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侠郭解
作者:叶瞎子   西汉爆浆史最新章节     
    迁徙名单里有郭解的名字,郭解不想搬,谁会想搬。
    郭解交情很广,卫青他也认识,于是跑了一趟长安,去找卫青帮忙。卫青不好拒绝,他又不敢去找负责迁徙的部门说话,那样会落下以权谋私的话柄,于是直接跑去给刘彻说,郭解家里穷,不够迁徙标准,就不要搬了吧。
    刘彻冷哼了一声,郭解一介布衣,竟然能让你卫大将军出面求情,真是够穷的啊。
    卫青不敢再说了,郭解只好搬。但是郭解这个名字,刘彻从此记住了。
    郭解是河内郡轵县人(今河南济源市轵城镇),郭解的老爹就是道上混的,文皇帝时期被官方捉住,判了死刑。父亲的横死没有吓住郭解,反而成了他的动力。
    郭解年轻时快意恩仇,不是那种“身上纹两条带鱼,一下雨就冲没了”的人,他杀过人。《雪山飞狐》里的胡一刀曾经替苗人凤报仇杀了商家堡堡主,郭解就干过不少这个。
    但是杀人闹出的动静太大,郭解不敢了,于是转而做起了柴进,把自己家搞成一个避难所,犯事跑路的,蹭吃蹭喝的,他收留了一批。要养这么多人需要钱,可惜郭解非官非商,用古龙的话讲,“我既不会经商营利,也不会求官求俸,更不会偷鸡摸狗,我唯一精通的事,就是以三尺之剑,取人项上头颅”。
    不过郭解有自己的财路,造假币,盗墓。造假币也就罢了,盗墓,说实话,够缺德的。靠着这些广博的人脉关系,郭解扬名江湖,也因为这些同道中人来回传递消息,郭解躲过了一劫又一劫,官方多次想抓,苦于找不到证据下手,其实也是不敢下手,郭解养的都是亡命徒,人一旦不要命了,很可怕。
    年轻时期的郭解根本就不能称之为侠,顶多算个盗,所谓江洋大盗。年龄增长会改变人的世界观,做了父亲,有了下一代,也许会明白什么叫责任;看多了世间事,人间情,也许会明白什么是道义。
    中年之后,郭解变了,江湖还是那个江湖,郭解已非当年那个郭解。他开始认识自己,开始施舍,开始回报这个世界。杀人者郭解,现在是行侠者郭解。急人之难,救人之危,事毕之后飘然而去,不留姓名。
    - 敢问英雄贵姓?
    - 需要吗?
    - 不需要吗?
    - 需要吗?
    …………
    大概差不多就是这样。
    不求名而名益至,谁见了郭解,都尊称一声郭大侠。
    郭解的姐姐有个儿子,不成器,非常不成器。
    见谁都先说自己是郭解的外甥,别人不敢不给面子,他要怎样,别人也不敢惹。他和别人吃饭,每次都是强行灌别人酒,终于有一次,他碰上一个狠角色。
    此人被强行灌了几杯,忍,再被灌,再忍,还要灌,忍不住了,拔出刀来,一进一出,郭解外甥当场立毙。
    然后此人跑路了,他恐怕要面对黑白两道的追杀。
    郭解不想管。他比谁都明白,这个外甥早晚会死在别人手下,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所以郭解一直没过问外甥的死。郭解的姐姐怒极他的不作为,把儿子尸体扔到大街上,“郭解,这是你的亲外甥,你看着办吧!”
    郭解只好去管,他派人查凶手。黑道的效率有时候比官方高很多,很快凶手查到。凶手知道自己完了,什么也没争辩,跟着来到郭解家里。
    “人是我杀的,你报仇吧。”
    郭解看了杀人者一会儿,
    “该杀。”
    杀人者愣了。
    “我家孩子无理在先,你没杀错人。你走吧,以后也不会有人再去杀你。”郭解的语调很平静。
    杀人者磕了几个头,走了。
    郭解把外甥的尸体收殓葬了,他姐姐也不好再出来说什么。
    这件事传出去后,郭解成了神一般的存在。郭大侠这个侠字,分量重了很多,无数少年人都以郭解为榜样,以郭解门人自诩。比如有人冒犯了郭解,郭解不以为然,更不想寻仇报复,但是他的追随者们看不下去,有人冒犯了他们的神,当然要杀之。
    偶像的力量很可怕。
    郭解不想这样,他从来不承认这些追随者和他有任何关系,实际上也没关系。
    但是这事他自己说了不算,黄袍加身,这个老大不是他不想做就不做的。
    有时候他想退出。理论上讲他可以退出,那个年代,交通很慢,信息不通畅,找个地方藏起来,改名换姓,谁也找不到,就像当年张良张大侠一样,也可以。
    可话又说回来,江湖不舍得他郭解,郭解也不舍得江湖,江湖是他的土壤。
    郭解很矛盾。
    所以他能做的,就是尽量低调。
    洛阳有两个家族结了仇,我们可以认为是两个门派,这样好理解。洛阳当地的同道中人居中调解,无效,眼看就要爆发群殴。有个门人很聪明,专程来郭解家里,请他去走一趟洛阳。
    为免招摇,郭解是晚上来的。
    郭解问清楚来龙去脉,然后开出和好的条件。郭解面子大,两家人不敢不给,之前结下的仇就一笔勾销了。当夜,郭解就回去了,走的时候对这两家说,“诸位给我面子,郭解感激不尽。但我郭解是外乡人,你们给我面子,洛阳群豪的面子就没处搁了。郭某人求你们一件事,不要和人说起我来过洛阳,日后洛阳群豪再来调解,你们当着他们的面和解就是。我走了,留步勿送。”
