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的丧钟
作者:寒寺敲钟人   心理咨询室最新章节     
    次日清晨,阳光洒向紫禁城,太和殿上一片肃穆。朱瞻基端坐龙椅,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满朝文武。他亲自宣读诏书,将那份激昂慷慨的檄文传遍天下。此时此刻,朝堂之上气氛微妙,文官们似乎有意示弱,并未对这一举动提出过多异议。然而,武将们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高呼请战,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那满腔热血化作利刃,直插敌人胸膛。他们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拿起刀枪棍棒,冲锋陷阵,奋勇杀敌。
    文官们虽然表面上也随声附和,表示赞同,但心中却是各怀心思。整个朝堂陷入一种诡异的沉默,没有人胆敢发出一丝一毫的反驳之声。
    朱瞻基眼见此情此景,心中暗自得意。他深知自己的决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于是紧接着再次开口道:“朕决定此次北伐亲率大军出征!”
    此言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平静的朝堂瞬间炸开了锅。文官们本就对之前的安排心存不满,此时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机会。他们纷纷上书进谏,坚决反对皇帝亲征。就连一向沉默寡言的杨荣也挺身而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反对意见。而杨士奇则更是满脸焦急之色,恳切地劝说道:“陛下,北伐之事固然重要,但您乃一国之君,肩负着天下苍生的福祉与安危。战场之上变幻莫测,危机四伏,实在不宜冒险行事啊!”
    \"怎么,难道只有那万千士兵能够前往战场杀敌报国,诸位将军可以为国效力捐躯,而朕作为一国之君却去不得了吗?\" 朱瞻基面带怒色地看着眼前的大臣们,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和不满。
    这时,杨荣站出来说道:\"陛下息怒,请听微臣一言。北伐一事固然至关重要,但朝堂之上亦需要陛下坐镇主持大局啊!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切勿轻率行事。\"
    然而,朱瞻基并没有被说服,他坚定地说:\"朝堂政事,朕早已做好部署安排。待朕亲自率领大军出征北伐之后,便拜托两位杨爱卿代朕镇守朝堂。此次战役关乎大明未来二十年的兴衰荣辱,实在太过关键重大,朕必须亲自督战,方能确保万无一失。此事已定,诸位无需再议。杨卿也不必再多言了。\"
    说完这番话,朱瞻基不顾群臣的劝阻与反对之声,毅然决然地下旨宣布退朝离去。待他离开朝堂后,殿内顿时一片哗然。那些武官们此刻心情极为复杂,既渴望能在皇上面前展现自己的勇武才能,立下赫赫战功;同时又担心这次战争中若胡乱虚报军功反而会引来杀身之祸,内心充满矛盾。
    而文官们则纯粹是一脸破败之相。在这长达半年的拉锯战中,皇帝总是在掌握着胜利,使得他们在朝廷上的影响力一降再降。
    “散了吧,散了大家都散了,没戏看了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我观察着这些朝臣的表情和形态,心中狂笑不止,可明面上还是得表现出很严肃的样子,看他们大家都站在原地不肯下朝,我也是做了一回持笔太监的工作,催促他们各自散去。
    “佞臣!你蛊惑圣上!玩弄朝臣,罪该万死!”“幸进之辈,老夫等你千刀万剐之时!”“国朝有难啊!”
