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东瓯内附
作者:轻湮雨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最新章节     
    建元三年,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食尽,困,且降,乃使人告急天子。……东瓯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江淮之间。
    ——《史记·东越列传》
    建元三年(前139年)十月,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中山王刘胜和济川王刘明来朝。
    汉景帝时,借助平定“七国之乱”的余威,大肆削夺诸侯王权力,以至于列位诸侯王空有封国,但不仅没有了汉初的诸多实权,而且还要接受朝廷派往封国官员的监察。可以说,除了拥有数量较为庞大的食邑,以及较为丰厚的俸禄之外,此时的诸侯王实际上已经与那些闲居封地的列侯别无分别,甚至还不如朝廷臣子的实权大。
    与此同时,随着文景两朝大力打压功勋集团,朝中出身寒门的官员比例越来越大。晁错作为寒门官员的代表,在他因为提出削藩之策而被杀之后,与其同为寒门出身,休戚与共的其他大臣们,无人不替其感到冤枉,并将晁错之死归咎于诸侯王的反叛。
    为此,朝中官员大多主张抑制诸侯王,不仅经常上书弹劾揭露诸侯王的过失和罪责,甚至达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目的便是希望朝廷能够严惩诸侯王。更有甚者,通过对诸侯王臣僚严刑逼供的方式,获取诸侯王的过失和罪行。
    如此一来,诸侯王与朝中百官,尤其是与那些在诸侯国任职官员之间的关系,简直势同水火。
    例如赵王刘彭祖,作为诸侯王的他,平日里难免有不法之事,为了防止朝廷派往封国的官员对自己全家不利,每当朝廷派遣的官员到任,刘彭祖都会穿上粗布衣裳,打扮成奴仆模样,跑到这些官员的住所去打扫卫生,有意用言语诱导这些官员说出一些触犯朝廷禁忌的话,并将此记录下来,一旦这些官员意图对王府不利,他便以此来要挟这些官员,若是这些官员拒不就范,他便先下手为强上书告发这些官员。如果实在拿不到这些官员的罪证,他便以作奸犯法图谋私利之事上书朝廷,诬陷这些官员。
    在赵王刘彭祖的这番操作下,在他在位的五十多年里,无论是国相还是两千石官员,竟然没有一个能够任职满两年的,全都因为各种理由获罪被免,甚至多有因罪行严重而被处死者。由此可见诸侯王与朝廷官员关系的恶劣程度。
    如今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中山王刘胜、济川王刘明等四位诸侯王联袂来朝,除了依常例拜见皇帝之外,另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目的,那便是利用皇位交接、武帝年少的机会,尝试恢复部分诸侯王的权力。
    一日,汉武帝于宫中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几位诸侯王。席间,汉武帝命宫中乐手奏乐助兴,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之间,几位诸侯王却在暗中对视一眼,紧接着中山王刘胜便无缘无故的低声啜泣了起来。
    汉武帝听见声音,目光循声看去,发现是中山王刘胜,不知他因何当众啜泣的汉武帝,连忙问道,“兄长何故悲伤?”
    刘胜听到问话,抬手擦了擦眼角泪痕,这才回答道,“悲伤者听不得抽噎之声,忧愁者听不得叹息之声,如今臣下心中积压了许多忧伤,每次听到这幽微的音乐,不知不觉便会涕泪横流。”说罢,刘胜因为自己的失礼,连连向汉武帝告罪。
    汉武帝听到这番答复,又扫视了一眼其他几位诸侯王,心知其中必有缘故,因此继续问道,“兄长有何忧伤之事?”
    刘胜这才继续说道,“正所谓众人成风、累积生害,臣远离京师,又在京中无亲无友,没有人能够替臣开脱说话,若是有人在陛下面前进谗言,臣恐怕很容易就被置于死地了。臣有幸得到朝廷重用,受封为东方的藩臣,从血缘关系来说,又是陛下的兄长,理应为朝廷镇守治理一方。而如今群臣与陛下既没有血缘亲情关系,又没有承担国家重任,如今却整日结党议论、相互勾结,排斥和打击皇室宗亲,离间陛下与诸侯王的关系,以致骨肉亲情如冰雪般融化,我岂能不为此感到悲伤?”
