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北京天安门看升旗,科举制度,为什么就是禁锢思想…
作者:思不诗   震惊!盘点历史短视频给各朝帝王最新章节     
    临近国庆假期。
    “你国庆长假有什么安排吗?”
    时锦初敲击最后一行字,点击确认发布。
    周昕雨上前拍她肩膀,“问你话呢。”
    “暂时还没,不过我还挺想去北京天安门的。”
    “国庆节应该很多人吧。”
    “是啊,但我好想亲眼去看看北京升国旗和阅兵仪式。”
    说实话,时锦初长这么大还没去过北京首都。
    论中国宝宝谁不向往去天安门?
    “你妈给你钱?”
    “我b站有收益了。”
    周昕雨瞪眼,“卧槽,你这么快就有收益了?”
    时锦初嘿嘿一笑,她觉得自己是有点运气在身上的,每个视频的点赞和评论区量都很高。
    到现在为止,她已经可以赚到收益了。
    正在休眠的系统:=? ? ?=?
    “那你记得拍照给我看看升旗盛状啊!”
    时锦初朝她比了个ok。
    “那我先回家了!”
    “???”
    “不是还有两天吗?”
    “我叫代课了,先溜了!”
    “!?”
    而接下来的两天,时锦初发现教室里多出不少陌生面孔,才发现大家都找代课先回家了。
    “……”
    果然,只有她最老实。
    而另外一边。
    “科举制度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不按门第只看真才实学的科举考试,为何会成为禁锢思想导致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
    杨坚皱了皱眉。
    为何会如此说?
    怎么就禁锢思想了?
    “在隋唐以前,官员选拔主要通过察举和九品中正制,察举制还需要考察品行才能,而后者就完全是看出身门第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尽管南北朝也出现过通过考试选拔寒门子弟入仕的方式,但是在当时显然是不可能撼动的士族门阀的统治。”
    “隋朝统一之后,隋文帝杨坚下旨制诸州岁贡三人,正式设立了科举考试,期望能通过考试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才。”
    “到了隋炀帝时期,又进一步设立了进士考试,取消了门第限制,完全按照考试成绩来提拔,这在当时的世界历史中是一个非常超前的政策。”
    “但是在隋朝以及唐朝前期,高官厚爵依然被世家大族所占据,科举未能成为朝廷主流的筛选方式,只是当时士大夫获得做官资格的一种途径。”
    “平民百姓、寒门子弟很难竞争得过拥有权力、财力的家学渊源的关陇集团。”
    “直到武则天登场以后,情况又发生改变,武则天为了扫清自己上位的障碍大力打压李唐宗室、关陇贵族,同时提拔了一批寒门子弟。”
    “唐朝的科举制度在高宗、武周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设立了武举,增加进士录取名额。”
    “为了笼络人心,武则天经常增开制科,使得通过科举入仕升职的士大夫增加,名相姚崇、张说都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制科入仕。”
    “盛唐开元年间的27位宰相中,通过科举入仕的就有18人,其中出身中下层的宰相也有14人,这在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难以想象的。”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统治遭受到沉重打击,高门士族用以垄断文化的政治经济基础不复存在。”
    “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再加上连年战乱,唐朝的统治也已经岌岌可危。”
    “在唐朝后期,本是寒门子弟用以入仕的科举途径却被士族子弟所垄断,在朱温掌权以后他们也迎来了最终的结局。”
    “朱温想将自己的亲信提拔为高官遭到宰相裴枢等人反对,于是朱温就将听他们全部贬官驱逐。”
    “公元905年,朱温在白马驿将这些自认衣冠清流的政敌全部杀死,尸体扔进黄河中士族门阀这一概念也彻底成为历史了。”
    裴枢等人:“……?”
    此时的秦和汉已经开始实施科举制度,对于天幕所说的问题依然存在,贵族门阀就是最大的挡路石。
    而四大发明的创造已经影响深远,底层百姓也有向上爬的动力,群众之中总有人思想觉醒。
    说好吗?
    似乎对皇权不利。
    但是他们只能选择接受、接纳。
    这是天幕所带来的弊端,而众皇帝需要做的就是改变,如何做好路线方向。
    结果是好的就可以。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政权更迭极为频繁,各路藩镇军阀将领都选择自己招募幕僚文士,用来出谋划策处理后勤文书工作。”
    “仅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朝名相赵普就是出身于赵匡胤的幕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文官,自然要让位给皇帝的自己人。”
    “到了宋太宗赵光义时,科举制度又一次得到了完善。”
    “宋太宗赵光义是继承兄长赵匡胤的皇位,属于兄终弟及,而非传统的父死子继,而且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也在赵光义时期离奇死亡。”
    赵匡胤深呼吸闭眼。
    真是谢谢你告诉我这个预料到的坏消息。
    “不管赵光义有多么理直气壮的声称自己皇位的合理合法,但是群臣对赵光义这个皇帝还是心有疑虑的。”
    “为了拉拢人心,同时也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赵光义一方面限制武将兵权,一方面大搞科举扩招,把朝堂内外全部换上自己挑出来的天子门生。”
    “其子宋真宗更是大力宣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然而宋朝的科举也并非完全公平,高官子弟可以通过单独考试取得入仕资格,再加上他们彼此之间互相联姻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但是相比于之前的高门士族,宋朝的士大夫再也无法对皇权产生威胁,而元朝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