    我不说话还好,一开口惹到现场的文官。对着我破口大骂。我都能感觉到他们心中那股愤恨之情,咬牙切齿的,估计心里恨不得将我生吞活剥。
    “行行行,各位大人你们想继续在这儿站,那就自己待着吧,反正皇上下朝了也看不到你们,眼不见心不烦,还有提醒你们一句啊,今天朝廷不管饭,要是站累了,站饿了,站渴了,可没有人给你们送吃食。”
    我发现这些人跟杨溥其实差不多,都是反驳型人格,我让他们自己各回各家,他们团结一致,站在原地动也不动,可我让他们继续在这儿站着。这些文官倒是立马如同一窝蜂一样四处散去,从我身旁走过之时,都不约而同的哼一声。
    呸,一群腐孺,玩的过小爷?玩弄人心可是我的强项。你们要是想玩儿过我,下下下辈子吧。
    在场的武将勋贵们在经历了短暂的心理挣扎之后还是想通了,没有什么好处能比得上在皇帝面前率军冲阵杀敌,大明四周又不是只有漠北一个地方可以让自己捞军功,发大财。
    但是能让皇帝亲自看到自己在军阵上面的表现,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高祖,太宗之后,后续皇帝可能御驾亲征的次数会越来越少,此时此刻若再不抓住机会去积极表现自我,那么下一次这样的良机恐怕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再次降临了!
    想明白此理后,众人情绪愈发亢奋激昂起来,但在纵情狂欢前,他们仍保持着应有的礼节与风度,逐一向我走来,并当面表达感激之情。倘若没有我始终如一的坚定立场以及据理力争、毫不相让的执着态度,可以断言,不仅此番朱瞻基能否御驾亲征难以定论,甚至连这次北伐都极有可能半路夭折,化为泡影,沦为世人茶余饭后的笑柄。换句话说,他们在此次征战中所斩获的所有荣耀勋章,至少有一半当归功于我。
    “行了行了,都是自家弟兄,武将勋贵自开国以来就同属一家人,所以咱们彼此之间无需如此客套!不过此次北伐之战,各位务必全力以赴,打出一场漂漂亮亮的大胜仗来!待到凯旋归来之日,必能得到丰厚赏赐。诸位定当奋力拼搏,不留余地,也算是为子孙搏个余荫,好了,现在首要之事便是速速返家整理行装,妥善安置家中事务,今晚各位就要进驻城外兵营了,切莫让家眷担心。”
    他们在我说完话之后才想起次日大军就要开拔,所以今晚必须入住军营,这是军律,一行人。朝我拱手告辞之后便急匆匆的赶回家收拾。等到文武大臣都走的差不多之后,我一个人站在太和殿中间,心中不免升起一股豪情。如今这个朝堂变得天翻地覆,都是我一手策划的。我本是布衣之人,如今竟能改变一国之动向莫非我真是天选之人?
    哈哈哈哈,自己yy了好一阵之后,才重新冷静下来,踏出大殿,准备回家整理行装。
    出了皇宫之后,我正准备登上自己的马车回家,突然旁边闪出一个人影将我拦住,定睛一看,竟是杨荣,这让我心里打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跟他从未交流过一次,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手机上所查的资料,从开平城回来这半年多时间以来,他在朝堂上也是分外低调的一个人。我确信自己跟他并无半点纠葛。为何此时他会将我拦住?莫非是想让我进谏朱瞻基放弃亲征?
    “下官见过杨大人,不知大人将我拦于马下所为何事?”,我拱手询问道。
    却见杨荣神色严肃,整张脸阴郁的就像快要滴出水来。
    “李大人,老夫想邀请你到府上一叙,不知可有时间?”
