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大结局
作者:君有一言   表姑娘拿稳黑月光剧本最新章节     
    李越安是在晚上的时候被送回来的,这回他没伤着胳膊,倒是腰上被捅了一刀。幸运的是,没捅到要害处。和往常一样,这人也没喊疼,倒是杨晚照哭的不能自己。李越安有些受宠若惊的同时,还有些担忧,害怕她在宫里经历了什么不好的事。只这些都不要紧,他得先哄好面前这个难得露出脆弱一面的妻子。
    李越安才哄了两句,杨晚照就有些不好意思的擦了擦眼泪。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看着他满身的伤就很想哭。她抬头看了他一眼,对上他担忧的眼神,又若无其事的别开眼,自顾自的发起了呆。
    她想,她这是爱上他呢?唉,爱上了就爱上了吧。她该高兴才是,她还有爱人的能力,她一直以为自己是爱无能。她是什么时候爱上他的呢?她也不知道。他们两个一直都相当理智,虽然孩子都生了两个,日子却过的跟白开水一般。就好比他每次受伤后都若无其事一般,他对她的爱也并不明显。但是,她又十分肯定他是爱她的,所以她并不觉得不公平。至于以后,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她想,如果有一天,他们两个不再相爱了,也能跟他们刚成亲的时候一般相敬如宾。这是他给她的安全感,也是她给他的。
    想明白后,她眼睛亮晶晶的看着李越安道:“越安,我爱你!”
    “咳咳...”李越安不知是喜的还是惊的,忽然就咳个不停。这一咳可不牵动了伤口,眉毛总算是皱了起来。他有些懊恼的道:“又被你抢先了一步。晚照,我也爱你。”说完,他拉过她的手紧紧的握住。
    杨晚照眉眼弯弯的看着他,“我早知道。”
    说着,她就将宫里的经历缓缓道来。说完,她又问李越安宫里究竟发生了何事。
    李越安叹了口气,这才缓缓道:“太阳底下没新事,历史也一直在重演。说起来也就那么一回事,身处其中才真正知道里面的凶险。晚照,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这些小人物只能随波逐流...”
    杨晚照打断他道:“不是,你什么时候这般啰嗦了,说重点。”
    李越安好笑的看着她道:“重点就是,皇上年纪虽大,但是身体却好。平王等不及,当然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事实就是他进行了逼宫,但是他没成功。因为他的兄弟宁王打着救驾的名义,搅乱了他的计划。皇上自以为掌控全局,却没想到安王也动了心思。这也是个狠人,不仅将前头做乱的两个哥哥都杀了,还当场逼的皇上禅位,成为了新主。”
    杨晚照听了,沉默了半响,想问问新帝如何?又觉得不问也罢。良久,她才道:“俗话说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你这又受了重伤,想来在这京兆伊的位子上也待不久,不如趁机谋个外放。哪怕官职降了,也不违背你做官的初衷。”
    李越安笑着道:“我也是这般想的。若不是想着做点实事,这官不做也罢!”
    说完,他又带着些惭愧的表情道:“晚照,先前你让我不要直视深渊。现在想来,权利和欲望都是无底洞。来京城的这些日子,我发现自己似乎也有点被权利所迷,如今这样倒也好。”
    “无妨,谁都有害怕的时候!”杨晚照说完将脸贴在他的手上,“睡吧,你累了。”
    李越安闻言闭上眼睛,他确实累极。
    新皇正式登基后,倒是没怎么杀人。不管是宁王的党羽还是平王的党羽,该杀的他都杀的差不多了,没死的无不是贬黜和流放,倒是安了不少人的心。武威侯府没有幸免,全家都被下了大狱不说,还被判了流放宁古塔。
    杨晚照往牢里送过一些吃食和衣裳,也帮着打点了下牢头,好叫女眷们好过些。这次的事,宋家也牵扯在其中,宁彦珍自然不得幸免,杨晚照亦给她送了些东西。
    至于李越安,皇上恩准他在家养病不说,还让他在户部挂了个闲职。对于像李越安这样只忠于先皇的,新皇不仅没有将他们按下去,还个个都升了职。只可惜他受了伤,没赶上这波。不过,没让他告老还乡已经是恩赐了。却原来,李越安这伤是因着保护太上皇受的。太上皇虽不岔新皇将他推下了皇位,却也隐隐的觉得这个儿子厉害。等新皇上位后,不仅没在后面使绊子,还将自己的隐藏势力交给了他。两人和好,也叫底下的臣子们松了口气。如今大局已定,谁也不想再生波澜。毕竟圣寿节那日死的人已经够多了,只要人还在,别的都可以以后再说。
    在李越安在家养病期间,宁瑶带着李汝贞上门道歉,杨晚照没有见母女俩。等到宁家大房流放,她去送人,母女俩个又缠了上来。却原来侯府倒了,李汝贞在崔家的日子越发的难过,可不就想着请杨晚照说项。杨晚照没理她们,只将带来的东西分了下去,又替众人打点了负责押送的衙差,这就要回去。临走的时候,宁彦元叫住了她,极郑重的道了声谢,这才脚步蹒跚的回到了队伍里。杨晚照有些感慨的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大着肚子的宋雨薇和始终不言不语的郑琼枝,想着上吊了的宁彦珠以及碰死在牢里的宁彦珍,眼睛里也多了丝湿意,提声道了一声“珍重”,又朝众人福了福身后,这才扭身坐上马车回去了。
    直到八月,李越安的伤才好全。去户部销了假后,他就开始着手外放的事。这年代,当官的都想在京城待着,他又不挑地方,事情很快就办成了。八月底的时候,一家子回了苏州。在老家待了几天,又坐上了船,顺着长江而下,往巴蜀的方向而去。
    正逢秋天,两岸的树叶黄了些,偶尔还能听到猿声。两人见着此情此景不仅没生出半分愁意,心情反而疏阔了起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不问天。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