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回 戍边城悬头惊魂 伽蓝记暗藏玄机
作者:尉迟咬金   挂剑录最新章节     
    延州。
    虽然已经是春天,但西北的天气依旧肃杀。
    黄德和的头颅悬挂在延州城门之上已经一天一夜,往来过客无一不震撼颤栗。守城的士兵每每见到这个叛将之颅,也都生出几分欣慰,想到那阵亡的郭遵、万俟政等大将,有其旧部都会情不自禁地掉泪。
    这天清晨,守城的兵士于春日的薄雾中隐约看到黄德和的头颅旁边,似乎又多了一根竹竿,上面飘摇着什么东西,就好像是民间迎春的春幡,在西北边境很大的风里不住地飘摇。兵士有些糊涂,这到底是什么?不由得走近了一些,再走近一些,往上仔细看,这一看不打紧,看了几欲昏厥过去——那颗头颅的旁边,竟然多了一颗头颅!
    因为太高,看不清楚是谁的头颅。那兵士大声呼救,待将那多余的头颅解下一看,虽然已经多处变形,僵硬,但是军中仍有资深老兵能够认得出来,这颗头颅的主人竟然是河中府府尹洪钊!
    延州五百里加急快报。
    皇帝内心五味杂陈,要说起来,这也算是石头落地了,数日来这皇帝的心中多少是忐忑的,朝廷命官在自家府中死于非命,但是头颅却不翼而飞。现下这头颅毕竟是找到了,但是悬挂于延州城门之上,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敌是友,皇帝一时间还有些看不清楚。
    事情要从五日前说起。
    当日也是黄德和行刑之日,皇帝特地书信叮咛庞籍小心督办,不料这庞籍的侍卫狄青当日便快马加急,竟然还带回庞籍密信一封。
    庞籍信中描述,这洪钊死得蹊跷,就在那行刑之日当晚,因文彦博、富弼、庞籍等大臣均住洪钊府内,大家因案件水落石出,也同聚一起,自是由洪钊主局一尽地主之谊,还请了刘平子女徐硕及刘幼慈,大家喝了几杯“庆功酒”,吟诗作对,又请那“伴月阁”的姑娘来弹了几回小曲,一顿饭局下来大家是宾主尽欢,其间亦没有发觉洪钊有何异常。
    不过庞籍文中提出,正是这洪钊太正常了,反倒觉得有几分不妥。按理,这洪钊与黄德和是老乡、旧识,二人又同期为官,洪钊当年是进士及第,而这黄德和走得是武将路子,在那河中府入了军籍,早年也屡立军功,官至鄜延路都监。他跟洪钊一文一武,交情匪浅,这次黄德和诬告案,那洪钊早期也是竭力辩解,还发动朝中势力弹劾文彦博,欲取而代之为黄德和博回一局。而如今,黄德和案子水落石出,那黄德和也处于腰斩之刑,这洪钊怎地如此淡定,并且能够在席间谈笑风生?伤春悲秋,兔死狐悲乃人之常情,而洪钊之行为有悖常理,因此,他的正常反倒变成了异常。
    据庞籍信中回忆,当日大家喝至微醺,丑时散去。虽说都带着点酒意,但是并未有酩酊之态,席间亦没有异常状况出现,更没有多余的人来去。甚至,各自睡去之后也是一夜无梦,夜间没有听到任何声响。
    约是因为晚上喝了酒,心下又没了重担,庞籍、文彦博一干人等都睡得安稳,一直到辰时,庞籍房间大门被随行的家奴庞海一把推开,“大……大人,不……不……好了。”
    “别慌,你慢慢说。”庞籍其实醒了一小会儿了,只是躺在床上闭目养神。来河中府也有小半月了,也就难得这一夜睡得比较安稳。
    “那……那洪钊洪大人死了。”
    “啊!死了?”庞籍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坐起,原来脑子里的一点惺忪全都清醒了,“怎么死的?”
