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的,苏见信就到了同昌公主府,还没见到李如梦就被李侃给拉走了。
李侃:“昨天皇长姐说让你跟着我去怀王府上,我就放心不少。”
苏见信:你倒是放心不少,我可一夜都没睡呢。
李侃将苏见信拉到了自己的住处,指着桌子上放着的袖箭:“我帮你准备的,戴上吧!”
苏见信看着眼前一脸自信的李侃,疑惑的问道:“郢王殿下,您是已经戴上了?”
“对啊!”李侃抬起手准备给苏见信展示一下,吓得苏见信连忙一躲,生怕李侃将袖子中的暗器给启动了。
李侃撸起袖子将自己的袖箭露了出来:“你怕什么?我箭还没按上去呢。”
苏见信这才将信将疑的瞟了一眼李侃的手腕,果然袖箭的箭套虽然戴上了,袖箭还没有安装,这才尴尬的笑道:“奴给殿下安上吧?”
李侃摇摇头:“不用,你先把你那套戴上,以防万一。”
“以防什么万一?”苏见信知道李侃能折腾但是不知道能这么折腾,李如梦都已经交代好了不要再怀王用器械,免得闹出事,这李侃压根儿都没听进去,回来就是捣鼓自己的东西了。
李侃:“你我进了怀王府还不得就像是进了虎穴狼巢?本王可不想受人欺辱,你可是不知道,我那皇叔府上的人可个顶个的都是高手!”
苏见信指着李侃手腕上空着的袖箭套子;“殿下觉得这袖箭能护咱俩周全?”
李侃倒是干脆:“不能啊!这不是有你吗?皇长姐不是让你护我周全吗?”
苏见信:“那殿下戴着袖箭不是多此一举?”
李侃:“要是万一你不顶用,我用来自保的。”
苏见信:明白了,以防的是我这个万一......
李侃见苏见信不动,“怎么?不会戴?”
苏见信不想说狠话,但是不说的话今天是出不了这道门的,只好咬着牙硬着头皮说道:“殿下。奴是受同昌殿下所托陪同殿下去怀王府送贺礼的,同昌殿下嘱咐过奴,不能让殿下肆意妄为,到时候在怀王府上闹出事来,同昌殿下还要去给殿下擦屁股......”
李侃:“好了,好了,好了!知道了,不就是皇长姐怕本王去皇叔那捅篓子吗?但是我这不是怕过去了什么都没准备受欺负嘛!”
苏见信:“殿下放心吧,随同我们过去还有礼部的人,再说怀王府嫁女儿请的肯定都是皇亲国戚,都是殿下认识的人,怎么能任凭怀王当众欺负您?”
李侃:“他要是私下欺负本王呢?”
苏见信死的心都有了,“殿下,你就是去送个贺礼,喝喝喜酒而已......”
李侃想了想,只好放弃袖箭:“行吧,到时候要是出了事情我先跑了可别怪本王不近人情。”李侃最近跟这玄心练习后行动敏捷了不少,忍不住在苏见信面前夸起海口来。
苏见信笑道:“殿下也别乱跑,您也是知道怀王府上的府兵有多厉害,只要殿下不先动手,就没人敢动殿下。”
李侃想了想也是这么个道理,只好说道:“行,那走吧,我们去前院吧,礼部的人应该都过来等着了,听说那贺礼还没人见过呢,本王想先睹为快,一起去看看吧!”
李侃拉着苏见信就往前院走去,留下两套空空的袖箭。
等到了前院,礼部侍郎刘卫早就等候多时了,旁边还站着一个内务省的宫人。
李侃见那宫人就开口问道:“张内侍?你怎么来了?”
张洛高见了李侃连忙请安:“四殿下安好!陛下让奴跟着殿下一同去怀王府送圣旨的。”
今日怀王府嫁女,还是以公主规制,有宫中内侍去宣旨也算是正常,李侃也没在意:“行,那就一起吧。”
李侃又转身对站在一旁的礼部侍郎刘卫说道:“礼部在城门不是有典仪嘛?你怎么跟着本王去怀王府?”李侃的意思是礼部侍郎去送贺礼,这规制有点太高了些。
刘卫笑道:“回郢王殿下,城门送行的典仪有郭淑妃主持,那边自然要尚书亲自去才行,本官陪着殿下去怀王府也是陛下的意思,公主出嫁自然规制要高些。”
李侃:那也太高了吧!知道的是怀王女儿出嫁,不知道的看着这么高的规制还以为是皇帝的女儿出嫁呢。
张洛高听出了李侃的意思,探头对李侃说道:“殿下觉得怀王府太风光?”
李侃心中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被张洛高这么一说又觉得不能直接说出来,只好说道:“倒也不是,怀王大义送自己女儿去南诏,理应如此被对待。”说完还不忘撇撇嘴。
张洛高走近了李侃,悄声说道:“殿下先别急,等到了怀王府殿下等着看看是不是真风光就行了。”
张洛高的这一句话将李侃的兴致吊到了半空中:“什么意思?怀王府真的有戏可看?”
张洛高不置可否,看了看旁边的礼部侍郎刘卫,一副正经的说道:“既然郢王已经准备妥当,刘侍郎?礼部先开道吧。”
刘卫连忙对李侃做了个请的手势:“郢王请上车。”
李侃看了眼高深莫测的张洛高,又看了眼貌似一无所知的刘卫,转身对跟在自己身后的苏见信说道:“小信,你跟我走。”
苏见信快步跟上了李侃,只听到李侃飞快的对自己说的:“有意思,看来父皇还是对皇叔留了一手,你跟着我,别让我到时候笑的太大声了!”
苏见信:您对自己可太有自知之明了!看热闹终于开始嫌自己闯出更大的事来了?
上了马车,李侃还不放心的对跟在自己旁边的张洛高说道:“张内侍,待会儿一进门就宣旨吗?”
一般来说宫里的旨意都是在大门口就宣读的,但是怀王毕竟是亲王,李侃也知道他规矩大,不放心的跟张洛高确认一下。
没想到张洛高一脸迷之笑容却异常冷静的对李侃说的:“殿下放心,肯定是在所有客人都到齐的时候再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