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善导大师简介4
作者:殊妙安乐   善导大师之净土思想最新章节     
    “此义已请证定竟,一字一句,不得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应知。”善导大师在其用以对净土宗楷定古今的楷定疏《观经四帖疏》的结尾,写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翻译成口语大致如是:我写这个《观经四帖疏》,《观无量寿经》的注疏,共计四个章节。所有的意思已请证定竟,请谁?已请西方极乐世界的圣贤,已请阿弥陀佛。来干嘛?来证明、来确定。并且,已经证明确定“竞”了,已经证明确定结束了、已经究竟了、已经圆满了
    善导大师在写《观经四帖疏》的时候发心:希望阿弥陀佛给他示现,确定他可以写这个注疏,并且确定他能写好。于是当天晚上,善导大师在梦中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圣境,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汇聚一堂,种种祥瑞示现。于是他就开始着《观经四帖疏》。
    其后,在写《观经四帖疏》的时候,每日晚上都有一位老僧,于善导大师定中,也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于大师梦中,来指点大师,告诉他该怎么写。这个老僧,便是阿弥陀佛。
    最后,等到《观经四帖疏》写完,善导大师又发愿:作品写好了,写的是否完美,是否究竟?还请佛菩萨维续示现。于是连续三天,大师在定中,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圣境再次示现在善导大师面前。以此证明,大师着作究竟完备。
    所以,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结尾,告诉所有后人,我这部《观经四帖疏》已经请圣贤为我证明、为我确定、为我定性、为我究竟的全部的把过关了。后世净土行人,若要学习本疏的话,一字一句不可加减。古代时候,古文没有标点符号,否则的话他一定是说一字、一句、一标点,都不允许增加、不允许减少。后世欲写者,一如经法。后世的子弟、后世的净土行人想要抄写,想要传播《观经四帖疏》的话,你们要对待此疏,就像对待佛祖留下来的经法一样,要非常谨慎,非常恭敬。简单地说,一字一句不可加减。“应知”,善导大师非常慈悲,最后还要关照一句,“你们一定要知道啊”。就像父母对我们循循善诱,反复的唠叨,也可以说是语重心长、苦口婆心。所以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乃弥陀自说,并且证定竟。
    第二,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乃净土宗之楷定疏。
    大师的净土思想主要就体现在此楷定疏之中。“楷定古今”,什么意思?楷,就是楷正、定名、确证、定位:定是决定。古今往来,所有对极乐净土、对往生阿弥陀佛的解释说法,都要依旨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准。与善导大师思想符合的就是正确的究竟的完备的净土思想,与善导大师思想不符合的,便不是究竟的完备净土思想。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精华、主要浓缩于《观经四帖疏》中。大师为什么要写这部经典?因为他看到当时唐代,虽佛教极大兴盛,但古今往来,不少法师大德站在他们各自的修行法门的立场上,解释净土法门的真实!义、其中就自然存在部分错解、误解、曲解了净土教义,没有显明佛的真实本意。这使得绝大多数的非上上根的众生,于佛法不堪修持而生大退转。
    大家如果研究过佛教净士以外的经典,比如禅宗的《金刚经》、《楞伽经》,再比如天台宗的《法华经》 等。不管是什么宗派,一般要求修行弟子,在念佛的时候要静心,息虑凝心,乃至制心一处。比如《地藏菩萨愿经》,若研读过现代非常有名的大德高僧老法师的讲记便知,其中要求念佛者制心一处,念佛才能够有效果反之,见效甚微。问题是,制心一处太难了!笔者研究佛法十五年,没学成什么东西,学不好,不会学、为啥?太难了!有几人念佛时能做到一心一意、一心不乱、制心一处?能进入这种禅定状态,进入这种禅定境界凤毛麟角都没有。每天白天各种生意、各种生活、各种应酬、各种工作,晚上好不容易念几句佛号,压根就青下心来。所以,绝大多数根基,不堪修持圣道法门。善导大师面对这种情况十分的忧心,悲心殷重,于是他说我要写一部《观经四帖疏》来楷定净土理论。当他每晚写作的时候,圣僧便于定中来指导,写完之后,连续三晚上,佛菩萨示现种种祥瑞。所以《观经四帖疏》所解释的教义,深深的契合阿弥陀佛本愿的愿意,深深地川诸佛菩萨的悲心,这绝对是不会有错的!