    “今早,就半个时辰前,洪府丫鬟小红打扫书房,推门进去发现洪大人没有头,坐在案几前……”
    “嗯?”庞籍下了床,拿了湿毛巾往脸上胡乱抹了两把,随便扯了件衣服往身上一套,便往外走,“带路。”
    庞海急急忙忙走在前面,庞籍情知那庞海描述不清当时情景,所以并不细问,只待去了书房一探究竟。
    没有头,坐在案几前。
    庞海这一点可真是没有描述错,洪钊确实没有头,也确实坐在案几前,面前的书还呈摊开状。
    富弼、文彦博此时也都陆续到场,河中府衙役也带着仵作赶到。最后,徐硕和刘幼慈二人也得了消息,前来洪府参与其中。
    庞籍先对仵作做了一个“禁止”的动作,他想先看看这屋内环境以及洪钊的死状和外观,有个初步的印象,再请仵作动手,具体了解洪钊的死因。
    这现场要说诡异也确实诡异,要说不诡异倒也不诡异——依旧是那种感觉,就是太正常的状态反倒令人感觉到不正常。
    正值仲春季节,外面阳光明媚,桃李发芽,杨柳新绿,这朝南的书房在辰时十分,阳光满屋,非常舒适和温暖。那洪钊坐在案几前,面前是一本《洛阳伽蓝记》。这原本就是一副和谐承平的画面,但是……如果这个坐在案几前的人没有头呢?
    怪就怪在这里,洪钊没有头,却也没有血流成河,那断口处非常整齐,就好像是被人一刀裁下的纸张一般,没有一点毛边,切口平滑。而且伤口周围没有太多的血迹,难道是死后被人砍了脑袋?
    庞籍想起之前那两名金明寨的士兵,同样的无头,死后用斩马刀一刀将头跺下,血迹虽无,但是斩马刀再锋利,那切口也不至于如此整齐。而且这洪钊身上再没有别的伤口,难道是中毒?
    这就需要仵作来解答了。
    仵作验尸之际,那徐硕在屋内转了几圈,眉头紧锁,最后目光落在那本《洛阳伽蓝记》上。
    “徐兄弟有何高见?”开口的是文彦博,经过一场生死案件和昨晚的把酒言欢,文彦博与徐硕关系近了许多,称呼也不由地更为亲密。
    “只是一个简单的推测,我们暂且不说这个凶手背景,与洪大人有何关联,就说这个切口,平滑毫无毛边,说明凶器非常锋利。但是就算是再锋利的刀剑,见血封喉,这么一刀斩断头颅,也是难免鲜血涌出。彦博兄,不知您是否见过一种武器名曰金银线,多用于江湖,看起来像普通丝线,多缠于腰间,不易发觉。但其为金银材质,金属,柔韧,具有延展性,使用这种武器的人多为高手,手臂力量大,内气浑厚,金银线没如血肉,瞬间切割,莫说是这项上人头,就是这血肉之躯,都能切割得七零八落,伤口平滑,因为动作极为迅速,这鲜血都根本来不及涌出,全部封在这伤口内。而且这天气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洪大人的伤口鲜血还未及涌出,便已经在气温相对低的夜里凝固了。”
    众人听得徐硕一席分析,感觉颇为有理,而那仵作经过查看也说明洪钊并未有中毒迹象。
    庞籍的密信内容到此处便戛然而止。
    官家赵祯太了解这个臣子了,他是一个思维缜密之人,没有定论的事情绝不会多说。现在,他在书信里将案发前后的情形详尽梳理,又说明了造成这样局面的凶器,实属不易。至于这凶手的背景,有何怀疑对象等等,赵祯也知道这庞籍自有考量。并非毫无线索,而是这线索想必还未落实,他尚不愿流露而已。
    那庞籍遣狄青先行一步,快马加鞭回京,带回书信之时,文彦博、富弼一干人等也启程离开河中府,破了刘平的案件尚需回京复命,独独自己与徐硕兄妹二人依旧留守在河中府,那铁面罩之谜尚未解开,这洪钊遇害,或许正好是一个关键节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巨大的疑团,洪钊的人头哪里去了?凶手要洪钊的人头作甚?而且,那只自伴月阁飞出的信鸽上面写的“撤”字,到底是撤退,还是杀人?信鸽飞入府尹府,原本以为是给洪钊的,但是现在洪钊却丧命了,这信鸽的信息到底是给谁的?