    接着,中山王刘胜便将各个诸侯国内,朝廷任命的官员欺凌诸侯王之事,一一向汉武帝做了奏报,其他几位诸侯王也都纷纷出声附和,乃至添油加醋,将自己的处境说的凄惨无比。
    汉武帝见几位诸侯王皆面现悲凉之色,免不了好生安慰一番,表示自己会妥善处理的。回想到自己改革的失败,也离不开群臣反对的原因,汉武帝对这几位诸侯王便不免生出了同仇敌忾之心。
    酒宴散去后,汉武帝立即下令增加诸侯王的礼遇,并废止了官吏检举诸侯王不法行为的权力,此举虽没有恢复诸侯王治理封国的权力,但却无疑极大增强了诸侯王的自由度,使他们脱离了官员的监察。
    这些诸侯王自幼衣食无忧又多有权势,即便有王法的约束,也难免多有作奸犯科之事,如今没有了官员的监察,失去王法约束的他们,自然就更加无法无天了。
    果不其然,就在汉武帝下诏后数月,济川王刘明便与朝廷派往封国的太傅和中傅发生了冲突,并因此杀死了两人。得知自己的诏令竟然酿成了这等恶劣事件,汉武帝大为恼怒,下诏废去了济川王刘明的王位,将之迁往防陵。
    建元三年(前138年)八月,还不等汉武帝理顺诸侯王的事务,东南方向便又传来了越人叛乱的消息。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先后两次调遣大军攻打越人,一统百越地区。秦朝末年,趁着中原大乱,失去制约的百越各部纷纷自立。
    后来,越王勾践的后裔驺无诸、欧摇更是以“秦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为由,率领越人各部起兵反秦,他们先是归附于番阳县令吴芮,之后又北上投效刘邦,并跟随刘邦自武关攻入关中。“楚汉战争”时期,无诸、欧摇仍然坚定的站在刘邦一方,为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西汉立国之后,鉴于朝廷对东南方向的越人部落鞭长莫及,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对百越地区分而治之,分别封驺无诸为闽越王、欧摇为东瓯王、织为南海王。
    然而,越人虽然名为西汉臣属,实际上却极为独立,根本不受朝廷制约,汉文帝初年南海王织叛乱,朝廷派淮南王刘长平叛,刘长遂派楼船将军击败南海军队,南海王织投降,刘长将南海国臣民全部迁往上赶,南海王织被降为庶民,南海国灭亡。
    南海国虽然被灭,但闽越和东瓯(也称东越)却仍然独立在外。“七国之乱”时,东瓯本是七国盟友,但当吴楚兵败,吴王刘濞逃亡至东瓯时,东瓯王欧贞复权衡利弊之后,却断然选择了转投朝廷,并派弟弟、夷鸟将军欧贞鸣杀死了吴王刘濞。鉴于东瓯的将功折罪之举,汉景帝不仅没有追究东瓯国的罪责,反而封东瓯王欧贞复为彭泽王,夷鸟将军欧贞鸣也被封为平都王。
    东瓯王欧贞复去世后,其子“省”继承王位,“省”不久后也不幸去世,于是欧贞鸣便又继承了东瓯王之位。
    吴王刘濞虽然被杀,但他的两个儿子刘子华和刘驹却逃亡闽越。刘驹对于父亲的死久久不能释怀,在无力报复西汉朝廷的情况下,他便迁怒于直接杀死父亲的东瓯王欧贞复,经常怂恿闽越王攻打东瓯。
    闽越王驺郢也不是个善茬,他一心想要扩充势力,不过他也算有自知之明,深知仅凭闽越的国力,既不是汉朝的对手,也不是南越的对手,能够容许其扩张的,也就只剩下同为西汉属国,位于闽越以北的东瓯了。因此,闽越王最终同意了刘驹的劝说,出兵攻打东瓯。
    东瓯国力本就不如闽越,再加上国君频繁更替,国内局势动荡,如何是闽越军队的对手,只能写信向朝廷告急求援。
    当初因为参与建元新政改革,担任丞相、太尉的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皆被罢免。不过,两人的命运却各不相同,窦婴因为得罪了窦太后而日渐失宠,而田蚡却凭借王太后的庇护,依旧荣宠不衰。
    汉武帝身边本就没有几个可以信任的官员,外戚出身的田蚡虽然失去了官职,但却仍然能够时常入宫与汉武帝商议国事,而且他所提出的意见,还常常能够被汉武帝所采纳。
    此消彼长之下,原本与窦婴亲近的官员,甚至包括窦婴的门客,全都纷纷投效到了田蚡门下。
    汉武帝接到东瓯王告急书信后,立即找来亲信大臣们商议,武安侯田蚡作为汉武帝倚重的亲信大臣,自然也在召见之列。
    在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武安侯田蚡想都不想的便说道,“越人相互攻击,本来就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更何况无论是东瓯还是闽越,从秦朝时期开始便不断的发动叛乱,当年秦朝便已经将其放弃,我们又何必要去救援他们呢?”
