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往蹇,来连。
向前进艰难,退回来也受牵连。
进退两难,这样的局面如何破解?
我们来看宋太祖。他也面临一个两难局面:如何收复幽云十六州。
自古以来,幽云十六州便是中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落在辽国契丹人手中。
这是一根扎进血肉的大刺,拔出来很疼,不拔出来更疼。
幽云十六州如果没有收复,大宋朝便不能算一统天下。而且,失去幽云十六州境内长城的阻隔,契丹人随时可以挥军南下侵略中原,就像打开菜园门一样简单。
所以,无论从民族自信心考虑,还是为了宋朝边境稳定,幽云十六州都必须要拿回来。但以宋朝建立之初的军事实力,打不过契丹人。
进亦难,退亦难,怎么办?
宋太祖左思右想,想出了第三种方式:购买土地,收复幽燕。
这是一个天才的构想,相比如今东方某岛国在南美洲购买百万平方公里的骚操作,宋太祖的构想显然更具现实的可操作性。
毕竟幽云十六州与大宋国接壤,更便于接收和管理,而且一旦将其纳入版图,只需驻军长城固守,便基本可以阻隔契丹铁骑的侵略。而那种跨国跨洲,远隔万里重洋的飞地,很容易让人滋生鞭长莫及、望洋兴叹的无奈感。
宋太祖在平定南方诸国时,设立了一个封桩库,专门用来储存从各国收缴所得的财富,同时还把国家每年的财政盈余部分也存入其中,用作将来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赎金或军资。他的打算是,契丹人如果同意买卖土地和百姓,这笔钱就用来做赎金。契丹人如果不统一,这笔钱就用作军费。
这个策略体现了宋太祖一贯的行事作风,足够务实而且灵活。
若幽云在手而拒守长城,宋朝的发展将是另外一幅面貌,未必有靖康之耻,蒙古铁骑也未必能踏足中原。
但该策略为什么没有得到推行和落实呢?
因为宋太祖突然崩了。
公元976年,宋太祖在收复南方后,计划第三次攻略北汉。出征前夜大雪纷飞,他突然召见弟弟赵光义进宫饮酒议事,并邀其共宿宫中,翌日离奇去世。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997年5月)登基即位,改名为赵炅。
关于宋太祖的死因众说纷纭,而他的好弟弟赵光义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大的嫌疑人。
宋太宗本名赵匡义,宋朝开国后为避讳而改名光义。他出生时的景象比宋太祖还要神异,母亲杜氏先是梦见神仙捧着太阳送给她,接着怀孕。他出生那晚,依然有红光升腾似火,遍街充满异香。
和宋太祖一样,赵光义也是一个满室红光的香孩儿,并且还是神仙赠日所得,所以他应该也是天命之子,理当登临大宝。
实际上,宋太祖确实把他当接班人在培养,加封其为晋王加开封尹,参与各种朝政事务,这是五代十国皇储的标配。而他的两个儿子,二十六岁的赵德昭和十八岁的赵德芳不仅没有实权,更未参与过国家事务。
看起来,赵光义实在没有必要谋杀他的皇帝哥哥。
但在宋仁宗时期,文莹和尚在《续湘山野录》中忽然爆出“烛影斧声”这个惊天大瓜。原文如下:
(太祖)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意为宋太祖把所有侍从都请出去,召赵光义单独喝酒谈事。宦官、宫女们在宫外等候调遣时,远远看见宫内烛影摇动,赵光义不时离座退避。过了一会,宫中积雪已有数寸之后,忽然又听见宋太祖用斧子戳击地面积雪,对赵光义说:“好好做,好好做!”随即睡过去,鼻息如雷鸣。第二日,驾崩于万岁殿。
这个大瓜曝的不过只是宫廷秘闻而已,并未暗示赵光义杀兄。因为赵光义离开后,宋太祖还打了呼噜,说明他睡得很好。而且,赵光义当日还留宿在宫中,他如果杀了皇帝,不应该赶紧出宫,筹备后续事宜吗?
将烛影斧声导向谋杀篡位的,是《宋史纪事本末》。它的故事与之前差相仿佛,但略略改了几个字后,意思便大相径庭: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
宋太祖用斧子戳击地面,对赵光义大叫道:好为之。然后就崩了。
《宋史·杜太后传》中记载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金匮之盟。
杜太后病重之时,宋太祖日夜照顾不离左右。临终时,太后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要求宋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其弟。这份遗书被藏于金匮,因此被称为金匮之盟。
以阴谋论而言,这事本身未必靠谱。因为金匮之盟首次正式公开,是在宋太宗即位后的第六年。
他为什么不即位之时便公告天下,以平息悠悠众口呢?
既然已找不到真相,这件无头公案就此打住。
宋太宗终于还是登基了,国家大政方针仍遵太祖旧制。他将宋太祖的治国理念浓缩成八个字: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在宋太祖的基础上完善制度,预防隐患,进一步稳定了宋初时局。
但封桩库中的钱却保不住了。
随着北宋逐个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封桩库的钱越来越多。然而,宋太宗将部分国库和封桩库合二为一,改称内藏库。这意味着,封桩库中的钱已不再是专项资金,可以调拨出来作其他用途了,比如用之于民。
这是一个无法反驳的理由。
实际情况当然不会像口头承诺的那样美好。宋太宗霸占大半个国库财物进入内藏库,主要目的还是让自己兜里有钱,腰杆子硬起来。值得肯定的,他自己没乱花钱,节俭到裤子因为经常洗而倒了毛。
但当这笔钱不再用于购买失去的国土,且宋太宗亲口承可以随时贴补国用时,就注定留不住了。
军费、赈灾、赏赐、行政开支,哪一处地方不需要大批白花花的银子?
于是内藏库成了提款机,很快被消耗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