    谁也没有想到,洪钊的头颅很快就找到了!只是找到的方式和地点都如此诡异。
    那洪钊的头颅竟然会被悬挂在延州城门之上。在黄德和行刑之日被杀,头颅又被一同悬于延州城门之上,乍一看,倒是很像有人动了私刑,将这个洪钊与黄德和等相提并论。
    官家心内也有这样的疑惑,洪钊之死与刘平投敌之事毕竟不能同日而语,而且刘平案件审理之时,那洪钊脑袋削尖了要代为调查此案,当时官家心中就隐约觉得怀疑。
    而延州城门之上的洪钊头颅也惊动了满朝文武,由于官家此前并未将洪钊之死传出,他就是要看看这臣子们的反应,那些洪钊在朝廷的耳目、势力到底作何应对。
    果然,那几个当日弹劾文彦博的臣子,似乎会头颅之事有所惊动,但是对于洪钊之死似乎早已了然于胸。
    皇帝居高临下,每个臣子的表情明暗都看得分明,却也不动声色,更不在朝堂讨论此事,虽有好事者出列想参奏一二,皇帝都挥手相拒。
    谁也不知道这位尚且年轻的皇帝内心是怎么想的,他总是很温和,很周到,甚至不像是一位九五之尊。他甚至会对一个小黄门说“谢谢”,对臣子说“辛苦了”,甚至批阅奏章到深夜饥肠辘辘也不愿意加一顿膳食,为的是怕厨子为了自己深夜里还搞得天翻地覆……但是,这样的帝王谁也不敢小觑,温和的外表之下,谁也看不透他的心,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想,他总是面带微笑,这微笑就好像是他的一副面具,你永远猜不透那面具之下他真实的心。
    现在洪钊头颅案件一出,朝堂震惊。这位官家竟然没有龙颜大怒,只是挂着一丝令人捉摸不透又心内不安的微笑。
    一连几天,每日平静的上朝退朝,官家丝毫没有提及那洪钊的头颅,那些急于破案的,那些想看热闹的,那些势力斗争的朝臣们一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都怏怏而归。
    这日退朝后,皇帝赵祯并未急于回到后宫,出了听政的垂拱殿,便径直往文德殿走,又遣了平日里伺候的贴身小太监陆怀熙携了便装换上,一路往北,最后出了宫门,直奔朱雀门外街巷而去。
    你道那赵祯去了哪里,竟是那东京城绝佳的一处酒肆,名曰八仙楼。官家独爱这里的白切羊肉,还有那上好的羊羔酒,就是这皇宫大内,也没有这么好的滋味。宫中膳食局管事曾经动了将八仙楼主厨请到宫内当差的念头,却被官家制止了,何必大动干戈,而且这民间滋味,到了宫廷便换了风格,破了滋味,反倒不以为美。就是要就着那市井的灯火,喝着羊羔酒,吃着白切羊肉才是最好。何况,君子不夺人所爱,若是将这大厨请到了宫里,有多少百姓再也尝不到这鲜美的滋味了,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才是清平世界,才是百姓安居的好气候。
    当然,今日官家来八仙楼绝对不是为了这羊羔酒,他随了那陆怀熙往八仙楼楼上阁子走,前面有厮波带路,九曲回肠,拐了好几个弯,最后入了走廊尽头的一间名曰“琅嬛”的阁子。一见官家入内,那庞籍、文彦博并徐硕连忙跪地行礼,徐硕初见官家,眼角偷瞄,那官家30岁上下,虽着寻常布衣,但却也是丰神俊逸,别有气势。
    “罢了,入乡随俗,行什么大礼,惊动了左右,倒是麻烦了。”
    那官家话一出口,气氛不觉融洽了许多,大家一并坐定,就连那陆怀熙,官家也叫其一并入座,不要站立在旁伺候,太引人注目。
    话休烦絮。
    坐定之后,官家便开门见山。
    “延州城门之上的洪钊人头,你们想必有点眉目吧?”