    田蚡说罢,一旁的庄助却对他的建议表达了不同意见,反问田蚡道,“不知武安侯是担心朝廷没有力量救援呢?还是德行难以覆盖东南?如果朝廷有足够的实力,又为什么要抛弃那里呢?况且,秦朝连都城咸阳都放弃了,又何止是抛弃了越人呢!”
    说到这里,庄助又转身看向汉武帝,“现在东瓯这样的小国因为走投无路而向朝廷告急,如果陛下不去救援,他们又能去何处去求援呢!如果陛下真的这么做,又如何使天下万国臣服呢?”
    汉武帝思索了片刻后,心中已然有所决断。他先是看着田蚡,有些戏谑的说道,“太尉的见识可是有些浅薄了呀,看来朕以后不能和你商量太多军国大事了”,说到这里,汉武帝又转转头看向庄助,说道,“我如今刚刚即位,权力地位还不够稳固,如今没有办法用虎符征发军队去作战,你替朕走一趟,征发会稽郡的军队驰援东瓯。”
    于是,庄助携带皇帝符节前往会稽郡,然而汉朝明确规定,凡是征发军队,都必须使用虎符,皇帝的诏书和符节则只是辅助品而已,因此即便是庄助持有皇帝符节,代表了皇帝的意志,会稽郡的郡守还是不敢在没有见到虎符的情况下擅自发兵。
    庄助倒也够果断,见到郡守拒不奉命,直接便命令随同自己前来的禁军将士当场斩杀了一位司马官,然后再度向会稽郡郡守传达了一遍汉武帝的命令。
    会稽郡守见状,内心顿时陷入了天人交战之中,他看了看地上司马的尸体,又看了看态度坚决的庄助,以及庄助身后那群凶神恶煞的禁军将士,毫不怀疑如果自己再次拒绝,庄助便会立即下令将自己斩杀当场。
    半晌之后,会稽郡守这才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一样,同意派兵救援东瓯。然而,还没等到朝廷的军队抵达东瓯,得知汉朝出兵,自认无力对抗朝廷大军的闽越王便退兵了,于是汉军便也在东瓯王的千恩万谢中退兵了。
    然而,汉军撤退后不久,闽越王便再度出兵攻打东瓯。面对闽越大军,在前次战争中已经遭受重创的东瓯军队惨遭战败,就连东瓯王欧贞鸣也不幸战死。
    欧贞鸣战死后,其子欧望继承国君之位,面对闽越大军,仓促即位的欧望只能一面率领军民困守都城,一面再度派人向汉朝求援。
    还没来得及返回朝廷的庄助得知消息,再度要求会稽郡守出兵,这次会稽郡守没有犹豫,立即出兵救援东瓯,闽越闻讯再度退兵。
    东瓯王欧望知道,一旦汉军退去,闽越势必卷土重来,而历经两次入侵,已经国力大损的东瓯根本无法抵御,遂向庄助请求纳地内附。
    庄助将情形上奏朝廷后,汉武帝同意了东瓯王所请,于是欧望便率领着东瓯军民四万多人内迁,被朝廷安置在了江淮流域的庐江郡,欧望被赐封为“广武侯”,东瓯地区被正式并入汉朝,划归会稽郡统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