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重启引泾工程,秦王嬴高求援
作者:铜雀宫的赤座明   秦二世穿越到了时空隧道最新章节     
    世间之人,皆有颜面,尤其是朝廷重臣,更重此道。
    面子,此刻对大田令等人而言,如遭重击。
    他们先前主张暂停引泾工程,挖掘毛渠,如今却不得不承认错误,老脸无光。
    大田令一言既出,咸阳宫内一时寂静,众人皆犹豫不决。
    ------------
    每个人都有尊严,尤其朝堂之巨擘,更甚。
    脸面受损!
    对大田令等人来说,此刻的改口无疑是自扇耳光。然而,关乎大秦未来,此刻唯有忍辱负重。
    嬴政亦是如此,逐客令与废逐客令的反复,已严重损害了他的威严,但他此刻却若无其事。
    王尚如此,臣子何以不为?尤其大田令已开口,其他经济大臣纷纷转向,一致赞同重启引泾工程。
    此情此景,令嬴高心中震撼。世人常惊叹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对他的悔悟给予极高赞誉,但此刻,嬴高对大秦君臣的行为深感敬佩。
    这是个竞争激烈的年代!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时人淳朴,犯错即承认,尤其在大秦,自孝公以来历代君主的过失皆被记录,直至今日,嬴政不惜自揭疮疤,将事迹载入国史。
    正是这份坦诚,使大秦傲视六国,终统一天下。
    嬴高惊讶之际,李斯详述书房中商议的短期与长期之策,不出所料,朝堂上下几乎一致选择两年内完成的短期方案。
    然而,老廷尉问道:“敢问陛下与众卿,若征召百万民夫,粮食从何而来?”
    廷尉一语,全场陷入沉寂,无人再议。
    粮食短缺,乃重大问题。
    若不解决,大秦危矣,更别提征发百万民夫修筑引泾工程。
    一提及粮食,满殿皆默,群臣望向老廷尉黝黑的面容,无人敢触此难题。
    李斯等人虽有对策,此刻却不宜由嬴高或李斯开口,唯有秦王政最为适宜。
    嬴政察觉众人目光,微笑着对老廷尉言道:“孤意在实行民工军制,官仓供粮,此法源于昭襄王伐赵之时,孤拟效仿前例,并非破坏大秦法制。”
    嬴政话毕,满殿目光聚焦于老廷尉。
    廷尉乃秦法守护者,象征着法律的权威,面对这位铁面无私、只认法不认人的老廷尉,即使意气风发的嬴政,此刻亦需谨慎。
    因此,嬴政直视老廷尉,等待他的答复。
    只要廷尉点头,无人敢反对。
    老廷尉在众目睽睽之下起身,向嬴政行礼道:“秦法以农战为本,农为战之资,战为农之护,农战一体。”
    “引泾工程关乎农事,民工以军制修渠,一则助农,二则备战,不违秦法,老臣以为可行。”
    出乎所有人意料,廷尉非但未反对,反而坚定地回应。
    “臣亦以为可行!”
    国正监随即发言,群臣哗然。
    廷尉与国正监,执法与监察大臣皆表态,此事已可提上日程,大秦无人反对。
    “臣等皆以为可行!”
    见廷尉与国正监开口,群臣不再沉默,纷纷附议。
    “嗯!”
    嬴政点头,挥手道:“颁王书,重开引泾工程!”
    “诺。”
    ------------
    此次朝议,嬴高一言未发,只是静静观察大秦群臣的表现。他发现,整场朝议始终在嬴政的掌控之中,甚至廷尉同意民工军制也在嬴政的预料之内。
    心念百转,群臣散去,嬴高仍逗留在咸阳宫大殿。他需要找出幕后黑手,想到某种可能性,他需要得到嬴政的许可,同时,他也想试探廷尉府是否已查出端倪。
    “公子高,有何事?”
    见群臣皆去,嬴高仍在殿中徘徊,嬴政语气淡然地问道。
    对嬴高的心思,他大致能猜到,此事也需要与嬴高商议。
    大秦即将掀起一场风雨,已是箭在弦上。
    “父王,儿臣执掌廷尉府三月,此事查至何种程度为宜,还请父王指示!”嬴高轻笑一声,恭敬地向嬴政行礼。
    朝堂上的强硬是他的策略,面对嬴政,他知道何时进退。
    此事若无嬴政支持,仅凭他一个未成气候的公子,根本无法做到,这点自知之明,嬴高还是有的。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