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卜式和倪宽
作者:叶瞎子   西汉爆浆史最新章节     
    下面讲两个正常人,一个叫卜式,一个叫倪宽。
    所谓正常人就是在刘彻这个极端主义、强迫症患者手底下当差,还能善终,当世后世还都说好的人。
    其实没什么高深的道理,少说话,多做事,老实当官,认真做人,从始至终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所谓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很简单,也不是那么好做到。
    卜式是商业天才。天才的意思是天天睡觉也能发财。他的主业是畜牧业,养羊。父母早死,卜式一个人养着一家人。
    卜式有个弟弟,弟弟成人后,卜式把家产都给了他,自己就留一百多头羊,跑附近山里搭了个小屋,放羊。十年后,放到一千多头,成规模了,又回到家里,买房子买地。
    弟弟把家业败净了,卜式把自己的家业分给他一份,又败净了,再给。不只对弟弟,卜式对家乡人都很大方。卜式在他家乡河南郡是知名民营企业家和慈善家。
    刘彻打匈奴缺钱,卜式主动上书河南郡当局,愿意捐一半家产给军队。
    河南郡把这个当喜事报到长安,刘彻很看重,因为当时各地富商大贾愿意出钱的不多,要不然也不会逼得刘彻大收商业税。刘彻派了个人去和卜式谈话,你慷慨解囊捐赠国家,皇帝很欣赏,作为回报,你可以去长安任职。
    卜式说,我从小就懒散惯了,不习惯蹲办公室,不要了吧。
    来人又问,你不想做官是吧,那是不是你有冤要诉,所以才想了这么个办法?
    卜式摇摇头,没冤没冤,我家乡的人对我好得很,没冤。
    来人就纳闷了,说你什么也不想要,平白无故怎么就捐一半家产出来?
    卜式说,国家要打匈奴,人人都该尽一份心嘛,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匈奴就能灭了嘛。
    来人很感慨,觉得卜式这个人很高尚,回长安原话告诉刘彻。
    刘彻说这么好的人,不来长安可惜了。他先去征求公孙弘的意见,公孙弘当时还没死。
    公孙弘说,这个人有点奇怪,太慷慨了,太慷慨的人恐怕有问题,还是不要了吧。
    公孙弘不是有什么恶意,这里要说清楚了。他一个丞相没必要对老远处的一个商人有恶意。卜式是真慷慨,公孙弘只是不理解。
    纯真永在人间,很多时候是人们把这个世界想得太复杂。话又说回来,把世界想复杂了是公孙弘的生存之道,要不然他跟张汤一样了,活不到善终。
    卜式第一次从政之路就被公孙弘半路断了。不过这正合他意,依旧高高兴兴在河南郡放羊,卜式本来就对政治兴趣寥寥。
    各位哪天穿越回汉朝,记得一定要放羊。卫青放羊能当大将军,卜式放羊能发大财,大汉帝国第一好工作,放羊,吃穿不愁,还不怕金融危机。
    后来匈奴浑邪王投降,刘彻把四万浑邪王部族安置在边境几个郡,由当地政府出钱。
    各地意见非常大,钱都用来安置匈奴人了,自己郡内的很多吃救济的贫民就没法活了,但是也没办法。最后朝廷出面,把这些贫民迁移到比较发达的郡,河南郡地处中原,接收了一大批。
    卜式把二十万现金交到河南郡太守手里,希望能全部分给移民。
    接收移民的各地方政府把所有捐款人明细报到长安,因为国家要表彰这些人,卜式当然在河南郡的名单里。
    刘彻看到了,说这不是去年捐一半家产的那个吗,这个人对国家很够意思,一定要表示一下。送给他四百个服劳役的人,免费打工。卜式依旧全数送给河南郡。
    刘彻感动得不行,下令通告全国,表彰卜式对国家的贡献,赐爵位,送田地,拜官职,来长安做官。
    刘彻把卜式捧这么红当然有缘由,因为当时愿意捐款的太少了,表彰卜式是向全国表态,鼓励大家出钱,国家不会白收。
    卜式很不情愿来到长安,担任中郎。带中字的官职都是皇帝身边的人,所以卜式可以直接和刘彻对话。卜式说,陛下你还是让我回家吧,我实在不是当官的料。
    刘彻说你回家也是放羊,上林苑里就有羊,你去放吧。
    卜式挂着中郎的官衔,破衣草鞋在上林苑放羊,放了一年,羊们膘肥体壮。刘彻路过上林苑,大加赞赏,把卜式叫过来聊天。
    卜式说当羊倌跟当县官其实没什么区别,按时起居,早放牧,晚归圈,尊重自然法则,有捣乱的坏羊,要及时剔除。刘彻说你这个话讲得很好嘛,给你个县让你管管怎么样?