    所以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乃净土法门修行之楷定疏、证定疏。历代祖师大德着疏,用这种口吻总结,应该是没有,甚至可能只此一家。善导大师这么说,是因为此疏是楷定古今的,一锤定音。
    在大唐盛世,众多有名的高僧,都不是一般人。咱们之前介绍,杜顺和尚,世传他是文殊菩萨转世化身;者大师。世传他是释迦牟尼佛本师化身。但是没有一个高僧在其着作中,敢有类似的文字表述。所以,各种不不同的说法自然在牵涉到净土教义的时候,一并被善导大师之净土思想“楷定古今”。这就是我们后世净土修行众,修行净土法门,要依旨善道大师思想为标准的原因。
    有读者或有质疑:你这样说不一定对呀。善导大师出生于唐代,公元六百多年,一千多年前的高僧。善导思想建立,距今一千四五百年了,时过境迁,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工具发展了、科学发展了、人的思维方式发展了、大众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理念都发展了。现代的不一样了,善导思想可能不适合我们现代人了。
    各位读者,笔者曾经也有过类似困惑。后来笔者发觉完全没有必要作此担心。佛弟子都晓得:小乘阿罗汉可以知前后五百世,一世如果按一百年计,则阿罗汉可知前后五千年。比之阿罗汉,大乘菩萨宿命通则更强大。至于佛,彻底证悟的无上正等正觉,其行、住、坐、卧皆在定中,都有大智慧。莫说五百世,五千世、五万世、王十万世、五亿世乃至无量劫世之前之所有的一切,他都知道。真正的智者,具足六通。
    释迦牟尼佛既是彻悟的大智者,通达了知世间万事万物之大道,其讲《观无量寿经》、讲《无量寿经》、讲《阿弥陀经》,自然对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众生皆适用,绝无违缘之可能。
    善导大师亦然。他既是弥陀化生、智者转世,注疏之前,又有那么多的瑞相给他示现,为他证诚。其着作五部九卷自然亦对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众生皆适用,绝无违缘之可能!
    此着作实在是圣贤手作,非我们凡人写的东西,其正确性,覆盖佛祖法脉时间是毋庸担心的。实实在在讲,善导大师的着作,即使是远劫以后,兆载永劫之后,都能够适合那些未来的众生。简单的,数不清楚的银河系出生到毁灭的时间以后的众生,看到这部《观经四帖疏》,其中记载之修行方法和理论,一样是精准的,是适用的,那是佛菩萨写的东西,不是我们凡人写的!所以说,如果连区区一千四百年的时间,其理论都没有办法覆盖,如果说《观经四帖疏》问世一千四百年以后的后人就已经不能适应契合,无法按此疏之指点修行净土法门了,那善导大师绝不敢说是“楷定古今”,更不敢说“一字一句不可加减”!这一点大家要明白。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净土宗的正宗传承。在学习法门的时候,传承很重要。例如密宗,密宗对于师承特别重视,密宗称师父为上师。密宗弟子要四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外,还要多一个皈依,皈依上师。法门传承、师徒传承,一脉传承,则理论保持精、纯、专。一般人学习净土法门,对理论传承的概念比较模糊。因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谁都会念,谁都可以念。
    净土法门也不必像禅宗那样,“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即性成佛”。禅宗修习,师徒之间要讲究以心应心,不说话,让你去悟,让你去猜,都是有严格的师徒传承关系的。而净土法门理论传承,相对就比较松散。当然,这也正说明了净土法门的普及、易行。但是,并不是说净土教法没有自己的规矩、教理、理论构架,其实是有的。中国的净土宗,自南北朝伊始,至隋唐时代,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净土教法,其教义理论一直传承到唐末五代时期。
    中国佛教历史上有“三武一宗法难”,佛教屡次经历灭顶之灾,几至覆灭。唐末时期,唐武宗灭佛,是为“会昌法难”。因经历此法难,加之唐末到五代时期战乱频繁时局混乱,当时几位祖师大德的着作原作在中国失传。故而在之后的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在中原大地上不为人知晓。
    然后,佛教各大宗派的大德都觉净土法门是释迦牟尼佛的出世本怀,最终纷纷弘传净土法门。于是不管佛家哪个宗派,最终形成了“万法归净土”的局面,诸宗大德皆以本门修行理论为宗旨,最终倡导行归净土。在此情况下,一方面净土法门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另一方面,也使得净土法门的教义变得非常的博杂。其掺有禅宗的思想,掺有天台宗的思想,掺有华严宗等等……不一而足。故而现今净土修行子弟接触到的净土理念,一般都比较 纷繁,经常有“教宗天台,行归净士”。“理宗华严,行归净土”,“教宗般若,行归净土”等百家争鸣的情况。
    何至于此呢?因为善导大师一脉的理论传承,在唐末的“会昌法难”中失传,后世净业行人无缘学习到善导思想。因之,后人对一代净土教法的判教、认识,失去了净土宗“楷定古今”的理论依据,失去了自己的理论立场。所以在为净土法门判教之时,理论只能站在禅宗、天台宗、华严宗的理论之上。可是在行持方面,他们也觉得天台的教观,华严的理事无碍观,过于深奥,根器不够的修行人无法当生了脱生死,无法尽快成就。最后还是要通过求生西方极乐净土,借助弥陀他力来完成即生成就。
    如此绕了一个大弯过来,解门与行门不一致,指导理论也不纯粹,导致这些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一般修学净土的人。所以现在一提到净土法门,往往各宗各派的解释义理都隐含在其中。
    但是善导大师不一样,他自己本身就是楷定古今之人,所以他的理论、他的净土思想亦是最纯粹、最完备、最彻底和最究竟的。他是完完全全站在阿弥陀佛本愿救度一切众生的立场上,以净土教理去理解净土法门,以净土教义去解释净土法门。他的净土思想只有净土思想,没有渗入禅、天台或者华严等等其他诸宗的思想在里面。善导思想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标准的净土宗思想。
    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是净土宗的正宗传承。所以,净土行人当依法学习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