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灭楚
作者:樵夫上山   天道记事最新章节     
    秦王政十九年,也是楚幽王十年(公元前 228 年),楚国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政治事件。楚幽王熊悍突然离世,他的同母弟弟熊犹继承了王位,成为新的楚王,被称为楚哀王。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楚国又陷入了动荡之中。楚幽王和楚哀王的庶兄,同时也是楚考烈王的庶长子公子负刍,以楚幽王和楚哀王可能并非楚考烈王亲生儿子为理由,派遣门客将楚哀王杀害,并对楚哀王的舅舅楚令尹李园全家进行了屠杀。最终,公子负刍成功夺取了楚王之位。这场宫廷政变给楚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改变了楚国的政治格局。而这一切,都与楚考烈王的众多子女之间复杂的关系密切相关。
    公元前 224 年,秦王政二十三年,楚王负刍四年,秦楚两国之间的局势紧张到了极点。此时,秦王已经成功攻灭了中原地区的三晋之国——韩国、赵国和魏国,稳定了自己的大后方。然而,楚国却未能履行之前与秦国约定的割让青阳以西土地给秦国的协议。这使得秦王愤怒不已,他决定派遣将军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楚国,以示惩罚。
    李信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克了楚国的平舆、寝和陈城等地。这些胜利使得秦军士气大振,但同时也让他们变得骄傲自满起来。就在这时,楚军大将项燕看准了秦军的弱点,决定采取行动。
    项燕率领楚军悄悄跟随着秦军,等待着最佳的反击时机。当秦军因为连战连胜而放松警惕时,项燕发动了突然袭击。秦军措手不及,遭受了重大损失。都尉以上的高级将领中有七人被斩杀,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最终,李信只能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回秦国。
    秦王政在第一次攻楚失利后,痛定思痛,决定汲取经验教训,重新调整战略部署。他意识到,要想彻底征服楚国这个强大的对手,必须选派一位经验丰富、稳重可靠的将领来统领大军。经过深思熟虑,秦王政最终选择了久经沙场的老将王翦作为第二次攻楚的统帅。
    王翦接到命令后,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他迅速集结了秦国的精锐部队,倾尽全国之力,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六十万人大军。这支军队装备精良,士气高昂,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王翦带领着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踏上了再次伐楚的征程。一路上,秦军势如破竹,迅速突破了楚国的防线。然而,当他们到达商水、上蔡、平舆一带时,王翦却突然下令停止前进,开始构筑坚固的堡垒。这一决策让许多人感到困惑,但王翦有着自己的深谋远虑。
    面对项燕率领的楚军,王翦采取了一种老成持重、稳扎稳打的战术。他命令秦军严守阵地,不得轻易出击,只能坚守城池,与楚军形成对峙之势。同时,他还下令加强后勤补给线的防守,确保秦军有足够的物资供应。
    这种战术看似保守,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高明的策略。王翦深知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如果秦军贸然进攻,很可能会陷入楚国的持久战中,无法自拔。而通过构筑坚垒,与楚军长期对峙,可以消耗楚国的国力,使其逐渐疲惫不堪。
    此外,王翦还严令秦军不得随意出兵,以免被楚军抓住机会反击。他要求士兵们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对楚军的攻击。这种严格的纪律使得秦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这场漫长的对峙中,王翦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坚定的决心。他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而项燕虽然也试图寻找秦军的破绽,但在王翦严密的防守下,始终未能得逞。
    此时的秦国已然占据了天下富庶之地的大半,其军粮后勤保障能力十分强大,即便是长期对峙下去也没有问题。相比之下,楚国的军政后勤动员能力就远远不如秦国了。长时间与秦军对峙,使得楚国的粮秣物资供应出现困难,军队的士气开始低落,军心逐渐不稳。面对这种情况,楚王负刍急于尽快击败秦军,于是多次催促项燕出兵与秦军决战。
    项燕无奈之下,只得在秦王政二十四年、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出营向秦军发动进攻,但几次进攻都攻不破秦军严密防守的营垒,而秦军打退楚军进攻后也不出战,项燕无计可施,只能引军东归,退回楚都寿春。
    王翦见楚军拔营,立即命令全军尾随追击,楚军退却时各自为政,混乱不堪,王翦大军在涡河岸边击败军心慌乱的楚军,乘胜追至蕲南,包围败退中的楚军,发起总攻。
    此时的楚军已经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他们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和组织,士兵们四处逃窜,相互踩踏,场面一片狼藉。而秦军则趁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他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楚军,手中的兵器闪烁着寒光,让人不寒而栗。
    楚军统帅项燕在乱军中奋力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抵挡秦军的凶猛攻势。他挥舞着长剑,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但终究寡不敌众,被秦军士兵斩杀于马下。随着项燕的战死,楚军的士气彻底崩溃,他们纷纷放弃抵抗,四散奔逃。
    秦军乘胜追击,一路追杀楚军,将他们逼入绝境。最后,楚军被围困在蕲南地区,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楚军主力覆灭,秦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们东进直取楚都寿春,一举攻陷楚都,楚王负刍被俘获。随后,秦国在楚国故地设立了九江郡(安徽寿县)和长沙郡(湖南长沙),进一步巩固了对这片土地的统治。
    而楚国国都寿春被秦军攻克之后,被俘的故楚王负刍便从此没了讯息。他或许在混乱的战争中被杀,也可能被流放到遥远的荒野之地,总而言之,他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让许多人对他的命运充满了好奇和猜测,但无论如何,这位曾经统治着庞大楚国的君王已经不再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故事渐渐成为传说,只留下后人无尽的遐想。
    话说负刍之弟昌平君熊启在淮南被楚国残余势力拥立为楚王,定都兰陵,以长江为屏障,占据吴越之地抵抗秦军。一年后,秦军在蒙武率领下来攻兰陵,昌平君兵败,自杀于兰陵,楚国彻底灭亡。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军继续向江南楚地进攻,这一次他们势如破竹,一路横扫。故楚国全境都被秦国纳入了其疆域之下,这片土地从此成为了秦国的一部分。
    秦国的统治带来了新的秩序和制度,对当地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片广袤的领土,秦国在江南楚地设立了会稽郡,加强了对该地区的控制和治理。
    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人民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秦国则通过征服楚国,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版图和实力,向着统一六国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