    卜式是那种放到什么地方都能闪光的人物。他在缑氏县(河南偃师市)做了一任县令,缑氏大治,平迁到中原重镇成皋县,政绩考核全国第一。刘彻把卜式升职,给新立的齐王刘闳做太傅,不久转为齐国国相。
    南越造反期间,卜式上书长安,愿率齐国男儿远征南越,报效国家。刘彻没让他去,但是全国通报表扬。
    这里插一个人物。前文提到过,之前南越王太后想借帝国力量,搞掉丞相吕嘉。去南越调停的是一个叫终军的年轻人,只有二十岁,他对刘彻说,“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终军一去引得吕嘉造反,刘彻趁机扫平之。
    终军死时连三十岁都不到。王勃的《滕王阁序》里有一句“比终军之弱冠”,就是说他。钱穆先生说,卜式、终军这类文职官员,敢主动请缨上战场,说明当年的汉朝举国尚武。汉帝国能征服北方游牧民族,而不是被打得屁滚尿流,背后便是尚武精神。
    后卜式被刘彻召回长安,任御史大夫。刘彻想找一个张汤的接班人。没想到的是,卜式对张汤搞的商业税、算缗、盐铁专卖等等,是持反对态度的,卜式说这是富国穷民,对老百姓伤害太大。
    刘彻不是不明白,但是他需要钱。所以不久后卜式被刘彻调职了,给太子刘据做老师。卜式觉得无所谓,在他眼里,做县令,做御史大夫,做太子老师,都是放羊。认真放羊就好了,别的不管,最后得以善终。
    班固把卜式和汲黯相提并论,说他们两个都是一代直臣,百世之表率。此处记录一下,此人可以学习一下。
    接任卜式御史大夫的是倪宽。倪宽也是布衣出身,籍贯千乘县(山东博兴),家里没什么关系,他也不是商业天才,就是好读书。
    租一块地种,还要一边种一边读,一读几十年。
    刘彻某一次发求贤诏,当地把他推荐到长安了。这些人都是要考试的,刘彻亲自面试,倪宽面得不错,分给廷尉署任职。当时的廷尉还是张汤。
    开始几年,倪宽就是勉强填饱肚子,在廷尉署还受歧视,出身不好嘛,级别又低,又没什么背景,长安城谁家没几个二大爷三叔什么的啊。这要搁东方朔身上,他肯定吓唬侏儒去了;搁主父偃身上,早就卷铺盖走人了。
    倪宽没闹什么意见,认真干活,哪怕你让我当个打字员我也保证一个字也不出错。典型的劳模脾气。
    后来有一桩张汤经手的案子,报给刘彻批,几次都被打回来了,报告重写。张汤手底下都是些搞法律的,抓人审案耍酷扮冷绰绰有余,写报告确实不行。大家都犯难,倪宽说我来写吧。
    内容还是原来的内容,倪宽不过是理顺一下句子,加一点文采,引用了几句《春秋》。
    总体来说,也就比原来的报告,水平高了一点点。但是这一点点是靠多少年功夫换来的。
    报告写完,同僚们一读之下,崇拜不已,纷纷表示自愧不如,而且还告诉了张汤。张汤找倪宽谈话,谈完就把倪宽升为秘书了。
    报告呈给刘彻,刘彻马上批了。刘彻还问张汤,这个报告写得好啊,谁写的?张汤说,是我下边一个叫倪宽的写的。刘彻说,我记得这个人,当年面试过他。
    从此倪宽的仕途就平稳了。一直做到左内史,就是首都的副市长。
    倪宽是那种纯意义上的,老百姓都说好的好官。比如他的部下们,都是老实巴交的人;做事情很实在,从不搞政绩工程;收税尽量按少了收,老百姓不交他也不催。后来他这个左内史因为税收工作不力,要被撤职。
    消息传出来,长安城的老百姓们唯恐这么好的父母官走了,成群结队去缴拖欠的税款,长安城一大奇观。
    刘彻看着很惊讶,倪宽做官能做到这种境界,奇人。
    后来刘彻要封禅,倪宽作为儒门中人,给刘彻做顾问,顺便晋升为御史大夫。封禅之时,倪宽代表群臣,向刘彻敬酒,这当然是封禅的一个仪式了。倪宽的敬酒词写得很好,汉书里有记载,可以拿来读一读。
    倪宽此后一直任御史大夫,九年后寿终正寝。倪宽也是倪姓族谱上的始祖,全中国只要姓倪的,肯定都认倪宽做老祖宗。
    这一阶段主要的人物都说完了,后面接着说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