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我们没早一年,不然我们这次也和你一起县试!”周游杉说起这个略微有些惋惜。
顾行晋看他如此,觉得这小子没想明白一件事。
和他一起考试,岂不是让他们得功名几率降低了。
陶俊然顿时不乐意了,“你傻呢!顾行晋那么聪明厉害,和他一起到时候差一名考不上,你要怎么办!”
周游杉一听觉得非常对,“你说的对,咱们还是不要和顾行晋一起了!”
听着他们两人嫌弃的话语,顾行晋也没说什么,只是道:“快上课了,咱们进去吧!”
……
接下来的日子里,顾行晋等人想考秀才的童生,都开始接受江夫子的细心指导,除了沐休日,就是端午节也不给放假了。
对于江夫子这样的安排,十个童生没任何意见。
其中五人都经历过院试,他们都没能考上,巴不得多一点时间学习,经历过一次才知道,秀才可不是那么容易考上去的。
顾行晋也从几个同窗口中得知,他们整个私塾,办了二十年,也就出了五个秀才。
这下他终于明白,为何赵大舅考上秀才后,为何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祝贺了。
何况当上了秀才,可以做到见官不跪,家里还能够免徭役,免除家里的赋税。
就是秀才犯了事,县令也不得直接把人下大狱,更不得对有功名的秀才用刑。
不管身份地位,还是财富,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不可跨越的,所以可想而知这么大的好处,秀才多难考。
青田县内不少私塾的夫子,除了五六家的私塾外,基本上都是童生。
这次考试回来信心满满的几人,完全没了底了。所以对江夫子让他们卷的这件事,完全没有任何的怨言。
顾行晋也被气氛感染后,开始挑灯夜战了。
“啪……”
“啪……”
被蚊子一咬,顾行晋的胳膊就肿了一个小包。
现在天气炎热,只要一点灯蚊虫就不断。
“豆子,你哪里买的熏香,防蚊的效果怎么这么差!”顾行晋看了一眼燃烧的香炉。
“少爷,这是去年买的还没用完,有可能没效果了。不然,小的去拿艾草先熏一熏,大家用这个挺管用的。”豆子也被咬了好几口,痒的他忍不住挠了起来。
顾行晋也感觉浑身都痒,啪的一下,又打死一只吃饱喝足的蚊子。
“嗯,你出去拿吧!”顾行晋打算明天就把蚊香给做出来,用艾草熏真没多大作用,烟气还辣眼睛。
等烟熏过一遍后,顾行晋才踏入门窗紧闭的书房。
豆子一看自家少爷要打开门窗,忙组织道:“少爷,方才吴管家说了,咱们熏一遍后,把门窗关紧了就没有蚊子了。”
顾行晋没办法,只能顶着闷热的感觉,把最后两道题做完回房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顾行晋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幸亏他脸上没被咬出包来。
赵氏给他盛了一碗饭,“晋儿,你今日还去上课吗?”
“娘,可是家里有事?”顾行晋可是知道他娘平日没事,绝对不会问他行程的。
“前阵子家里来了个媒婆给你大姐提亲,我和你奶准备先去看看那家小子。”
赵氏说了一个这么劲爆的消息,让他瞬间绷不住了。
“娘,我大姐年纪还小,哪里适合说亲!”
赵氏对他翻了个白眼,“你小子懂什么!哪里小了,都十四岁的大姑娘了!正是说亲的时候,不然好人家都被人挑没了!”
顾行晋想到他大姐只有十四岁,还未成年,这哪里能够嫁人。
“娘,大姐才十四,真的太早了,不如留家里几年,等十八了再嫁!”
赵氏看了他一眼,只觉得这小子犯傻,“你小子犯傻呢!谁说看中了就嫁了!有好的小伙子,就先下手为强,咱们可以先定亲,不然等你姐年纪到了嫁给谁!哪里还有好人家!”
顾行晋沉默了一下,“娘,那家人什么条件。”
赵氏复述了一遍媒婆的话,“家里有两百亩地,在县里开了一家粮油铺子,是家里的小儿子挺受爹娘宠的。媒婆说以后要是分家了,家里的地平分,还会再给小儿子买个铺子,老两口的私房钱都给小儿子。”
“那男的做什么?”顾行晋一听着这样怕是一个二世祖。
“好像也在读书!和你大姐同岁,家里条件不错,先瞧一瞧人怎么样。”
“娘,大姐知道吗?”顾行晋又问道。
赵氏真觉得儿子年纪小什么都不懂,“这件事我和你姨娘知道,你大姐干嘛要知道!”
“娘,给大姐选夫婿,肯定要大姐喜欢,毕竟是大姐跟他过日子,你们这样直接选人,那她岂不是不好过。”
顾行晋知道这个时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起码要让大姐在有限的条件里选一个喜欢的。
“谁不是这么过来的!我和你爹,不也是和和美美的!你去不去,不去就算了,我和你一个孩子说什么。”赵氏觉得自己犯傻了,找他儿子不如让人私下去打听。
顾行晋看他娘不用他,忙说道:“娘,告诉我是谁,我去打听下,既然都是读书人,我肯定知道他为人如何。”
“那你私底下打听一下,千万别被人知道了,不然影响你大姐名声。”赵氏不放心的嘱咐道。
“嗯,娘我知道了!”顾行晋已经打定主意要把人给扒的一干二净,就是小时候几岁尿床的事他都要知道。
至于刘氏和赵氏去相看,顾行晋不打算去了,知道名字和在哪个私塾后,直接去找他的几个小伙伴。
“你怎么突然问这个人?”陶俊然有些好奇。
顾行晋看了他一眼,“我娘在给我姐相看,你别到处乱说。替我打听下这个小子从小到大的事,任何事情。”
陶俊然一口答应下来,“行,我这就去给我们的姐打听下,这人竟敢来你家提亲,我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底气!”
顾行晋对他的条件,也不是很满意,“家里有点地,县里开了一家粮油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