    文彦博当下一笑,“徐兄弟,你有何高见?”
    你道徐硕怎么会在此?本来从河中府回到东京,官家即下旨抚恤刘家一门,徐硕任延州兵马都监,一个月之后上任。但遇到洪钊此案,官家格外关注,尤其是徐硕在洪府一番分析,令庞籍刮目相看,且考虑到这洪钊案与刘平诬告案也属一脉相承,便奏了皇帝,将那徐硕当日在洪府的表现一一呈述,于是官家便生了这便衣出行,明察暗访之心。
    虽说是首见官家,那徐硕倒是一副坦荡之色,毫无半分生涩胆怯。这一点倒是令官家意外。近20年的官家之位,令他惯看各种面孔,不外阿谀奉承、不外心内忐忑、不外惧官家之威心惊胆战、不外心内明镜态度坦荡。但是最后一种毕竟在少数,而观这徐硕,不过弱冠,竟然有此胆魄和胸襟,官家当下便生出几分喜爱之心。
    “关于洪钊之死凶器,我已经说过了,想必庞大人也与……与您有过描述”,因私服出访,那皇上也不便被人称呼为“皇上”,一时间徐硕有些语塞,不知如何称呼为好。那官家当下一笑,“称呼‘赵公子’可好,我倒是一直想做一个闲散的浊世公子。”
    徐硕微微一点头,“赵公子这个称呼好,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官家摇摇头,当下亦顺着徐硕的句子,吟出唐时卢照龄《行路难》的另外两句“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徐硕与庞籍、文彦博等人面色大变,慌忙要下跪请罪,官家手一摆,“赵公子今日是来喝羊羔酒,与朋友相聚的。别动辄就变了颜色,醇之、宽夫,你们还请就坐;徐公子,您继续。”
    “谢……谢赵公子。”三人诚惶诚恐,一时间连话都不知道该如何说了,倒是官家身旁的小太监陆怀熙觉得二人这紧张的神情颇为可笑,不觉笑出了声。那官家亦不怪罪,反倒跟着小太监一起展露了笑颜,这倒是令三人都松了一口气。
    “洪钊此案,重点在哪里?”徐硕定了定神,问了这么一句。
    “其实,我在意的不是洪钊的死,而是在意他怎么死的,为什么会死,为什么会这种死法。”
    “也就是说,赵公子您在意的是这洪钊之死背后发生的事。”
    “徐兄弟有何高见?”文彦博盯着徐硕,眼神一刻不曾离开,对于这第一次见到官家的小兄弟的表现,他还是颇为紧张。刚才那一出,真是把他吓得魂飞魄散。
    “宽夫兄,不知道您当日在洪府案发现场注意到那本《洛阳伽蓝记》么?”
    “就是摊在案几之上的那本书?”
    “不错。《洛阳伽蓝记》系北朝时期的一部佛教史籍,《洛阳伽蓝记》再现了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间的传说轶闻,你们想想,这北魏是谁建立的?”
    “鲜卑拓跋氏!徐公子的意思我明白了,这本书不是无缘无故摊在那洪钊面前的,定是有一定深意,这李元昊原本就系拓跋氏后裔,这洪钊之死想必与那西夏有关。”官家面色一变,但却话锋一转,“徐公子仅凭一本书就推测这洪钊之死与西夏有关,是否太过牵强?”
