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灿烂之后。
李卫红身着一套洋溢藏地风韵的服饰登台。
甫一露面,台下掌声顷刻响起,宛如潮涌。
不少年长者泪水盈眶,饱含热忱。
皆以拍掌竭力抒发对这位华语音乐殿堂的老艺术家的崇敬之情。
人群中不知谁先喝彩:“神女。”
紧接着,全场应声回应:“神女,神女,神女。”
李卫红师尊望着全场热烈的观众,嫣然一笑,随即手抚心口,朝席间观众恭身施礼。
随即,李师挥动手势示意宁静。
全场瞬时平静如湖,人人安默如初生婴孩,在李师面前显得格外驯顺。
《天籁之音》结束后,群歌手并坐于榻,仰视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李卫红师,均不禁投去敬慕的惊叹。
阿敏说道:“不愧为李师,唯有李师出场,方有如此人气。”
身为退离歌坛已久的歌者,阿敏心中依然揣抱着歌唱梦想,不然亦不会欣然投身《天籁之音》。
目睹李卫红师的声望,阿敏暗生后悔,若是未曾主动撤离乐坛,自己是否能同今日李师般备受尊重,众人仰望。
千人仰止,众星捧月。
场下,三位评判赞不绝口。
“瞧,这才是气概,这便是名望所在。”
“我们李师气势无双,无人能及。”
“一出即是赢家,李师一登台,我估摸这局定了。”
平日高谈阔论的三位评委,此刻温顺如猫咪,不敢妄议李师。
电视机旁,江北闻及三人言论,不由得发出一声不屑的嗤鼻。
此三人为何意?岂非误导视听?
我倒要看看,苏楠此曲难道逊色于李师吗?
然三人口说一辞,观者定以为李师演唱最佳无疑。
初裁时,江北曾欲割舍这一段。
然而杨洋力主保留,他无法违逆,只好看留至今。
如今看来,的确应当删去。
江北心中暗许,倘若三人敢再多嘴卖好,他必定设法换之。
思绪至此,江北侧目望向苏楠。
见苏楠面对三评判的称赞并未流露不满,江北微微叹气,料想他轻看了李卫红师在世间的人气。
人气已至如斯,她仍毫无波澜。
节目继续播放。
全场静寂之时,李师紧闭双目,轻舒两口气息,复睁眼帘。
随后向调音师点头示意。
教师敏锐捕获信号,深知不得对李卫红师的演出有丝毫懈怠。
毕竟,他也是李师之忠实追随者。
光晕流转,丝弦悠扬。
极具藏风的乐器如胡琴、札木聂、扬琴声交织于乐音中,顿时令整个场馆萦绕浓厚的藏地韵味。
李师凝神聆听伴奏,低语开唱:
“晨曦我在青翠牧场上驻足,
遥望神鹰披霞,如云飞越碧天,
带给藏家儿女吉祥如意。”
听闻首句,评审团露喜色,显新作问世。
且似专为藏民所谱写。
众人心感幸运,毕竟不是每位听众皆有幸提早聆听李师新曲。
仅四言之间,李卫红师带领听者走进幽邃广阔之地,领略藏之壮美。
众多观众紧闭双目,领略歌中情境:
“......
暮色降临,我屹立于峰巅,
瞩目那铁路穿越我故土,
蜿蜒巨龙跨越千山万岭,
给雪域高原送安宁和康泰。”
唱至此刻,听众顿悟,此曲歌唱的正是近日新建竣工的藏青铁路。
一时之间,众人内心对李师油生敬畏之感。
迥异于那群仅会诉诸男欢女爱的歌手。
李师每一曲都蕴含深情厚意,教人心生敬畏。
三位评审不蠢,立刻评说:“呀,这是歌颂藏青铁路啊,李师深怀仁爱。”
席中,身着藏衣的中年人听此言,以独特的民族方式抒发他们对李师及这首歌的喜爱与敬意。
此乃艺坛大家之典范。
“那是通向天界的神迹之路,
载我们抵达人间天堂,
青稞酒甘醇,酥油茶更醇香,
喜悦的歌声传播八方......”
曲尽声消,李师以一高昂的尾音落下此次竞演的最后一笔。
全场听众齐起身鼓掌,各自倾力示爱。
既敬李师不忘民族交融和社会之大义精神,亦赞此举。
艺术家理当如此,践行其责任。
网友瞬时沸腾,评论下方热议不断:
“好美妙的歌声,还想再倾听百遍。”
“果然非李师不可,这歌唱得简直了。”
“作为一位藏民,当祖国建起藏青铁路时,内心满是对祖国的热诚却难以启齿。
听到李师此曲,我瞬间明白,这正是我心中的情感。
决定以后定要学会此曲,沿着藏青铁路,品味其中韵味。”
“藏青铁路不止于铁路,是百姓通往幸福和平的途径啊。”
“这首佳作,是谁所创?”
“无需置疑,如此宏大气势的曲子,出自李师之手,或某个资深词人、曲家。年轻人如何谱得此曲,此须岁月磨砺与胸襟广博。”
“极度爱这首歌,我祖父听后流泪,他是老一辈的藏医,一生致力于藏医药事业。”
“向献身源藏医疗的前辈致敬。”
......
听闻李师之曲,每位观者无不对李师竖拇指。
录制现场,掌声如雷动,随李师手势落下渐渐平息。
李师手执话筒道:“谢诸位喜爱。
这首曲名《天之路》,望您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