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旺夫命
作者:第十九年   傲娇小夫郎,对着猎户拼命撩最新章节     
    闫镇深一早就去了村里,这次很顺利,不到中午就拿着地契回来。
    赵桂芝手里拿着那地契怒其不争的看了楚潇一眼:“真没见过像你这么傻的小哥。”
    楚潇依旧不以为然,对他来说,他深哥在的地方就是根。
    如果当真有什么是他不可预测也无力阻止的,就算他有银钱有土地也不见得有用。
    那还不如来几道雷,自此浪迹天涯。
    身外之物从不是他在意的,毕竟只要他想,银钱对他来说并非什么难事,他想要的无非就是安稳的生活和一群在意他的人。
    “收好了。”赵桂芝将地契放进楚潇手里,又是无奈一笑。
    “都留着给咱家小鱼儿。”这里的俗成不就是这般,辛劳苦作为了下一代。
    楚潇倒是也没觉得有啥不好,毕竟人多力量大,要是末世的幸存者能多一些,应该也不至于最终走向灭亡。
    收回思绪,楚潇将地契收了起来。
    虽说这次地契依旧写的闫镇深名字,但却是要交给楚潇放进空间保管。
    如今家里有七亩水田,三亩旱地,楚鹏还有四亩他们算是租种,再加上家里这些牲畜,怕是明年开春当真有的忙。
    闫家又买土地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
    想当初温饱都成问题,现在不仅盖了大房子,还买了那么多土地,甚至还能轻松供养一个读书人,要说村里人不羡慕那绝对是假的。
    这闫家是怎么发家的,要当真是靠闫镇深那个猎户,哪里还至于穷困那么多年,这些东西可都是娶了楚潇开始。
    这说着说着除去以前各种精怪说法,又有人说起了旺夫,八字。
    要是有钱人家成亲前还有个讲究,换庚贴测算八字啥的,农家人自然没那么多讲究,相看满意就是彩礼价格,说定就是婚期。
    而婚期也就是找村里老人给看看哪天合适,没啥忌讳就成。
    至于找神婆道士大多是不会的,毕竟那可都得花铜板。
    可谁家不想娶个旺夫的媳妇,不少人就开始琢磨以后还是得去合一下八字。
    因着这个,村里神婆生意都比往年多了不少。
    村里人七嘴八舌,越说越对闫家羡慕,都说自己看走了眼,早知道楚小哥这般旺夫,应该早些去提亲的。
    一个婶子啧了一声:“瞎眼的可不是你,怕是那秀才娘才得把肠子悔青喽。”
    这楚小哥当年可是跟张秀才有婚约,一个金疙瘩就这么被推了出去。
    再说那张一举眼看就要去府城考举人,因着盘缠的事情,张母已经找了不少人去借银钱。
    要说张家一族以前哪个没帮衬过这个秀才郎,可这人有了出息却没谁得到点好处。
    没好处也就算了,毕竟也是光耀门楣的事,他们出点钱和力自然也是愿意的。
    可如今这张一举不干人事,在镇上书院名声可谓是臭的很。
    按说张一举家的银钱怎么会不够去府城的盘缠,还不是因为名声差没人给他互结。
    自古科举就是难如登天,更何况这秋闱三年一考,五人互结互保,一但有一个出问题,那就是五人连坐。
    所以互保之人定然是要仔细甄选,要是以前张一举定然不会有这般顾虑,可如今又是退婚,又是青楼,再加上一时情绪不好,跟书院同窗大打出手,导致他如今无人理会,想找五人互结还当真是难上加难。
    实在无法,就只能跟那些自知无望但也不介意再去试上一试的秀才互结。
    只不过这种互结总是要有些代价的,那就是吃喝用度都得张一举负责,不然他们也是懒得跑这一趟。
    就算这一路省吃俭用,这多出的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张家一下子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银钱,但想改换门楣就要去考,无法只能找人借些银钱。
    可这借了几日,也不过凑了十几两银钱,这还都是族里长辈的棺材本,人老了总是希望家族能有个出息的,他们也不指望借光过上好日子,但至少去了地下,能跟先祖有个交代。
    至于年轻一些的,各家都有各家的日子要过,哪怕有两个闲钱也不想往外借。
    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天,大家的想法就发生了改变,总觉得这银钱给出去就是打水漂,还不如留着自家多吃一点肉。
    仔细回想,才发觉是从张一鸣浪子回头,有事没事就会往张一举家去,有时说是借点粮,有时说去借点布,但次次都是空手而归。
    要知道那张一鸣老爹活着时,可没少帮衬这个读书郎,可如今一个秀才有官府每月给的银钱,却都不愿意反过来帮衬一下那孤儿寡母。
    还不如他们这些泥腿子大度,张一鸣当真来借,他们也是借了的,人家又不是不还,还的还总比借时多出那么一些。
    这般不懂知恩图报的读书人,哪怕是同族他们也是看不上眼的。
    以前村里人瞧不上张一鸣,也是因着这孩子太不着调,现在他们发现这人有信用还实诚,见谁都是一副笑模样,倒是也越看越觉得这人不错。
    反倒是那读书郎,恨不得鼻孔朝天,总是一副不可一世的嘴脸,碰到村里人招呼都不知道打一个。
    不对比不知道,这一对比,他们就觉得那张秀才他们高攀不起,也不想高攀。
    张母为了儿子也是愁的焦头烂额,这边听说闫家买了张正来三亩地,那也是二十两银钱,就颠颠的跑了过去。
    要说这张正来和张一举也是有点亲戚的,就是隔的有的远,可能是爷爷的爷爷是兄弟。
    反正都在一个族谱上,倒是也能称为自家人,张母自从儿子中了秀才就总觉得高人一等,哪怕找人借银钱也不愿意低下她那尊贵的头颅,总觉得自己低声下气,那是丢了他儿子秀才郎的脸面。
    所以她进了张正来家也没说了几句客套话,就直入主题:“我也不多借,十两就成。”
    张正来这边儿子童生都没过,人家那边要去考举人,要说心里没有落差自然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他家卖地是为了给儿子买书,哪里愿意这般往外借。
    别人家的孩子哪怕中了状元,也没有自家儿子中了秀才有用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