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启七年八月,朕,朱由检,莫名其妙地就成了大明帝国的皇帝。你说这事儿逗不逗?本来朕在信王府里悠哉游哉,每天琢磨着怎么逗逗猫、遛遛鸟,偶尔再跟几个文臣斗斗嘴,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谁承想,皇兄朱由校突然驾崩,没儿子,皇位就这么砸到了朕的头上。
登基那天,朕站在奉天殿上,看着下面黑压压一片的脑袋,心里头那个慌啊,比第一次上朝还紧张。朕心里琢磨着:“这皇位,坐上去容易,坐稳了难啊!”可面上还得装出一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淡定样儿,那叫一个累。朕知道,从今往后,朕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大明帝国,代表着列祖列宗。朕得小心谨慎,不能出一点儿差错。
一上台,朕就发现国库空虚,官员腐败,民不聊生。朕心说:“这不行,得改革!”于是,朕决定先从裁员开始,把那些不干事的冗官都给裁了,省点银子。结果,诏书一发,朝堂上炸了锅。那些大臣们一个个跟被踩了尾巴的猫似的,跳起来跟朕理论:“陛下,此举不妥啊!咱们大明讲究的是稳定,裁员会动摇国本的!”
朕一听,乐了:“动摇国本?朕看动摇的是你们的饭碗吧!”不过,这话当然不能明说,朕得讲究策略。于是,朕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唉,朕也知道此举艰难,但为了大明江山,不得不如此啊!诸位爱卿,当与朕共克时艰!”最终,裁员这事儿还是办成了,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力,但朕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毕竟,朕可是要做一代明君的!
说起来,朕跟东林党那帮子人的关系,那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一开始,朕还挺欣赏他们的,觉得他们敢于直言,是股清流。可没想到,这帮人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却是一群伪君子。他们整天喊着“清廉”、“正义”,背地里却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朕心说:“这哪是清流啊,简直就是泥石流!”于是,朕决定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结果,朕一动手,他们就开始哭爹喊娘,说朕是“昏君”、“暴君”。朕心里那个冤枉啊:“朕明明是按照祖制办事,怎么就成了昏君、暴君了?”不过,朕也懒得跟他们辩解。毕竟,朕是大明皇帝,不是辩论家。朕只需要知道,谁是对大明有利的,谁是对大明有害的。至于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伪君子,朕可没空陪他们玩。
说起打仗,朕真是头疼。大明帝国疆域辽阔,但敌人也不少。北边有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西边有农民起义军,南边还有海盗骚扰。朕心说:“这皇帝当的,真是比打工还累!”为了打胜仗,朕也是拼了。朕亲自选拔将领,制定战略,甚至还想出了“以辽人守辽土”的招数。
可结果呢?将领们不是贪生怕死就是贪污军饷,士兵们也是士气低落。朕心说:“这仗,还怎么打?”最让朕头疼的是,每当仗打输了,那些大臣们就开始指责朕:“陛下,您用人不当啊!”“陛下,您战略有误啊!”朕心里那个憋屈啊:“朕要是什么都懂,还要你们这群臣子干嘛?”不过,抱怨归抱怨,仗还是得打。朕只能继续绞尽脑汁想办法,希望能找到一条出路。毕竟,大明江山不能毁在朕的手里。
说起节俭,朕可是身体力行。朕知道,大明帝国现在穷得叮当响,朕作为皇帝,当然要带头节俭。于是,朕开始过上了“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朕的衣服,破了补,补了再穿;朕的饭菜,也是简单至极,连肉都很少见。朕心说:“这皇帝当的,真是比乞丐还惨!”可即便如此,朕还是得咬牙坚持。毕竟,朕要为大明做个表率。
可你知道吗?就算朕这么节俭,那些大臣们还是不满意。他们整天唠叨着:“陛下,您应该更加节俭啊!”“陛下,您应该减少宫廷开支啊!”朕心里那个无奈啊:“朕已经这么节俭了,你们还想怎么样?”不过,朕也知道,他们是为了大明好。所以,朕还是虚心接受了他们的建议,继续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只希望,大明能够早日复兴。
说起来,朕的家庭琐事也不少。别看朕是皇帝,但家里的事儿也是一堆。比如选后妃,这事儿就得朕操心。选后妃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得考虑出身、品行、容貌等等。朕心说:“这简直就是选美啊!”不过,选美归选美,但最重要的还是得对大明有利。所以,朕还是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选了几位贤淑的后妃。
可你知道吗?就算朕这么用心选后妃,还是有人不满意。那些大臣们整天唠叨着:“陛下,您应该选更有德行的后妃啊!”“陛下,您应该多考虑后妃的家族背景啊!”朕心里那个烦啊:“朕选后妃还得你们同意?真是岂有此理!”不过,朕也知道,他们是为了大明好。所以,朕还是忍了下来,继续听着他们的唠叨。只希望,大明能够因为朕的“家庭”琐事而更加稳固。
别看朕平时忙于国事,但朕对文化也是有所追求的。朕喜欢读书、写字、画画,还喜欢听戏。朕心说:“这皇帝当的,也得有点文化气息嘛!”于是,朕在宫里养了一群文人墨客,跟他们一起探讨诗词歌赋、书画艺术。朕还亲自题写画作,虽然画得不怎么样,但朕觉得挺有意思的。
可你知道吗?就算朕这么追求文化,还是有人不满意。那些大臣们整天唠叨着:“陛下,您应该更加专注于国事啊!”“陛下,您不应该沉迷于书画之中啊!”朕心里那个郁闷啊:“朕追求点文化怎么了?难道皇帝就不能有点爱好吗?”不过,朕也知道,他们是为了大明好。所以,朕还是收敛了一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国事上。只希望,大明能够因为朕的“文化”追求而更加繁荣昌盛。
说起来,朕的末路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大明帝国在朕的手中走向了衰落,朕心里那个痛啊!朕知道,朕有责任,朕对不起大明江山,对不起列祖列宗。在朕的晚年,朕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朕想:“朕是不是太急于求成了?是不是太信任那些大臣了?是不是太忽视民间疾苦了?”朕心里那个悔啊!“要是朕能早点醒悟,大明是不是就不会灭亡了?”
可历史没有假设,也没有后悔药。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帝国在朕的手中走向衰落,走向灭亡。朕心说:“朕这一生,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在朕驾崩的那一刻,朕想:“朕这一生,到底是对是错?是功是过?也许,只有后人才能评说吧!”于是,朕闭上了眼睛,结束了这一生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只希望,后人能够记住朕的教训,不要让大明帝国的悲剧再次上演。
唉,朕这一生啊,真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有时候朕想,要是朕能生在个寻常百姓家,是不是就能过上那种平平淡淡、无忧无虑的生活了呢?可转念一想,朕又觉得,生在大明皇室,就是朕的命运,就是朕的责任。朕得为大明江山负责,得为列祖列宗负责。所以,朕只能硬着头皮,走上了这条不归路。现在回想起来,朕真是感慨万千啊!只希望,后人能够从朕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