    说罢转身走了。郭解身材很矮小,但在洛阳这两家人此刻看来,变得无比高大,仰视都看不到。
    郭解把自己的母亲安置到夏阳县,然后孤身南下到临晋,他想先出了函谷关再说。夏阳和临晋在哪里,大家可以去翻前文,这两个地方是当年韩信成名之地。
    官方早就发了通缉令,郭解靠自己是不可能混出去的,他要找人带他出去。
    郭解听说过,临晋有个同道中人,叫藉少公,但是他没见过,藉少公当然更没见过他。郭解打听到地址,贸然敲开了藉少公的家门。
    表明身份和来意后,藉少公慨然应允。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江湖救急,不须多言。藉少公将郭解带出了函谷关。
    分手时,郭解叮嘱藉少公,他要去太原,官差如果追问到他的踪迹,明言就可以,不用隐瞒,以免藉少公被连累。
    藉少公没有说答应不答应。
    官方的调查人员果然很快追查到藉少公家里。藉少公为保全郭解,拔剑自杀了。
    竟然用生命做承诺。
    官方的线索断了。只剩下不得已的途径:地毯式搜查。
    郭解在太原一带跑路,每到一处,都把自己下一步的行踪告诉当前的人家。藉少公这样的人只有一个,长安的死令在上面压着。郭解,最终,还是遇到了官差,被抓了。
    郭解被押赴长安受审,有关部门派人到轵县查他,越深入查案底越惊人,足可以判郭解的死刑无数次。
    但是郭解无罪。
    因为郭解犯的这些事,全部都是在他的热血少年时期,在刘彻即位前。
    刘彻即位后,大赦天下,旧罪一笔勾销,新罪一条也没有,杀杨家父子,杀杨家告状的,毕竟是别人所为而郭解不知情,不能强行安到郭解头上。
    似乎郭解躲过了这一劫。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为虚名所累,大概这里面得便宜卖乖的成分居大。郭解也为虚名所累,他或者应该喊一声苦了。他的信徒还是很狂热。郭解闯江湖,有一群狂热的信徒,很酷很拉风;现在他进去了,信徒们如果不能劫狱救人,最好还是安生一点,越动越添乱。
    可惜做别人信徒的人,大半都是脑袋不怎么清醒的人。
    长安派御史去轵县查郭解,同去的有个读书人。被调查人员很多是郭解的老熟人,提到郭解,并不掩饰欣赏。
    这位读书人就有些不以为然,说,“郭解作奸犯法,无可称道。”
    然后这位读书人就被当场杀了,那条多嘴的舌头被割了下来。御史被吓傻了,杀人者很从容地遁掉。
    御史不敢再查了,事实上也没什么可查的了。最后形成一份调查卷宗报给刘彻,结论是:郭解当年犯过不少重罪、大罪甚至死罪,但是因为大赦天下,全部被注销了。大赦后查不到任何犯罪事实,至于杨家父子、告状者、读书人之死,都是为别人所杀,郭解毫不知情。
    所以,郭解无罪。
    这位负责调查的御史,鼓捣出这么一个结论,估计有可能受到了性命威胁。无论如何了,刘彻得到的结果就是,郭解无罪。
    我们可以把这个结论看成江湖对官方的挑衅。
    可是江湖够资格吗?
    刘彻招来一群人开会研究郭解一案。刚宣布会议开始,站起来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子,发言。御史大夫公孙弘。
    “郭解一介布衣,任侠行权,以睚眦小事而杀人,虽然郭解不知情,但其罪,甚于郭解自己杀人。当判大逆不道!”
    大逆不道基本和杀全家等同。
    刘彻表示同意,顺带冷笑了一声。会议不用开下去了。
    郭解大逆不道,灭族。于是郭解全家被杀了。
    观看行刑的人群中,有个年轻人,轻轻叹了一口气,默然走了。
    后来他在一本书里写道:郭解死得很可惜。这个年轻人叫司马迁。很多很多年后,有个叫班固的人,写到了这段往事,他说:郭解死有余辜。
    似乎郭解的死,是因为老头子公孙弘,公孙弘也为此背了两千多年骂名,一直到今天,因为他一句话杀了一个大侠,无论此大侠究竟是个什么货色,反正杀大侠的都是坏人;
    换个角度,郭解的前辈,大侠剧孟,善终;剧孟的前辈,大侠朱家,善终。剧孟帮过周亚夫,朱家帮过季布,郭解似乎是因为本身的漂白、绿化工作做得不好,而死的;
    或者我们更应该从时代高度看。
    侠是乱世的产物,比如所谓的战国四公子,虽然身为贵族,行为却很大侠,其实他们就是四个社团的老大。郭解和他们,是一类人。可是郭解生在了大汉帝国,刘彻时期。这一时期,无论用什么词描述,也不会说这是乱世。
    时代已经变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哪里还有大侠们上下翻腾的空间?即便没有公孙弘跳出来说郭解该死,也会有东方弘、上官弘、司马弘……
    这个时代,大侠们想混下去,要么转行,要么转型,如果两者都没有,只剩一个结果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