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密室藏建盏
作者:乐江   从透视开始暴富最新章节     
    吃完饭,直接导航到大觉寺。
    大觉寺虽然在山上,但有路一直通到寺庙前的广场。
    这个时间点几乎没有游客,寺庙前的停车场就王景行一辆车。
    寺庙高大雄伟,杏黄色的院墙、朱红色的殿脊,安安静静地坐落在群山叠翠之中,显得非常的安详清幽。
    既没有诵经念佛之声,也听不到悠扬的钟鼓声,只有清脆的鸟叫声不时从山间传来。
    寺内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和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三尊佛像,寺院僧人很少,王景行和林文硕一路进去,也没见到几个人。
    倒是看到几块清康熙、光绪年间竖立的石刻碑记,分别记述大觉寺的历史源流和道场盛况。
    空气清新,微风徐徐,俩人在寺庙悠哉悠哉逛了一圈,颇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
    整个寺庙逛完,用了一个多小时,出了寺庙大门,林文硕去停车场开车,王景行顺着道路往前边走边等林文硕开车过来。
    等到林文硕把车子开来,却发现王景行像被施了定身术一样,盯着路边的荒地,呆呆地站着不动。
    “老王,上车......”林文硕把车子停在王景行身边,连着叫了几声,王景行都没反应。
    王景行没回应林文硕,而是跳下水泥路,跑到距路边十来米的山脚下,蹲在一处稍微凹下去一些的荒地上扒拉黄土。
    估计是前几天下过一场大雨,路边山坡有一处小塌方,之后铲车清理山脚下的泥土时,稍微挖深了一些,形成一个凹坑。
    林文硕急忙下车跑过去,问道:“老王,怎么不走了?你这什么情况?有宝贝捡不成?”
    王景行嘿嘿一笑:“胖子,你别说,估计还真有宝贝。”
    林文硕:“这不就是一块荒地吗?”
    王景行拨开地面的枯枝和泥沙,对林文硕说道:“你看看这块地有什么不一样?”
    “没什么不一样啊,不就是黄土吗?”林文硕回道。
    王景行等林文硕开车的时候,透视进去发现地下居然是一个密室,里面密密麻麻地排着烧制建盏的匣钵。
    这发现把王景行惊呆了,急忙跑过去细看,发现每个匣钵里都装着一只建盏。
    王景行对林文硕说道:“你没发现这个部位黄土的颜色不太一样吗?”
    说完挑了一根粗一些的棍子,用力刮了一下,居然露出青灰色的石板来。
    林文硕还是一脸纳闷:“不就是露出石头来吗?山上有石头不是很正常吗?”
    王景行用手抓起一个小土块,说道:“你看看这块土,是不是很不一样。”
    泥土呈灰黑色,小小一点,非常坚硬,就像凝固了的水泥。
    王景行说道:“这是宋代的三合土,用桐油、黄泥、沙石等制成。”
    “赣省的福寿沟听说过没有,就是宋代修建的排水系统,已经使用上千年了,到现在还发挥作用,用的就是桐油、黄泥、沙石制成的三合土和青砖、麻条石等材料建造成的,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
    林文硕问道:“你的意思是,我们下面是一条排水沟?”
    王景行从来没觉得林文硕会这么傻:“你脑袋进水啦,看看这青石条的缝隙,都是用这些三合土堆砌的,地下不是墓地就是密室了。”
    林文硕大吃一惊:“你打算盗墓?”
    王景行透视进去已经知道答案了,说道:“这一带都是旧窑址,肯定不会是墓地。”
    “旁边这座大觉寺始建于宋代,明朝的时候重建过,所以这里肯定不会是古墓,我怀疑这里要么是大觉寺旧址的地下密室,要么就是古窑址。”
    林文硕一听,开心不已,说道:“地下密室?难道还真有宝藏?”
    王景行说道:“不管是什么,肯定是要一探究竟的。”
    林文硕抬头看了看四周,问道:“现在挖?一会有人从寺庙出来怎么办?”
    王景行起身说道:“先回县城,晚上再来。”
    两人上车离开,回到县城,买了铁钎、铲子、头戴手电筒头等工具。
    因为王景行心里有数,里面全是建盏,所以还买了几个塑料筐,以及一大堆的泡沫纸。
    买完东西,俩人早早吃饱后就住进酒店休息。
    等到晚上十二点,两人退房离开酒店,开车直奔大觉寺。
    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大觉寺。
    虽然周围没有人家,而且大觉寺院墙挺高,但万一寺内有人没睡,灯光还是太醒目。
    快到大觉寺的时候,王景行早早把车灯关了,说道:“今天运气好,正好是月半,月光很亮,关了灯还是能看得到。”
    林文硕摇头晃脑:“这就叫月明星稀夜,正是挖宝时。”
    密室所在地离大觉寺大门大概50多米,不算远,但好在没有正对大门,又有院墙挡着。
    王景行把车开很慢,静悄悄停在路边。
    俩人下了车,乘着月光摸到下午停留的地点。
    月光确实很亮,王景行本就可以夜视,透视过去,找准位置。
    先用铲子把石板上的泥土清理掉,然后找准缝隙,用铁钎把石板撬起来,和林文硕一起抬到边上。
    撬掉四五块石板,露出一米见方的黑洞。
    有石阶梯通往地下。
    静静等了一会,让洞里空气好一些之后,王景行拿起头戴手电筒,说道:“胖子,你守在地上,我下去。”
    林文硕摇摇头:“不行,你一个人下去太危险,还是一起下去。”
    王景行:“洞口这么小,你个大胖子怎么塞得下去。放心,不会有危险的,你在上面照应我。”
    说完自己戴个头戴手电筒头钻了进去。
    虽然用不着手电筒,但林文硕在这,总要有个掩饰。
    弯腰走了十来步,就到了一个四周都用青砖砌成的密室,方形穹顶,结构很像宋朝的馒头窑。
    室内摆着一个个漏斗底的圆形匣钵,4纵6横共24个,整整齐齐。
    王景行扫视一眼,只见每个匣钵内都装着一只建盏,兔毫、油滴、鹧鸪斑、乌金等各个品种都有,全是精品。
    使用匣钵烧制瓷器,可以起到隔离瓷器与窑内环境的作用,防止瓷器被窑火中的烟尘和落灰污染。
    加上匣钵具有一定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可以提升瓷器质量的稳定性,提高成品率。
    此外,匣钵可以在窑内层层累叠,充分利用了窑内空间。
    匣钵虽然不太值钱,但这种保存完好的宋代漏斗形尖底匣钵还是很少见的,而且是一钵一器式匣钵,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和独立性,比一钵多器的更加先进。
    王景行转身回到洞口,对林文硕说道:“里面有不少建盏,把泡沫纸给我,你在上面接应。”
    拿了泡沫纸,王景行转身回到密室,用泡沫纸把建盏一个个包好,再放回匣钵内固定好,放入塑料筐内。
    差不多了就搬出来,让林文硕抬到车上,自己再进去。
    来回几趟把地下密室一扫而空。
    把石板铺回原位,回填黄土,仔细清理了一下现场后,王景行和林文硕开车离开,连夜开回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