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贾母和王夫人过来了,袭人等人赶紧叫宝玉去迎接请安,虽然说宝玉生病了,但每天还是会起床活动的,
今天叫他去迎接贾母,他还是照常请了安,只是袭人在旁边扶着他教他怎么做,
贾母见了,就说道:“我的儿啊,我还以为你病得很严重,所以过来看看你,现在你还是原来的样子,我就放心多了。”
王夫人自然也是放心的,但是宝玉并没有回答,只管嘻嘻地傻笑,
贾母等人进到屋子,坐了下来,问宝玉话,袭人教一句,他就说一句,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简直就是一个傻子的样子。
贾母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就说:“我刚才进来的时候,没觉得宝玉有什么病,
现在仔细一看,这病得还真是不轻啊,看起来竟然失魂落魄的样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王夫人知道弄丢了玉的事情是很难瞒下去了,又看了看袭人,挺可怜的样子,
只能按照宝玉之前的说法,把那天宝玉去南安王府听戏把玉弄丢了的事,小声地说了一遍,心里也很不安,生怕贾母着急,
又接着说:“现在派人到处在找了,求签问卦,都说在当铺里找,相信很快就能找到的。”
贾母听了,急得都站了起来,眼泪直流,说道:“这玉怎么能丢呢,你们也太不懂事了,难道老爷也不管吗?”
王夫人知道贾母生气了,叫袭人等人跪下,自己肃敬地低着头说道:“媳妇怕老太太着急,老爷生气,都没敢说。”
贾母咳道:“这是宝玉的命根子,就是因为丢了玉,所以才是现在这个失魂落魄的样子的,
这还了得,更何况这玉满京城的人都知道,谁捡了就让你们去找出来,快点叫人去请老爷,我和他说。”
这会,王夫人和袭人等人都哀求道:“老太太这一生气,老爷回来了还了得,
现在宝玉还病着,这事交给我们,我们拼了命也要找回来就是了。”
贾母道:“你们怕老爷生气,还有我在呢。”
于是就叫麝月派人去请了,不一会儿传话的回来,说:“老爷出去送客了。”
贾母道:“不叫他也可以,你们就按我说的做,暂时先不要责罚下人,
我就叫琏儿过来写个悬赏通告,就贴在宝玉之前经过的地方,就说要是有人捡了送过来,赏银一万两,
要是知道是谁捡的,送信过来找到的,送银五千两。
要是真的找到了,不要吝啬银子,这么一找,肯定能找出来,要是靠我们家的这几个人找,就是找一辈子,也找不到。”
王夫人也不敢直说,贾母让人传话给贾琏,叫他快点去办,
贾母又吩咐:“把宝玉用的东西都搬到我那里去,只让袭人和秋纹跟过来,其他人还留在园子里看屋子。”
宝玉听了,绐终不说话,只是傻笑。
贾母就带着宝玉起身,袭人等人搀扶着出了园子,回到了自己的房中,就叫王夫人坐下,看着下人们收拾好里屋,
就对王夫人说道:“你知道我的意思吗?我觉得园子里人少,怡红院里的花树突然枯萎突然开花,有些奇怪,
之前还能仗着有块玉,能辟邪,现在玉弄丢了,我怕邪气容易入侵,所以我就带他过来和我一块儿住着,
这几天也不要让他出去了,大夫来了就在我这儿看。”
王夫人听了,接过话说:“老太太想的自然是对的,现在宝玉和老太太一起住,老太太的福气大,不管是什么都压得住。”
贾母道:“哪有什么福气,只不过是我这屋里干净些,经书也多,都可以念念,定定心神,你问问宝玉觉得怎么样?”
宝玉被问到,只是笑,袭人叫他说“好”,宝玉也就跟着说“好”。
王夫人见宝玉这个样子,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但是在贾母面前,又不敢哭出声,
贾母知道王夫人着急,就说道:“你回去吧,这里有我料理,晚上老爷回来了,你就告诉他,不用来见我,不要说话就行了。”
王夫人走了之后,贾母叫鸳鸯找了一些安神定魄的药,按方子吃了。
当天晚上贾政回家的时候,在车里就听见路上的人说:“人要发财也很容易。”
另一个人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这个人又说道:“今天听说荣府里的哥儿丢了什么玉,贴了通告了,上面写着玉的大小和样式颜色,
说有人捡了送过去,就给一万两银子,提供消息找到的,给五千两银子呢。”
虽然贾政听得不是很清楚,但心里也是很奇怪,就急忙赶回家,叫来守门的小厮问起了此事,
守门的就回禀:“奴才之前也不知道,今天中午琏二爷传了老太太的话,叫人去贴了悬赏通告,这才知道的。”
贾政叹了口气道:“家道衰落也是该的,偏偏生了这么一个孽障,刚生的时候就满大街的谣言,
隔了十几年才稍微好些,这会儿又大张旗鼓地找玉,成何体统。”
说完,就赶紧回到屋里问王夫人,王夫人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贾政,贾政知道是老太太的意思,又不敢违抗,只能抱怨了王夫人几句,
又出去,叫人瞒着老太太,背地里叫人把悬赏通告都揭了下来,可谁知道早就被那些游手好闲的人揭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竟然真的有人来到了荣国府门口,声称是送玉过来的,
府里的人听见,都高兴得不得了,就说:“把玉拿过来,我去给你回话。”
那个人从怀里掏出悬赏通告,指着给守门的小厮看:“这不是你们府上的贴子吗,
明明写了送玉过来的给一万两银子,二太爷,你们这会子看我是穷,回头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爱理不理的。”
(二太爷,是古时候,百姓对一些府里的仆人的尊称。)
门上的小厮听他说话挺强硬的,就说道:“你好歹让我看看,我好给你禀报去。”
那个人刚开始的时候不肯,后来听别人这么说,觉得也有道理,就掏出了那块玉,托在手掌中一亮,说道:“这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