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打“苍蝇”
作者:道心悠悠   重生万历:打造最强大明最新章节     
    应天府的公堂之上,
    气氛凝重而庄严,
    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青石地面上,
    映出一片片光与影的交错。
    刘确贤的身影在光影中微微颤抖,而杨海,这位历经磨难的乡民,终于迎来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堂下可是上元县乡民杨海?”知府黄御明的声音沉稳有力,穿透了整个公堂。
    “小民正是。”杨海的声音虽低,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与期盼。
    黄御明目光如炬,缓缓道来:“现已查明,你的户下并无五百亩田,实乃王籍与王贵为逃税,将田产诡寄于你名下所致。你,是无辜的。”
    此言一出,杨海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哽咽道:“小民……小民多谢青天大老爷!”说罢,深深磕下一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黄御明挥手示意,师爷上前,将一锭沉甸甸的银子递到杨海手中:“这是你的田产折银,虽田已不在,但银钱足以让你重建家园。”
    杨海颤抖着手接过银子,心中五味杂陈,既有重获新生的喜悦,也有对过往苦难的感慨。他转身欲走,却听黄御明猛然掷下令牌:“按律杖责王贵一百!王籍押入大牢,待其家人补缴完逋赋再放!”
    王贵闻言,吓得魂飞魄散,哭喊道:“大老爷饶命啊!”而王籍则怒目圆睁,指责黄御明不顾士林情谊,企图以权压人。
    黄御明面色冷峻,不为所动,心中暗自思量:清丈田亩,乃是为了国计民生,岂能被区区个人恩怨所阻?
    他更清楚,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百姓的福祉,以及自己仕途的未来。
    黄御明更希望让海瑞看见自己不畏权贵、认真为民为国的形象,进而得其一句夸赞。
    要知道,得海瑞这样的总督一句肯定,比给京官送上万两银子都管用。
    随着王贵的哀嚎声逐渐减弱,最终归于沉寂,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暂时落下了帷幕。
    杨海走出府衙,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万历四年的初冬,
    紫禁城内银装素裹,寒气逼人。
    文华殿讲读结束,年轻的皇帝朱翊钧披着厚重的龙袍,缓步踏入温暖的寝宫,准备在这难得的闲暇时光中沉浸于书海。
    然而,手中的书籍渐渐失去了吸引力,一股莫名的疲惫与困意悄然袭来。
    就在这时,太监郑阳轻手轻脚地走进殿内,指挥着宫人搬运着炭火,顿时,一股暖流伴随着淡淡的松香弥漫开来。
    朱翊钧见状,放下手中的书卷,眼神中闪过一丝关切:“南北两直可有新的章奏送达?”话语间,透露出他对国家财政的深切忧虑与重视。
    郑阳躬身答道,声音中透着几分喜悦:“回皇爷,海部堂(指海瑞)确有新章奏至,言道已通过清丈田亩,成功追缴了去年应解进京的五百万多石税粮及二百多万两金花银。”
    朱翊钧闻言,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果然,成效初显。看来南直的官员们并未辜负朕的期望,考成法亦非虚设。”
    他的心中暗自盘算,这些资金将为即将到来的军事行动提供坚实的后盾,大明武德充沛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这追缴的税粮与金花银,几乎可抵得上一年之漕粮与武官俸禄所需。”郑阳进一步补充道,言语间难掩兴奋之情。
    然而,朱翊钧并未因此沾沾自喜,反而话锋一转,问起了百姓的生计:“朝廷是得了实惠,那百姓呢?朕让东厂暗中察访清丈田亩对百姓的影响,可有回奏?”
    郑阳闻言,神色变得凝重了几分:“回皇爷,尚未有直接回奏,但海部堂在密奏中提及一事,颇为触目惊心。
    上元县县令王籍与户房典吏勾结,将自己名下应缴的五百亩田产记为逃税田,诡寄于一平民杨海名下,致使杨海无辜受难,几乎丧命狱中。”
    朱翊钧闻言,眉头紧锁,怒意渐生:“后来呢?”
    “幸得应天府知府黄御明明察秋毫,迅速革职查办王籍,并杖毙王贵以儆效尤。”
    郑阳的回答让朱翊钧的脸色稍缓,但随即又凝重起来,“不过,海部堂也提醒陛下,官绅勾结胥吏,在基层官场中已成常态,权力缺乏有效约束,全赖官员自律,此乃一大隐忧,望陛下警惕。”
    朱翊钧沉吟片刻,点头道:“好,朕已知晓。
    黄御明此事办得不错,朕会记在心里。
    但基层官场之弊,确需下大力气整改。
    朕命你东厂继续监察,确保新政不偏离初衷,惠及百姓。”
    郑阳应声称是,心中却暗自思量,皇爷这番话,既是对黄御明的肯定,也是对所有官员的警醒。
    他知道,皇爷虽用人不疑,但疑人不用只是表象,背后更是对皇权的绝对掌控与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关怀。
    正当殿内气氛稍显缓和之时,朱翊钧的目光突然变得深邃,仿佛穿透了层层宫墙,直视大明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只是,这整改之路,必定荆棘满布,需要你我君臣上下一心,方能拨云见日,还我大明一个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