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州邱氏并不是门庭煊赫、人丁兴旺的大族,不过是偏安西南一隅的蜀地小族。在前朝时,邱氏嫡支有出类拔萃的子弟曾当过国师,那个时候合州邱氏方才被世人所知。
到了本朝,合州邱氏并未出过了不得的人才,因此声名不显,大部分人也不会将邱氏锣鼓队与合州邱氏联系在一起。
大部分邱氏族人都聚居于合州,邱氏嫡支更是世居合州,不知为何,从未有嫡支子弟离开居住地。张子初赴京赶考时路遇的那位邱姓举子,就出自邱氏旁支而非嫡支。
张子初和秦川、周来宝赶至北城邱宅时,邱九郎并不在家。见他们三人在门口徘徊,一位老者上前问道:“你们三位后生是来寻九郎的?你们来晚了,他两日前就出远门了。”
“感谢老伯告知,您是邱家的邻居?”张子初客气问道。
老者约莫耳顺之龄,头发白了大半,满脸皱纹,干瘦的手指上布满老茧,可见常年辛苦劳作。
“是,老汉我姓于,跟邱家是老街坊了,邱九郎是我看着长大的。”老者答道。
“于老伯,您可否与我们说说邱家?”张子初问道。
老者警惕地看了看张子初三人,问道:“你们打听邱家做什么?”
周来宝正欲上前摆明他们官差的身份,就见张子初对他摇了摇头,一旁的秦川一把将已经迈出几步的周来宝拉了回去。
只听张子初说道:“在下姓张,家住城东,在下姨母家意欲与邱家结亲,将表妹许给邱九郎,故遣在下前来先行打听一二。”
老者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你想问什么就问吧。要我说,邱九郎年纪虽大了些,但长得高大英俊,人品好,手艺也好,堪为良配!”
张子初问道:“据说邱老爷子制皮鼓的技艺出神入化,不知邱九郎与之相比如何?”
于姓老者拍着胸脯道:“邱九郎比他父亲还厉害,文绉绉的说法叫什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的就是他!我保证,我说的没一句虚言!他做皮鼓,当真是又快又好,邻里街坊们都晓得。”
张子初又问:“为何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未娶妻?莫不是有什么隐疾?”
其实张子初也不知邱九郎的年纪,他只是从于姓老者的话语中得知了这一点并加以利用。
于姓老者知道,两家要结亲,必然要打听这个,因而并未感到意外。他凑近张子初,压低声音说道:“这事儿你问老汉我,算是问对了人。除了我,其他邻居街坊还真未必晓得。”
“其实,邱九郎不是老邱的独子,他有个哥哥,在族中行七,大家都唤他邱小七。邱小七与原先住在街对面的程家二姑娘订了娃娃亲,可惜邱小七还未满十五就病逝了。”
“本以为邱小七没了,邱、程两家的亲事也作罢了,不曾想,邱九郎那孩子竟一直暗暗爱慕程二娘,求他爹替向程家提亲。他年纪比程二娘小了足足五岁,程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邱九郎是个执拗脾气,认定一条路就一路走到黑,认定一个人就非她不娶。程二娘与旁人订亲、成亲,程家也搬走了,但邱九郎就是放不下她,不愿相看姑娘,老邱也没法子,只得由着他去。”
“原来是这样,那后来邱九郎有去寻那程家姑娘吗?”张子初接着问道。
“有是有,这也说明他用情专一不是?你放心,那些事儿都过去了,那程二娘也已经病故了,不妨事的。”于姓老者生怕邱九郎的亲事结不成,急切地帮他说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