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如此,但祖大寿终究不是寻常将校可比..\"
\"若是将其逼得狠了,只怕有适得其反的风险呐..\"
就当阁臣韩爌面红耳赤,下意识想要出声反驳的时候,一道略有些迟疑的声音便在众人的耳畔旁响起,也引起了朱由校的主意。
放眼望去,说话之人居然是一向寡言少语的詹事府左庶子,孙承宗。
对于这位深受天子信任和尊敬的\"帝师\",心中不忿的王在晋也没有继续\"咄咄逼人\",反倒是深吸了一口气,略微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方才不置可否的接话道:\"孙大人多虑了..\"
\"今时不同往日,祖大寿就算不甘束手就擒,却也有心无力,何必瞻前顾后?\"斩钉截铁的声音中,兵部尚书王在晋脸上满是对祖大寿的不屑和厌恶。
若是放在万历年间,天子不问政事,朝中又因为党争而乌烟瘴气的时候,似祖大寿这等边陲将校或许还存在着拥兵自重的可能。
但如今圣天子在位,倾巢而出的女真鞑子又刚刚无功而退,短时间内再无兴兵来犯的可能,正是整饬行伍的最佳时机。
\"是臣考虑不周了..\"闻声,老成持重的左庶子孙承宗便是朝着案牍后的天子躬身请罪。
生性谨慎的他只想着求稳,尽量保持辽东现有的局势,以免此前付出的诸多努力前功尽弃。
但听了王在晋的分析之后,他方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自己的担忧,究竟有多么可笑。
与王在晋这位兵部尚书相比,自己对辽东的态度还是过于\"保守了\"。
\"先生言重了..\"案牍后的朱由校自是不会因为孙承宗的\"谨慎\"便怪罪于他,赶忙温言宽慰道。
事实上,就算是刚刚更为\"保守\"的东阁大学士韩爌,朱由校也不曾怀疑他的私心。
毕竟祖家世代居住于辽东,乃是广宁城中毫无争议的\"地头蛇\",并且握有辽东七成以上的骑兵,确实不好轻举妄动。
\"陛下,不若下旨斥责祖大寿延误战机,但念其驰援沈阳有功,功过相抵之下不奖不罚,令其于经略麾下听命。\"
\"广宁锦州一带的军马,改由广宁总兵李如柏统率..\"不多时,吏部尚书周嘉谟略显沙哑的声音便于暖阁内响起。
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仍在为大明兢兢业业,燃烧着生命中所剩不多的光辉。
此话一出,气氛稍有些剑拔弩张的乾清宫暖阁瞬间安静了下来,就连兵部尚书王在晋也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不似刚刚那般咄咄逼人。
他虽然对于出身将门世家的\"广宁总兵\"李如柏同样没有半点好感,但俗话说两害取其轻。
如今年逾六旬的李如柏早已褪去了年轻时的戾气和峥嵘,也没有了拥兵自重的精力和底气。
相比较之下,吏部天官的这番言论倒是最为稳重的\"折中\"之法。
\"首辅的意思呢?\"稍作沉吟之后,朱由校便将目光投向若有所思的内阁首辅,声音依旧清冷。
\"天官老成持重,臣没有意见。\"虽说天子迟迟没有展露态度,但深谙人心的方从哲早已明白了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故而在闻声之后便不假思索的回禀道。
至于户部侍郎毕自严,代掌\"大理寺\"的左光斗以及因整饬\"宗藩条例\"有功被擢升为吏部给事中杨涟等\"帝党\"更是异口同声的呼喝道:\"臣附议..\"
随着气势熏天的\"东林党\"在朝野间节节败退,原本\"势单力薄\"的帝党们已然渐渐拥有了一席之地。
大势所趋之下,即便东阁大学士韩爌忧心天子如此\"霸道\"会导致辽东局势失衡,却也无力反驳,只得不情不愿的躬身应是,心道天子的威势愈发足了。
可令在场所有朝臣没有想的是,案牍后的天子并没有顺水推舟的答应下来,反倒是出其不意的说道:\"日前熊卿家曾向朕请饷,于辽镇选拔精锐操练野战精锐..\"
\"李总兵终究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不若将锦州宁远等地的骑兵合兵一处,统一交由满桂等人统率,于熊卿家麾下听命..\"
尽管朱由校也相信,经历了岁月洗礼的李如柏早已\"洗心革面\",不似年轻时那般飞扬跋扈,应不至于\"拥兵自重\",但李家于辽东行伍的影响力甚至超过祖家,朱由校实在不敢掉以轻心。
另一方面,朱由校此举也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边陲将校\"听调不听宣\"的局面。
他必须要将这支尚在萌芽之中的精锐骑兵,牢牢握在手中,以免重蹈原本历史上的覆辙。
\"陛下英明..\"不知过了多久,兵部尚书王在晋错愕的声音终是打破了乾清宫暖阁内的沉默,其眼神很是复杂。
在整饬了京营之后,天子终是将手伸到了千里之外的辽镇。
在场之人谁不知晓,神枢营武臣满桂乃是天子亲自提拔的心腹武将,并且与辽镇当地的诸多势力毫无牵连,只听从朱由校一人的命令。
按理来说,作为\"文官集团\"的一员,他理应义正言辞的拒绝天子这一\"无理\"的要求,以免皇权过甚,重现正德年间的旧事。
但当其瞧向天子那双不容置疑的眸子后,涌至喉咙处的千言万语便是被重新咽了回去。
天子对他可是有知遇之恩呐!
\"既如此,大伴便替朕拟旨,\"见兵部尚书王在晋\"松口\",神情严肃的朱由校便是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便趁热打铁的吩咐道。
及至内阁首辅方从哲以及吏部尚书周嘉谟等朝臣反应过来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已然开始了\"奋笔疾书\"。
见状,诸位朝臣们纷纷露出了一抹苦笑,天子这是早有预谋呐。
自古以来,天子提升皇权及自身威严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亲征大婚以及战功。
这场发生在千里之外的战事,天子虽是没有亲自参与,但上至经略熊廷弼,下至驰援辽镇的李如柏等将校均是天子亲自提拔之人。
无形之间,天子便立于了\"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