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邦文,你现在就出发!”崇祯命令道。
祖邦文的身影消失在门外。
崇祯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县衙中大明的高级将领们。
玉田一战让大家重拾信心,但后续如果遭遇大败,他们就再也不会相信朕。
粮草、饷银是物质基础,一定要再强化下。
唐通带着新投降的俘虏去征集粮草,万一当地百姓打死也不配合呢?
“李若链,带人去把县城中所有笔墨纸砚、会写字的人都喊来!”
李若链疾步而出。
“方光琛,朕说几句话,用纸笔记下。”
“草民遵旨!”
方光琛移步到书案旁,摊开纸张,提起一支笔,静待崇祯发话。
李自成的军队能够像滚雪球一样扩大,他那几句造反广告语居功至伟:
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跟我闯,不纳粮,均田地、享安康。
还有四个字的更言简意赅:
均田免赋!
这四个字真正实现也是四百多年后的事情了。
但在当时,无疑点燃了百姓心中的熊熊烈火。
这些话煽动性、欺骗性极强。
如果真的执行下去,当年北京城中的百姓、京畿地区的百姓会跟着他玩命打吴三桂和建奴。没有任何人能够夺走他李自成的江山。
崇祯背负着双手,踱着步,开口道:
“上联: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县衙众人面面相觑,这不是闯贼的造反口号吗。
“下联:不纳粮,三户五户养头狼!”
崇祯刚说完,方光琛就已写完。
崇祯走过去瞅了一眼,震惊!
方光琛一手台阁体楷书无比丝滑,就像雕版印刷出来一样工整。
跟方光琛比,后世书法家协会中那些人写的就是垃圾。
大明的主流书法就是馆阁体,科举答卷必须用这种书体。
哪个读书人想在答卷的时候,搞一些艺术成分很高的书体,直接淘汰。
因为朱元璋小时候饭都吃不饱,对于书法没有机会研究。
他当皇帝后,就喜欢那种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儿子成祖朱棣也是这个爱好。
老朱家的祖宗们都是猛人,他们看不惯那些花花肠子。
“你听好!”崇祯继续道。
“跟了闯王一起抢,先抢银来,后抢地,最后享人妻!”
王永吉、吴三桂听罢倒吸一口凉气。
陛下这招也太狠了。
均田、以及均田免赋这些词语的杀伤力太强大,崇祯只能回避。
他想不出来用什么词语来破解。
这是千百年来百姓、尤其种地农民的梦想。
这种梦想是他们的权利,朕不能剥夺,也无权剥夺。
但是你李自成可以打广告,朕作为大明天子也可以打广告。
百姓跟谁走,咱们走着瞧,不看广告看疗效。
等平定了天下,朕要慢慢让大明百姓真正实现均田免赋!
“最后一句话:纳粮一次打闯贼,免征三代享太平!”
“陛下,文房四宝、会写字的人都找来了!”
李若链在县衙大堂门口禀道。
外面吵吵闹闹来了很多人。
有私塾先生,也有当铺朝奉,自然也有秀才。
“方光琛,监督外面的人,让他们把你刚才写的这几句话誊抄。越多越好!”
“另外,找吴总兵借兵一千,人人配双马!“
“两日之内,朕要你把这些话在玉田、永平、遵化、丰润等府、县传播开来!”
“唐通征粮能否顺利,关宁军五万大军过几天会不会饿死,就看你了!”
“另外,所有村镇、集市、县城,凡有白墙者,皆用黑炭誊抄这些话!”
“草民遵旨!”
方光琛也不废话,叩首完毕,站起来转身就走出了县衙。
关宁军粮草还有多少,他和吴三桂比谁都清楚。
在这种时候,他要是掉链子,就是害吴三桂,害关宁军。
对于崇祯来讲,他希望方光琛远离吴三桂。
安排他出去搞搞宣传、打打辅助征集粮草,再好不过。
“诸位爱卿,下面朕说说银子的事情!”崇祯道。
“银子朕有,但是需要你们抢回来!”
说完这句话,崇祯故意停顿了一下,他要看看众人的表情。
但是大家都没有表情,吴三桂尤其没有表情。
能坐到他们这个位置上的人,早就修炼成精了。
“除了潞河驿下游十里的二十万两银子,其余的都在京师,在李自成手里。”
明朝末年,除了内阁和司礼监的核心班子,很多人总有一种误会。
他们总觉得崇祯有钱不拿,有钱不用。
这都是扯淡。
正史中,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崇祯如此弱智。
从国家财政角度来说,大明其实早就破产了。
所有的政治问题,背后其实是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背后其实是分配问题。
百分之一的阶层占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钱、以及大部分的土地。
这种矛盾和困局,所有的王朝最后都要来一遍。
没有例外,都逃不掉。
只要人性中还有贪婪和自私,这问题就永远存在。
你们一直觉得朕和朝廷有钱是吧?
今天朕就充分利用你们这种误会。
朕有银子,但现在被李自成抢了。
要银子没问题,和朕一起击败李自成。
哼!
朕就赌你们不敢问,为何之前大规模欠饷银,现在却说银子在李自成手里。
“杨副将,之前朕问你关宁军最大的短处,你说是缺银缺粮。”
崇祯看着杨坤道。
“粮食问题,唐通这几日就会解决,方光琛亲自去,问题不大。”
“银子,李自成在京师抢了至少七八百万两银子!”
崇祯没法说大明财政早已崩溃,只能含糊其辞说李自成抢走了那么多银子。
任何皇帝要和天下人说实话,说国库空了,大臣和军队估计分分钟离你而去。
拒绝和你玩下去。
王朝就好比后世的公司,你拖欠工资,大家可以等一等、熬一熬。
但你说公司破产了,账上一分没有。
员工会说:好的,老板,劳动局见!
明清之际的文人计六奇写过一本《明季北略》,记载了大明万历二十三年到崇祯十七年灭亡的一些事情。
这本书有一定史料参考价值,但里面很多匪夷所思的记载。
比如书里面说,李自成在北京抢了三千七百万锭白银,后世有学者参照各种计量标准,换算出了一百八十多亿两的天文数字!
书中后来又说,李自成抢走了七千万两白银。
怎么说了?这种所谓的史料,姑且看一看就行。
穿越过来的崇祯自己推算,所有的官员、宗室、富户、勋贵在京师的现银凑个七八百万两,应该不成问题。
资产和现银是两个概念,大明也好,其他朝代也好,最大的资产永远是土地。
后世也一个尿性,穿越前看过一些新闻,说全国的房产折算成钱可以买下美国。
呵呵。
能买下太阳系又待怎地?
哪怕建奴的康熙帝记载说李自成实际只搞到一百万两银子,也足够用了。
“杨坤!吴国贵!郭云龙!吴国宝!看着朕!”
“你们有没有信心从李自成那里把钱拿回来?”
崇祯突然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