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宗室们(下)
作者:柯久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最新章节     
    腊月二十九。
    明日便是一年中最为热闹且重要的\"年关\",京师的大街小巷间随处可见烟花爆竹的碎片,孩童们欢声笑语,气氛很是祥和。
    得益于朱由校近些时日的\"运筹帷幄\",生活在皇城脚下的百姓们已然渐渐走出了短短一月之内,大明接连更换了三位天子的阴霾,也遗忘了来自于塞外蒙古的威胁。
    即便是作为朝廷心腹大患的\"女真建奴\",也因为前几日于沈阳城外的\"无功而退\",令京师百姓看到了\"复土\"的希望。
    自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以来,朝廷于辽东屡战屡败,无数辽民哀鸿遍野,着实冲淡了年关的喜庆。
    但现在,随着新天子近些时日所展现出来的雷霆手段,几乎所有百姓都在盼望着来年,大明这艘锈迹斑斑的巨轮能够在朱由校这位新船长的率领下,重新回到应有的航道,早日恢复辽东故土,重现宪宗皇帝的\"成化犁廷\"。
    ...
    ...
    早在\"小年\"的时候,作为大明权力中枢所在的紫禁城便是张灯结彩,一向躲在后宫深居简出的刘太妃以及沉默寡言的李庄妃亲自出面,操持宫内迎接\"年关\"的一切事宜,并犒赏宫中的宫娥内侍。
    不少宫中老人都在私底下感慨,这紫禁城上一次这般热闹,怕是还要追溯到万历年大婚的时候。
    清晨时分,大明天子朱由校在向刘太妃及李庄妃先后\"请安\"过后,便是回到了乾清宫暖阁,孜孜不倦的批阅着奏本。
    但与往常所不同,今日由通政司呈递上来的奏本多以\"贺表\"为主,其内容也是千篇一律,皆是些味同嚼蜡的吉祥话,并无太多意义。
    简单翻阅了几本之后,朱由校便是将桌案上的奏本推到一旁,转而朝着身旁的厂卫问道:\"差事办的如何了?\"
    随着\"通敌案\"真相大白,且世代坐镇山西大同的代王被朱由校废为\"庶人\",分封于大明各地的宗室藩王们均是借着\"年关\"的由头,向中枢呈递贺表,并送上了一份不菲的贺礼。
    其态度,远比几个月前,朱由校御极称帝的时候要殷切许多。
    也不知是不是做贼心虚,在代王朱鼐钧被废为庶人之后,就藩于山西太原的晋王以及坐镇山西潞州的沈王便是不约而同的上了\"请罪\"折子,诚惶诚恐的表示此前也曾收受\"旅蒙商人\"的孝敬,并借着朝廷时局艰难的由头,分别向朝廷进献了五千余顷的土地。
    其数目,与朝廷查抄罚没代王府的土地,大致相同。
    \"回禀陛下,臣已着手复建各地锦衣卫,北镇抚司的缇骑们也已经上路..\"闻声,身着斗牛服的锦衣卫指挥使便是不假思索的点头应道。
    虽说明日便是\"正旦\",朝廷的有司官员们即将迎来为期五天的休沐,但锦衣卫作为\"天子亲军\",自当特殊对待。
    话音未落,御马监提督太监魏忠贤便是不甘示弱的拱手道:\"还望陛下放心,东厂番子们也准备妥当,随时等候陛下的命令。\"
    事实上,随着朱由校授意将\"腾骧四卫\"交由黄得功统率,魏忠贤也逐渐精力放在了\"东厂\"的事务上。
    魏忠贤心中也承认,相比较整饬行伍,终日顶着大太阳操练,他更喜欢查案办案,享受令人恐惧的感觉。
    \"做得好..\"轻轻点头表示赞赏之后,朱由校便将目光移至山西所在的方向,嘴角处涌现了一抹若有若无的讥笑。
    他的这些亲戚们,还真是吹硬不吃软...
    过了片刻,朱由校像是想起什么似的,缓缓将目光收回,不置可否的朝着神情谦卑的锦衣卫指挥使问道:\"朕听说,有宗室饥寒交迫而死?\"
    事实上,早在万历年间,关于低阶宗室食不果腹,被活生生饿死的传闻便屡见不鲜,但一向\"爱面子\"的万历皇帝始终不闻不问,权当做无事发生。
    朱由校突然提起此事,着实将骆思恭吓了一跳,瞳孔更是为之一缩。
    默默于心中整理了一番说辞之后,锦衣卫指挥使小心翼翼的说道:\"不敢欺瞒陛下,是延安府传回来的消息..\"
    \"当地官员在收敛尸首的时候从其身上发现了宗室令牌,但核查之后发现并没有登记在册..\"
    依着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祖制\",每逢大明宗室诞生,当由宗藩\"族长\"报予朝廷,朝廷在知晓之后,授意礼部赐下名讳及爵位,并于宗室玉牒登记造册。
    如此一套完整的手续过后,这名\"宗室\"方才拥有属于自己的爵位,并且能够按时领到应有的俸禄。
    但从嘉靖年间开始,为了缓解日益增长的宗室俸禄对于朝廷财政的压力,朝廷便逐渐开始加强对低阶宗室的\"监管\"。
    有些低阶宗室终其一生,也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及宗室玉牒,更不用说领取俸禄。
    同时,这些低阶宗室因为没有身份,甚至不能够通过\"耕种\"自给自足,只能在消耗完家中所剩不多的余粮之后沦为流民百姓,继而自生自灭。
    \"没有登记造册?\"仗着两世为人的经验,朱由校迅速听懂了眼前锦衣卫指挥使的言外之意,脸上也是露出了嘲弄的神色。
    若是当真以\"祖制\"来衡量,没有登记造册的宗室们至少在明面上不算\"皇族\"。
    但凡是知晓些许内情者,便知晓这不过是朝廷自欺欺人的说辞罢了。
    \"可怜呐..\"就在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心中忐忑的时候,便听得年轻天子若有若思的感慨声从暖阁内炸响:\"尽管时隔多年,但朕还清晰记得,福王叔就藩的时候可是轰动朝野呐..\"
    \"民间不是有传闻说,河南洛阳富于大内嘛..\"
    \"朕还以为我大明宗室皆是富庶如此,却不曾想有人食不果腹,因饥寒交迫而死...\"
    年轻天子的声音虽是波澜不惊,但却令锦衣卫指挥使及司礼监掌印太监面色大变,不敢置信的盯着案牍后的天子。
    难道说天子在将山西大同代王废为庶人之后,还打算对河南洛阳福王动手?
    要知晓这福王可是万历皇帝亲子,更是朱由校货真价实的\"皇叔\",地位非同寻常。
    \"朕只是随便说说,爱卿不必在意...\"瞧着眼前骆思恭如临大敌的模样,朱由校不置可否的耸了耸肩,但眉眼间却是没有半点笑意。
    \"臣惶恐..\"骆思恭能够执掌锦衣卫二十余年,其心思自然异于常人,自是不会被天子的\"假象\"所蒙骗。
    毕竟天子在知晓陕西延安府有宗室因饥寒交迫而死之后,既没有雷霆大怒,也没有追究当地官员的责任,而是出其不意的提起了\"洛阳富于大内\"的福王。
    这态度,实在是有些耐人寻味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