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忧,今日你做的很对。”
就在李儒还在沉思的时候,董卓的声音忽然在耳边响起。
“岳丈大人,您何时来的?”
李儒看着董卓,有些吃惊地说道。
“唉,我方才就来了。我早就知道文秀和德遵向来不合,只是没想到,他们二人竟然能公然动手。”
董卓一边摸着有些花白的胡须,一边叹气说道,“若是祁儿还在,老夫岂能容忍他们二人,如此放肆。”
李儒听到董卓的话后,不禁一愣。如果不是董卓提起,他几乎已经忘记了这件事。
董卓口中所说的董祁,是他的贴身侍女所生。尽管是庶出,但那也是董卓唯一的儿子。
董祁自小便极为聪慧,且武艺出众,性格却极为谦逊,本是一个理想的继承人。
可惜的是,他在未满十八岁时,突然暴毙,只留下一个独生女,目前由董家老夫人亲自抚养。
董卓对这个儿子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事业,将家族发扬光大。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董祁的突然离世,让董卓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他时常怀念起儿子的聪明才智和谦逊品德,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董卓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要面对家族内部的纷争和外界的压力。
他时常感叹,如果董祁还在,他就能有一个可靠的继承人,帮他分担这些重担。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只能依靠自己,尽力维持家族的稳定。
李儒看着董卓那已然有些苍老的面容,心中也不禁有些感慨。
董卓想起这事情,就有些头疼,他转移话题问道:“文忧,朝廷为何突然同意我回到凉州,对此你可有猜测?”
“主公,朝廷之所以同意您返回凉州,恐怕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李儒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他缓缓开口道:“凉州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北宫伯玉等各方势力都在寻求外援。
董家在凉州的势力根深蒂固,怕是他们也在争取董家的支持。”
董卓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后又问道:“还有呢?”
“雁门之地,虽然地处边州,但土地肥美,商贾众多,既是军事要冲,又是经济重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李儒略有所思的说道:“那河东卫家估计也垂涎三尺,他们或许希望通过支持主公重返凉州,进而可以在雁门一带,插上一脚,分得一杯羹。”
“文忧,你可有对策?”
董卓闻言,眉头微皱,显然对卫家的行径,有所不满:“河东卫家屡次三番的与我作对,若让他们在雁门郡占据一席之地,岂不是更加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主公请放心,无论如何,能够重返凉州,其利益远大于弊端。尽管卫家的计划看似精明,但想要在雁门轻易插足,绝非易事。”
李儒轻抚着长须,沉思片刻后回答:“且不说,张刺史本身对卫家就心存偏见,单说那野心勃勃的张文骞,绝不会容许卫家的手伸向雁门郡。”
“文忧,你果然深谙世事,洞察人心。”
董卓闻言,眼中闪过几分赞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张文骞那小子,我确实小觑了他,没想到他竟会发展的如此顺利。
既然卫家想插手雁门,那就让他们尝尝自讨苦吃的滋味吧。”
“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董卓话锋一转,眼神变得凝重:“凉州局势复杂多变,北宫伯玉等人虽求助于我,但他们的心思同样难测。
我们必须谨慎行事,既要稳固自身地位,又要利用这次机会,进一步巩固在凉州的势力。”
“主公所言甚是,凉州自古以来便是纷争之地。我们不仅要面对内部势力的挑战,还需警惕朝廷的猜疑与牵制。”
李儒颔首表示赞同,并进一步分析道:“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复杂局势,此番回归凉州,亦将成为我等崛起、筹划未来的良机。”
“至于雁门之地……”
李儒稍作停顿,眼中精光闪烁:“岳丈大人,依我之见,我们可以暗中支持张文骞,让他成为我们埋在雁门郡的一把利剑。既能牵制卫家,又为我们日后进军,并州打下基础。”
“这确实是个可行的办法,但如何确保张文骞会顺从呢?”