    ??他的这一番突如其来的邀请让我摸不着头脑,不过秉承着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的想法,我还是点头同意,随后上车跟随着杨荣的马车一路行进到他的府中。
    等待双方在正堂落座之后,就连待客的茶都还没上来,杨荣便直接冲我开口:“李大人,不知你觉得皇上此次御驾亲征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搞了半天他还是想在朱瞻基亲征之事上做文章。
    我摸了摸下巴,稍加思索之后说到:“其实在下官看来,皇上此次亲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第一御驾亲征对士气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升,我相信将士们在知道皇帝随时都在关注着他们之后,必将各个都奋为人先,英勇杀敌。我相信此次北方大军必将全胜而归。
    等到凯旋之后,皇上在朝堂上龙威更甚,凭借安定漠北之功,什么骄兵悍将,什么重臣肱股,都只能匍匐在龙案之下。”
    杨荣听后点了点头:“老夫也知道,自从先帝登基之后,到如今宣德二年,朝堂之上的文臣确实是步步紧逼,很多事情上都能肆意反驳圣上,甚至做起了御史的工作,动不动便会批龙鳞,如此一直下去,皇权迟早势微,所以皇上此次御驾亲征也确实没有办法。”
    那你自己都知道文官势力所做的这些破事儿,还让我来你家干啥?连你自己都觉得过分了,你觉得我劝得动朱瞻基?再说了让朱瞻基镇守朝堂,明显不符合我的利益。
    “杨大人说的在理,敢于承认,不愧有大明肱股,当今圣上想做的是汉武唐宗,而不是向宋那般,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明最高权力只有也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皇权,文官集团如今已有尾大不掉之势。
    杨大人,下官还是得劝您一句,此次北征班师回朝之后,还请您给各位文官们说一下,好好的辅佐帝王治理国家便可,切莫把自己的位置看的太高,幻想着自己能成为前宋那般与皇帝共治天下,是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的。”
    既然杨荣愿意跟我摊牌,直接明说,那我也没必要再遮遮掩掩、含糊其辞了。
    “你说得不错,当今圣上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绝非前朝那些只知偏安一隅的帝王所能比拟。因此,圣上决定亲自出征的确大有裨益。”,杨荣缓缓回答。
    那你还找我干嘛?我心里暗自思忖道,像这样显而易见的道理和局势分析,稍具智慧之人皆可洞悉明悟,以杨荣之才智必定早已了然于胸。堂堂朝廷大员岂会连这点浅显之事都看不破?那么,他今日召见我究竟意欲何为呢?
    “杨大人,您就不必与下官绕弯子了。君臣之间的嫌隙与矛盾,您定然心知肚明。至于圣上此番御驾亲征背后的深意,想必您也是转瞬之间便能揣度出来。所以,您今日特意唤我前来,究竟有何赐教呢?”我开门见山地质问道,目光直视着杨荣,试图从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一丝端倪。
    然而,杨荣却只是静静地凝视着我,沉默不语。就在这时,侍者将茶水端了上来,放置在我们面前,随后站在一旁等候吩咐。
    杨荣却是挥挥手示意仆人下去,并吩咐他将周围所有仆从全部清理开,一会儿的功夫,整个正堂便只有我们两人。
    我非常的不解他此动作是何意,正准备开口询问之时,杨荣突然深吸一口气,吐出来之后紧紧盯着我开口到:“李大人,皇上清蒸之事是你从边境回京不久第一次大闹朝堂之时所提出来的,可对?”
    “对啊,没错,不过您老人家能不能换个词儿,大闹朝堂这四个字儿,听着我像个泼皮无赖一样。”
    杨荣没有理会我的插科打诨:“依你之见,汉王殿下是个怎么样的人?”
    怎么又扯到朱高煦了?
    “下关看来汉王在政治上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辈。不过在军事上是一个非常勇猛的将领。人也不错,值得深交。”
    “可是他曾经反叛过!”
    “可别提这事儿了,汉王殿下的反叛形同儿戏,下官轻而易举就将此事解决了。其实说到底,汉王就是内心愤恨太宗文皇帝曾经明明告诉他过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但是最后没有履行这个承诺,所以就如同闹脾气一般,才出了这码事,根本不值一提,你看皇上在意过此事吗?都知道汉王是这混不吝的性子。”
    “哈哈,没想到李大人对汉王殿下的评价倒是一针见血。”,杨荣听到我对朱高煦叛乱之事的评价以后终于是笑了起来。
    不过转瞬之后他便收敛了笑容,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我,严肃的问道:“李大人,老夫可以相信你吗?”
    这老头怎么神情姿态切换的能如此之快?我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下官的身世清白,杨大人当然可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