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遵循养生之道,艰难,吉利。有利于渡过大江大河。
当杨广被叛军活生生绞死的时候,有一位六十岁的沉静老人几乎绝望了。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会稽余姚(今浙江宁波市)人。他本是南陈人,陈朝灭亡后和哥哥虞世基一起来到长安,因文名卓着而被比作西晋的陆机和陆云。
这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好比喻,因为两陆历仕的东吴和西晋都是短命王朝。
开皇之治的繁荣,没有挽回隋朝速亡的命运。虞氏兄弟的命运,也许比两陆还要悲惨。
在江都之变中,隋炀帝死,虞世基遇害。面对叛军的屠刀,虞世南抱着哥哥号啕痛哭,请求让他代哥哥去死。追随宇文化及反叛的封德彝目睹了全过程,他后来说:“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虞世基被杀的时候,虞世南伏地爬行请求代兄受死,许善心被杀的时候,他的儿子许敬宗手舞足蹈以求生。
结果苦苦求生的许敬宗活了下来,一心求死的虞世南也没有死。宇文化及不仅没有杀虞世南,反而把他带到了聊城。第二年,夏王窦建德击杀宇文化及后,又纳虞世南为黄门侍郎。算上宇文化及建立的短命政权许和窦建德的夏,虞世南勉强可算历任四朝,身处乱世如浮萍。他身不由己地艰难活着,直到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灭窦建德。
李世民将他招入幕府,与房玄龄还有许敬宗等人组成赫赫有名的“十八学士”。至此,虞世南终于再不用颠沛流离了。李世民登基以后,虞世南更是以直言敢谏、拥立有功而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世民盛赞他有出世之才,身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他甚至公开宣称:群臣若是都如虞世南,还愁什么天下不能治理?
虞世南以德行、忠直而为时人看重,留予后世的则有诗书和翰墨。他历仕陈、隋、唐三朝,无论处境如何艰难,依然持本心、守正道,外圆而内方,于是总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晚年,他写《蝉》诗以明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下触角吮吸清甜的露水,鸣声从疏朗的梧桐枝头传出。它居住在高高的树枝上,所以无需借助秋风,蝉声也能远远传出。
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习性、住所和鸣声,托物比兴,以蝉喻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保持内在品行的高洁,那么无需借助外部力量,也能声名远扬。
相比诗,虞世南的书法艺术水平更高。其书深得王羲之笔意,笔致圆融遒劲,外柔内刚,锋芒内敛,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
虞世南的书法授业恩师是释智永。
释智永本姓王,名法极,会稽(浙江绍兴)人氏,是王羲之的七世孙。陈、隋时期,他长期居住在山阴永兴寺,妙传家法,为隋唐年间的一代书法宗师。相传他学书三十载,用废的笔头装满整整五大箩筐,后来将它们一起埋于地下,名曰“退笔冢”。因其书名太盛,来拜他求字的人太多,以致永兴寺寺门的木门槛被磨穿,只得用铁皮把门槛包起来,从此人称“铁门槛”。
释智永最有名的传世书迹是《真草千字文》。他的书作与隋朝的传世碑刻《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董美人志》等一起,彰显着隋朝书风,引领了唐楷气象。
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从隋文帝到隋炀帝,隋朝只有短短不到四十年,但它留给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遗产竟是丰厚到让人咋舌。
律政上,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开皇律。
工程上,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西都长安大兴城、东都洛阳、大运河。还有,赵州桥。
文化艺术上,隋朝发明了世界最早的整体雕版印刷,造出了最早的彩色纸张。书法家出现了虞世南和释智永,画家则出现了展子虔和董伯仁等人。
展子虔是渤海(今山东省阳信)人,生卒年不详,与晋代顾恺之,南朝陆探微、张僧繇并称魏晋四大画家,是晋唐年间承前启后的国画艺术大师。其传世画作《游春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青山叠翠,湖水融融,桃杏绽放,绿草如茵,才子佳人策马泛舟,春意融融。此画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是展子虔的唯一传世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早的画卷真迹,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的始祖。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单孔石拱桥赵州桥和它的设计者李春。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洨河之上。赵县古称赵州,石桥因而得名。
用今人的眼光看这座桥,不大不小,平平无奇。但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座桥在工程史和交通史上的价值不可估量,堪称中国桥梁建造史上的光辉范例。它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这个技术领先欧洲七百多年。
桥梁建设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易经》多次用“利涉大川”四字形容人们克服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来取得成功、达成成就。
三国时期张飞独挡长板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什么?因为曹操大军基本不会游泳,只能从桥上过河。因桥面狭窄,便形成了局部一对一的不利局面,因为谁都不敢独自一人挑战张飞的丈八蛇矛。
对于古人来说,无论是乘船还是游泳过河,都是非常费时费力且极度危险的行为,若遇风高、雨骤、浪急之时,如无急事不会过河,若有急事也是能不过河就不过河。
但有了大桥以后,情况变得大不一样。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有了桥,我们过河的行动变得安全、便捷、快速、可靠。
有了桥,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变成了大武汉。
有了桥,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贯通,成为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
同样,赵州桥打通了石家庄的南北交通,被誉为“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船在桥下过,人马车辆在桥上行,极大方便了老百姓的交通、商贸和生活。
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主持建设者名叫李春。因出身微寒,其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亦不详,但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桥梁专家。只需这一点,便足以让他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