董卓听后微微颔首,随即带着一丝疑惑询问道:“要知道,此人也是野心勃勃之辈啊。”
李儒恭敬地对岳父董卓说道:“岳父大人,小婿有一不成熟的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董卓闻言,面带微笑,语气和蔼地回答道:“你我之间乃是翁婿关系,何必如此拘谨。你尽管畅所欲言,不必有所顾忌。”
“娴妹,也到了该婚配的年纪了。”
李儒摩挲着颌下的短须,笑着说道:“若能将娴妹许配给张文骞,既可巩固我们与他的关系,又可为岳父大人您赢得一位得力的女婿。”
“此计甚妙,若能通过婚姻纽带将张文骞,牢牢绑在我们这边,的确是一举两得之策。”
董卓听罢,眼中闪过一丝深思,随即点头道:“不过,就是不知道娴儿是否愿意……”
李儒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岳父大人放心,娴妹一向深明大义,她若知晓此举对家族和凉州局势的重要性,定会欣然接受。”
“好,那就依你之计。”
董卓沉吟片刻,终于下定决心:“不过,此事必须谨慎处理,不可操之过急。
你先让玉儿去探探娴儿的口风,若她同意,我们再做下一步的安排。”
“小婿遵命!”
李儒恭敬地应了一声,随即继续说道:“岳丈大人,雁门郡我们经营多年,若轻易放弃,岂非可惜?”
“文忧,你是在建议我们留下人手在雁门郡?”
董卓点头,眉头紧锁地说道:“徳遵和叔颍擅长骑射,能指挥军队,他们必须随我前往汉阳,对抗那些羌人。文忧,你不如就留在这里吧。”
李儒面带微笑,点头表示同意:“小婿正有此打算。”
“主公英明,小婿留下,既可继续监视雁门动向,又能暗中扶持张文骞,确保他成为我们手中的一枚棋子。”
李儒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深知此行的责任重大:“此外,小婿还打算在雁门郡内培养一些亲信,以备不时之需。
毕竟,未来凉州的局势,如何演变,谁也无法预料,多一手准备总是好的。”
“嗯,还是文忧,你的考虑周全。”
董卓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严肃:“不过,你也要注意安全,雁门郡虽然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卫家既然敢在雁门郡布局,必然有所依仗,你不可轻敌。”
“小婿明白,定会小心行事。”李儒躬身应道,心中已有了计较。
在董府的后宅,一名年轻的少女,正坐在亭台之中,百无聊赖地仰望着蔚蓝的天空。
她的目光空洞而遥远,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又或许只是单纯地发呆。
“三妹,你怎么会在这里?”一个温和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宁静。
少女扭头看过去,只见一名身着淡绿罗裙,发髻轻挽,配以细碎珠翠的少女轻声步入庭院,打断了娴妹的思绪。
她便是董家的大小姐,李儒的发妻董玉,性格温婉,心思细腻。
“大姐,我只是觉得今日的天空格外高远,云朵也似乎比往日更加悠闲。”
董娴收回目光,微微一笑,眼神中却难掩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愁。
董玉在董娴身旁坐下,面带微笑地询问:“三妹,你心里有什么烦恼吗?”
“哦,我没事。”
董娴立刻否认,但当她看到董玉那似笑非笑的目光,以及她搓弄着衣角的动作,她的心情似乎有些沉重,接着说:“大姐,你认为我能自己挑选郎君吗?”
董玉没有立即回答,只是默默地摇了摇头。
董娴听到这个回答,原本充满期待的眼神,立刻变得黯淡无光起来。
董玉看到董娴的反应,也无奈地叹了口气。
“三妹,你我生在豪强之家,婚姻之事,往往不由自己作主,这你我都心知肚明。”
董玉的声音柔和而带着几分无奈,她轻轻拍了拍董娴的手背,试图给予妹妹一些安慰:“但你也不要太过悲观,父亲也并非不明事理之人。若你心中真有所属,他们也会考虑你的感受。”
董娴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随即又迅速黯淡下去:“可如今局势动荡,家族的利益为重,我的婚事,又怎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呢?”
董玉缓步走向娴妹,轻柔地握住她的手,温声细语地问道:“世事并非总是绝对的,你能否告诉我,究竟是哪位青年才俊,赢得了董家三小姐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