点,带有花纹的小鸟。
    也有书说鵩鸟就是猫头鹰。
    在古代,鵩鸟被视为一种不祥的鸟。
    “本就被贬,又遇到不祥之鸟的贾谊,以为自己命不久矣,心情更加低落,便写下了一篇《鵩鸟赋》自遣。”
    《鵩鸟赋》大概内容:
    文帝六年,四月日落西山的一天,一只鵩鸟停在我的桌边。
    鵩鸟姿态从容地看着我,我暗自怀疑它的来由,遂打开书本占卜。
    书上说,野鸟入室,主人将离。
    我向鵩鸟发问,我将要到哪里去?如果是吉事请你告诉我,如果是凶事,也请你说明。
    不管是吉是凶,都请你告诉我它的期限吧。
    鵩鸟不会说话,那就让我用自己心中所想回答自己吧。
    世间万物的变化本就不会停止,偶尔迁移运转,偶尔推移回还。
    形与气相互转换,蜕化变迁。
    福是祸的诱因,祸是福的根源。
    忧与喜同出一门,吉与凶共处一隅。
    吴国强大,夫差亡国。
    越国弱小,勾践称霸。
    李斯身登相位,却受五刑而死。
    傅说操持劳役,却被提拔高升。
    福祸相互依附纠缠,不可解说。
    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
    聚散灭生没有法则,千变万化没有终极。
    只是偶然转化为人,又何必贪恋生命,死亡又哪里值得忧虑?
    无志之人以他物为贱,以自身为贵。
    而在达人眼中,自己跟万物都能相互适应。
    贪财之人为财而死,刚烈之士为名而亡。
    贪求虚名死于权势,贪求权力趋利避害。
    而伟人,不为物欲所趋,对万物变化一视同仁。
    愚笨之人为俗世所累,得道之人却和大道同行。
    放弃智虑,遗弃形体,超脱于万物之外,与道浮游。
    把身躯交给命运,任凭自然。
    活着随波逐流,死去休憩长眠。
    不为万物所累,知天命不忧愁。
    像鵩鸟飞入屋中这样的小事,又何必忧虑?
    “这部分不知道同学们看完之后有什么想法。
    但鵩鸟赋跟吊屈原赋相比,可以明显看出来贾谊的心态有了很大的变化。
    不管是他看开了、放下了,还是彻底摆烂、躺平了,总之鵩鸟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这件事过去之后没多久,贾谊就离开了。”
    ——
    {吴公是贾谊的贵人呐。}
    {一年升三级,速度很快啊。}
    {太中大夫应该算是皇帝的亲信了吧。}
    {皇帝的秘书(边说边点头)。}
    {把能得罪的不能得罪的全得罪了一遍。}
    {四个人弹劾一个刚出头的贾谊,这排面!}
    {还有个刘启的老师?那贾谊不玩完了吗?}
    {调去长沙国,没等这几个元老死完,怕是回不来了。}
    {长沙还有贾谊的故居,开学前我爸爸妈妈带我去过。}
    {搁那儿阴阳怪气呢,哈哈哈。}
    {内涵朝廷的官员。}
    {这就是年少轻狂,贾谊前面走的太顺利了,所以才会一遇到挫折就萎了。}
    {鵩鸟要是会说话,那才是真的完蛋了。}
    {这篇鵩鸟赋跟吊屈原赋写的真好。}
    {有点像庄子的思想?!感觉都快悟道,下一秒要飞升了。}
    {贾谊学的是道家思想吗?}
    {应该是,汉文帝时期用的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啊。}
    {翻译就一句话,我摆烂啦!}
    {离开?就死了?}
    {???不能吧。}
    ……
    这就是大才子、大文人写出来的东西吗?
    众人就是听翻译,也听不懂啊 。
    什么变不变啊,换不换的。
    还是吃饱了撑着,让他去种几天地,他就会明白土地才不会转化为粮食,也不会直接让人吃饱了。
    也有人觉得,贾谊这说的,没毛病啊!
    世间有那么多动物、植物,为什么偏偏他们是人呢?
    会不会他们死后,就有可能变成任何一种动物或者是植物呢?
    甚至还有些人开始钻牛角尖。
    人为什么就非要活着呢?
    一出生就去死不好吗?
    这群人的思想吓的幕幕赶紧去给他们简单做了下心理检测。
    还好还好!
    幕幕拍拍自己的胸脯,他们也就是说说而已。
    心理还算是正常的。
    ……
    汉,刘恒看向已经担任太中大夫的贾谊。
    他心中是很欣赏贾谊这般积极又大胆的臣子的。
    往日里的各种奏疏说的都是大差不差的话,现在突然蹦出来一个贾谊。
    还是一个热衷改革,直言不讳的年轻臣子。
    对于贾谊之后被贬,还写了篇吊屈原赋来暗讽朝廷,刘恒听的怪逗的。
    距离贾谊被贬可能也就一两年的时间了,刘恒自然能明白自己的想法。
    但这贾谊,实在过于可意。
    只是,人生太顺也不是件好事。
    可接下来的鵩鸟一事,让刘恒有些心惊。
    贾谊的离开指的会是什么?
    ……
    贾谊有些脸热。
    自己写的文章就这样被大大方方地摆在了群臣面前。
    还是自己暗讽他们的文章。
    这背地里嘲讽跟明面上对峙可完全是两码事。
    他佯装自己是光明磊落的,刻意地挺直身子。
    反倒让功臣元老们把目光投到了他身上。
    功臣元老:就这么个小子,需要他们四人一起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