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打谷机,刘家庄收稻子的速度节节攀升。
牛铁匠等人加班加点,五日后,有两台打谷机分别送到了西平县、华沂县的庄子上。
一回生二回熟,熟能生巧。
短短几日的工夫,剩下几台打谷机都被做了出来。
柳河看着一亩亩稻子被收割完,晒干、入库,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刘家庄的众人,对此都吃惊不已,往年秋收他们至少要忙碌两个月,才能将所有的粮食晒干入库。
今年只用了一个月,不仅粮食收割完了,而且还晒干了。
最最重要的是稻谷的产量比他们预想的还要高。
收割稻子时,他们握着沉甸甸的稻子就在猜想也许能超过往年粮食的产量。
但,到底只是他们的猜测,做不得数。
现在却不一样,看着满满当当的粮仓,所有人眼里都闪过欢喜。
除去要上缴的各种税,今年他们还能余下不少。
趁着天气还没完全冷下来,勤快的农人们立马重新翻土,种上了青菜。
其余八个庄子比刘家庄晚几日才拿到的打谷机,最后收尾也比刘家庄慢些。
稻谷全部收入粮仓时,张泽把林师爷、季涛、陆舟等都派了出去,兵分三路查看稻谷的产量。
顺道把九个庄子要上缴的粮食一块带回来,因此派了大半的衙役出去。
陈晨、董润安、许茂林知晓此事,立马到了庄子上拜见。
许茂林瞧了一圈,没看到张泽的人影,笑着问道:“林师爷,通判大人没来?”
林师爷淡淡点了点头,“通判大人留在了府衙处理公务,庄子上的事都交给我等处理。”
林师爷和许茂林三人只短暂相处了两日,又这么久不见,关系淡淡。
董润安三人有些失落,本以为通判大人会亲自来,这样他们也好跟通判大人说说话,联络联络感情。
“林师爷,刘家庄所有的稻谷一过秤,一共是2509石。”
董润安惊道:“多少?!”
“回董大人,一共是2509石。”
陈晨是东水县令,一直关注着刘家庄的事,“刘家庄一共500亩地,竟收获了2509石,那岂不是一亩能收5石?”
柳河拱手回道:“是的,陈大人。”
许茂林焦急道:“快带我们去瞧瞧。”
刘家庄收的新粮都放到了粮仓内,这阵子一直有柳河等人轮流守着,生怕有贼人偷盗粮食。
许茂林看着满满当当的粮仓,眼里全是惊讶。
董润安看到这般饱满的稻谷,眼睛腾一下就亮了。
“这般饱满的稻谷和进贡给陛下的贡米也没差啊,不知道口感是否比贡米好。”
说到后面,董润安有些跃跃欲试。
许茂林灵机一动,问道:“董大人,这米真比得上贡米?”
董润安不明所以,“许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刘家庄的米的品质能像贡米一般,那岂不是能将刘家庄的米卖出和贡米一样的价?”
自从上次被通判大人连带着斥责、提点了一遍,许茂林的脑子一下子就活泛起来。
回了华沂县,就一直在琢磨该怎么向通判大人靠拢。
华沂县和东水、西平差不多,都是以种粮食为主。
想要做出令通判大人满意的政绩,他必须另寻法子。
刚刚突然被董润安的话点醒,有一个好想法。
董润安认真看向许茂林,“许大人,你的意思是将刘家庄的米上贡给陛下?”
“是啊,如此一来,刘家庄乃至整个源柔府都出名了。
即使刘家庄的米不能作为贡米,却能因此吸引更多的商人到源柔府贩卖源柔府的米。”
话说到这个份上,董润安同样明白了许茂林的打算。
陈晨听着两人的话,一锤定音道,“此事应先向通判大人禀报,我等不宜自作主张。”
许茂林一刻也等不了了,只想把这事落实,“是这个理,我们即刻去见通判大人。”
源柔府衙内,衙役进来回禀,“大人,陈大人、许大人、董大人求见。”
“让他们进来。”
陈晨、许茂林、董润安三人规规矩矩给张泽行了一礼。
许茂林没有磨叽,拱手道:“大人,下官三人今日前来是有一件事同大人禀报。”
“何事?”
“昨日下官三人去了一趟刘家庄,皆被刘家庄今年的稻谷收成所惊讶。
董大人瞧见金黄饱满的稻谷,忍不住说了一句“刘家庄的米一点儿都不比贡米差”点醒了下官。
下官想将刘家庄的米稻谷卖到皇上那儿,即使不成退而求其次,刘家庄的米也能因此更上一层楼,吸引更多的商贩前来。”
张泽听完许茂林的想法,赞许地看向许茂林,“茂林,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本官甚是欣慰。”
“你的这个想法不错,本官记得九月二十六乃是陛下的万寿节。
源柔府的稻谷收成好,自当将此等优质的稻谷送到陛下跟前,为陛下贺寿。”
陈晨三人听了张泽的话,忍不住啧啧称奇,不愧是年纪轻轻就能坐在通判的位置上,张大人真是不简单。
三人异口同声道:“大人英明,下官拜服。”
“此事就交由你们三人去办,若能在陛下面前得脸了,便是你们三人的政绩。”
“是,下官定幸不辱命。”
随即,张泽又问道:“陈大人,刘家庄一共收了多少稻谷?”
陈晨脸上的笑容都藏不住,“回大人,一共2509石。”
“这个收成还算不错,不算辱没了浩南的心血。”
“陈大人、董大人、许大人,东水、西平、华沂三县的庄子的稻谷收成,你们都留意着,等所有庄子的稻谷收成都统计完毕后,呈报到本官这里来。”
“是。”
正事都说完了,张泽没有让三人久留,三人身上的担子不轻,摆摆手让他们回去。
出了府衙大门,三人各自乘马车回县衙。
这一阵子,他们要做的事不少,还有要准备给陛下的万寿节的贺礼。
“水荣,金阳传信回来了吗?”
金阳带着商队一出去,又是好几个月不曾回来,只偶尔能收到书信。
马上家中的二姐就要成亲了,金阳在张家十来年,张泽还是希望金阳能回来一块儿热闹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