    “当然,我也想过,洪钊并不会料到自己会被杀,更想不到自己瞬间就死于非命,绝不可能用此书作为暗示,告诉活着的人他系西夏人所害。但是,这本书放在这里绝非偶然。”徐硕说话间,庞籍已然从怀中掏出此书。
    “赵公子请看。”
    官家接过书,一一翻看。
    “我当日在那案发的书房,也是偶然在阳光之下盯着摊开的那一页,才有所发现。”徐硕将那书翻至洪钊遇害当日正翻到的那一页,“赵公子,您有何发现?”
    官家蹙眉,这一页若说有何不同,行文内容与其他别无二致,但是若说完全一眼,却似乎真有不同。他将书放置窗前,正值正午,阳光正好,一缕光线洒在书上,那明暗光照愈加分明。
    “不对,不对,这页页面似乎留有一块印记。”
    “这印记非常工整,您想想,像不像一页纸,或者羊皮帖子长期夹于此页留下的印记。”
    那官家神色凝重地点点头,“徐公子,愿闻其详。”
    “我据此大胆推测,这洪钊应该与黄德和为一丘之貉,按照他在朝中的影响,应该比那黄德和陷入更深。那夜,与我们一同聚会饮酒之前,那洪钊应该已经时候收到西夏人的讯息,一方面与我们饮酒,一方面暗中安排,我问了当日在场的众人,均答复是喝酒至微醺,回去倒床就睡,非常香甜。我本人亦是如此。开始我以为是心情放松又有美酒作伴的结果,但是这样的情形看来,那洪钊应该在酒里下了药,致使一众人等都昏睡过去,而他便至书房安心会见这位西夏来客。”
    “即是一丘之貉,西夏奸细,又何必遇害,死于非命?”
    “那黄德和诬告一案,洪钊在朝中积极奔走,为其努力,狐狸尾巴已然暴露,即便现在没有追究他的责任,难保此后他不被怀疑,西夏那野利南鸢怎么可能会让一个随时会东窗事发的危险曝露在外?定是要斩草除根。据我所知,那西夏在我大宋耳目众多,不仅是朝堂之上,可能在民间市井都有其分布,想必那洪钊处存有西夏奸细具体的名单和分布,夹于此书中。那西夏来客当日到了洪钊书房,便打探这名单的下落,洪钊应该很信任此人,便将此书摊开,拿出名单,就在那一瞬间,西夏来客自腰间抽出金银线,凝集腕力,猛然一抬,那洪钊估计都没有缓过神来,便人头落地。”
    “那洪钊的人头悬挂于延州城门之上,徐公子怎么看?”
    “极具讽刺意味,我们将那黄德和的人头悬挂城门目的是以慰众将士的在天之灵。而这洪钊,即是与他们为一丘之貉,那么他的人头理当与着二人一并悬挂。这可以看做是西夏人对我朝奸细的讽刺。”
    “想不到,这洪钊,进士及第,当朝三品,尽然会是西夏奸细……”
    “公子此话言之过早。”一旁的庞籍言语间似有玄机,而那文彦博和徐硕面色平静,似有了解之意。
    那赵祯何等聪慧之人,当下便笑道,“三位还有什么故事是要说的,在下今天可是带着耳朵来的。”
    “赵公子,您今天不仅要带着耳朵来,还要带着眼睛来啊。”庞籍对着官家,双手一拱,做了一个抱拳礼,“老臣……呃,老朽我今天给您引荐一个人,希望赵公子见到时不要太过吃惊。”
    赵祯微微点头,“醇之此话未免小看了赵某。”
    那庞籍击掌三次,但见一人自阁内屏风后走出,一席藏青布衫,往那脸面上一瞧,官家不由地龙颜一震——
    虽说面色苍白,似无血色,但那眉眼官家还是认得的,此人不是那河中府府尹洪钊洪公勉,又是哪个?!
    不知此洪公勉是否系彼洪公勉,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