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习惯性养猪
作者:河边鹅卵石   家父万历爷最新章节     
    五月底。
    京里传来消息,《瀛州移民疏》经皇帝御批,传抄邸报。
    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代表瀛王府可以联系各州县,问问他们有没有垃圾要丢,瀛州可以变废为宝。
    毕懋康拿着刚刚入手的邸报,同徐光启、李卓吾、沈令誉一同来见我,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几位,应该是大明官员中最畅快惬意的,因为不差钱!
    移民趋于稳定,制度在慢慢梳理,如今他们在忙着两件事。
    第一件为教书育人,要把知行学堂在瀛州五县推行。
    北塘知行学堂今年秋季即将有两百六十多名毕业生,有一半都要用在这里。
    第二件为治病救人,要在五县设立医馆。
    这人不是铁,即便是铁也会上锈。移民定居瀛州,水土不服,气候不适,难免有伤有病,因疾病而死的也不是没有。
    最大的敌人就是痢疾,总有人不听劝,喝生水不洗澡拿身上的虱子当零嘴来吃。只是还没有大面积爆发,引起恐慌。
    推行医馆势在必行。
    除此之外,还要选择一座偏僻小岛用来培养牛痘,这也是一件大事。
    天花在瀛王领地已经很难兴起浪花了,鼻腔种痘免疫法已然推行两年,公职、士兵、学生强制免费推行,百姓则是收费自愿,本王表示还搞不起全民医疗。
    事实证明,人都是怕死的,北塘种痘之人每日都排着长队,周边府县有大把的人慕名而来。
    只是这药方还是保密的,对外宣称是从海外淘来的‘神药’。
    为什么?因为说实话没人敢用,但吹牛故弄玄虚,这人反倒是挤破了头。
    但鼻腔免疫法有个缺点,首次成功率只有70%左右,有人要吹两次,甚至三次才能成功种痘,比如我,就被吹了三次!
    我暗想,这应该同个人的免疫力有关,自身免疫力强大的,失败的概率就会高。
    可能割破肉皮,把痘粉塞进肉里,成功率会更高吧?张贵发胳膊上有一块疤就是种痘来的,但这要拿活人来试验,北塘不敢,但澎湖却可以。
    当然,这两件事早就议定了的,会按计划施行。
    几个老倌今日来,是来同我商议《瀛州移民疏》的。
    奏本获批,几个老倌便要大展拳脚。
    “殿下,据北塘传来消息,三月前,辽东放弃六堡,迁十二万辽民退守长城以西,但这么多百姓如何安置呢?若瀛州此时开口,移民招之即来啊。”
    “看邸报,山东济南青州两府大旱无雨,颗粒无收,灾情上奏御前,有数万灾民地方州府无力安置。”
    “两淮去岁水患,淹没良田数万亩,流民拥塞州县,若此时招募移民,州县长官定会极力配合。”
    ......
    我就听着,几个老倌滔滔不绝,听他们的话,就感觉我大明亡国可期了。
    但实际上水旱灾害极为正常,即便所谓的盛世该有也还是有,关键在于能否做好灾后处理,显然,我大明的危机处理能力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无力善后了。
    等他们安静下来,我颇为无奈的对他们说。
    “几位先生,你们说的这些我也知道,但没有我的允许,谁也不许联系各州县去要人。”
    孙元化愕然问道,“为何?”
    我怔怔看着他们,“你们都晓得,又何必来问我?”
    毕长史叹息道,“是粮食么?但殿下不是同几家海商谈好了么,而第一批从倭国购来的粮食已经入仓了啊。”
    “还不够!”
    我也跟着叹气,“就这三万人的口粮,已经要将本王累吐血了,能维持已是不易。若没有新的购粮渠道,此时是不宜大举招募移民的。”
    孙元化不甘心的说,“南直隶粮多,为何不去南直隶购粮?”
    我反问他。
    “你知道如今漳州泉州二府的粮价是多少么?一两三钱一石,而半年前,还只是九钱一石。
    你信不信我瀛王府一旦在南京,苏州放出购粮消息,这粮价便会如长了翅膀一般?
    所以本王才勒令海商去往倭国购粮。不是本王舍不得那几两银子,而是不能因为我瀛王府的原因叫那些粮商借机炒作,影响当地民生。”
    孙元化气恼的说,“那这诏书岂不是一纸空文,要来无用了?”
    在座的听我这样说,也跟着叹息摇头,刚刚吹起来的心气又泄了精光。
    这粮食,农具一类的基本生活物资,都是几个商行在操持,在座的只知道伸手来要,对怎么来的花了多少银子从来也不问的。
    你问他们筹粮办法,还不如去问商行的掌柜。
    我看他们都是一脸浓浓的不甘心,这气氛烘托的也差不多了,便说道。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毕长史立马说道,“殿下请说!”
    我指了指挂在墙上的地图。
    “南洋或许有粮,比如安南、占城、暹罗,但路途太过遥远,指望着海商购粮,价格翻三倍也未必有人愿意去做。
    而我们自家的商行船只有限,要赚钱维持王府运转,也是无力购粮的。
    所以......本王打算率领舰队下南洋,十几艘大船走一圈,这一年的粮也就有了。到了那时,几位想要招募多少移民都由着你们,你们看?”
    毕长史的脸顿时黑如锅底。
    “为何一定要殿下亲自前往?遣一军将也就是了,殿下您万金之躯啊,若有闪失,臣等如何向陛下交代?不可,绝不可为!”
    这回,我是真心叹气了。
    舰队整合好了,士兵也齐装满员,我早想着去南洋走一圈,奈何几个老倌抵死不同意,就要活活把我绑在澎湖。
    但今日,这个事不成也得成。
    “别人去办,这个事是办不成的。”
    我耐着性子解释。
    “我去南洋并非率性而为,而是由着详细计划的。
    一则,需要购买粮食,而这购粮非一锤子买卖,需要长期供应。
    本王没打算去找一两个粮商去谈,而是打算直接去找各国的王。我不去,这个事谁能办成?
    二则,南洋生意虽然赚钱,但本王还是不满意的,都是按着人家的规矩走,我煌煌大明怎可如此?
    此次南洋之行,本王就是要立规矩,立大明的规矩。
    就比如说苏禄国,咱家的商队采购香料就是十抽三的税,但红毛夷却一个子都不用交,什么道理?我大明软弱可欺么?我看就是欠揍!
    但也可能本王的想法是错的,或者别有原因,所以我要亲自去,眼见为实,临机决断。这个事除我之外,旁人也是做不了主的。”
    徐光启手中的茶盏抖了抖。
    “殿下欲要在南洋掀起战端?”
    我微微冷笑。
    “南洋什么时候安宁过?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我大明如若不能在南洋立威,海疆便永不会安宁。
    前些时日你们亲眼所见,两伙红毛夷在我大明家门口打架,便是这澎湖,也曾被红毛夷染指过。我不出去,就会被人破门踏户,那就不如反着来,本王去踹他们的大门!”
    “纵然如此,臣也不敢奉命!”
    毕长史忽的就跪了下来,“且不说有十五不征的祖制,便为了殿下的安危,也不可如此。”
    徐光启则是近乎于警告的说道,“若殿下执意妄为,臣等也只能据实以奏,上表圣上了。”
    好吧,谈判再次失败。
    我只好再退一步。
    “那不如这样,孙元化为正使,曹化淳为副使,领战舰十二艘出使南洋诸国。
    若这也不同意,那本王便去买几百个女人回来,胡来给你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