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雍熙北伐
作者:一口吃掉彩虹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最新章节     
    “啪!”宋太祖时空的赵德昭挨了赵匡胤狠狠一耳光。
    这一声十分的清脆,赵德昭被打得直接摔倒在地上,差点没晕过去。
    赵普见状,急忙劝道:“陛下,您息怒,息怒。”
    赵匡胤道:“朕怎么有这么怂的儿子!自尽?丢人现眼!”
    ...
    【高粱河战败之后不久,辽军来攻满城。
    此时,咱们的车神即将获得又一称号--微操大师!
    赵光义此人啊,苦心孤诣,夙兴夜寐,昼夜兴叹,废寝忘食,终于研究出来了一种“战必克,攻必取的”必胜阵法。
    ----平戎万全阵!】
    ...
    “什么东西?微操大师,原来是这个意思!”汉武帝差点没懵逼在原地。
    “啥东西?必胜阵法?扯淡!”李世民不屑道。
    “混账啊,蠢货啊!”赵匡胤十分无力。
    与此同时,历朝历代,特别是宋朝之前的许多将领都石化了,必胜阵法,那不是扯淡吗?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还必胜阵法!怕是孙武,吴起,白起,韩信等等人听到都要被气死!
    “愚蠢!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必须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战术,这什么赵光义简直废物!”
    秦始皇时期 ,躲在山里的项羽,高傲的评论道。
    至于正主赵光义,脸色黑到了极点,一连好几个形容词是什么意思?他的必胜阵法有那么的垃圾吗?
    ...
    【这赵光义啊,料到辽军必然会趁势进攻。
    于是,他任命了在各大高级将领中威望最低的刘廷翰担任总指挥,并且将他的必胜阵法赐下,要求前线将领按照阵法迎敌,定然可以大获全胜。
    但是,赵延进、李继隆两人察觉到这阵法有问题,便劝刘廷翰稍微改变一下阵法以迎击辽军。
    但刘廷翰不敢担责,说这是皇上的旨意,于是赵延进、李继隆两人纷纷表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刘廷翰这才同意修改了阵法,最后打赢了满城之战。
    第二年,980年,辽景宗发十万大军进攻雁门!
    杨业领数千骑兵出关,绕道辽军北面,猛攻辽军,和潘美做了一顿夹心饼干,杀得辽军大败,杀死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
    至此一战,杨业威震辽军,一时间,辽军只要看到杨业的旗号,都会选择避战!
    杨业也因功升云州观察使,并依旧兼任郑州,代州的职务。
    此时,不少人嫉妒杨业的功劳,上书污蔑杨业,不过赵光义不搭理这些人 ,看了奏折就把奏折送给杨业,以示信任。
    要说这赵光义啊,在这后世被无数人嘲笑,但实话实说,其实他在文治上的能力还是算不错的。
    但是人嘛,很少有全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行就要认,不要不懂装懂。
    就像那乾隆一样,明明没啥诗才,偏偏就爱秀,还觉得自己很厉害,也因此被无数人嘲笑。
    这赵光义啊,在军事上真的是废材,但偏偏就喜欢瞎指挥,而且还不听劝。
    他曾说:“我选将领,最重要的是听话照做,其次才是勇武。”
    要是将领让士卒这么做,那倒也行,可一个不懂军事的皇帝,对着前线的将领这么干,这不是扯吗?
    而且这不是科技时代,要是科技时代,一个电话,前线将领就能将情况汇报回来,自己还能随时根据情况做出改变。
    在古代,把将领这样限制得死死的,那还打个嘚啊。
    朝臣田锡劝赵光义,每次打仗都从中枢发出计划或者赐下阵图,不准前线更改,改就是抗旨,战争不能 这样搞。要给予将领临机之权,根据战场形势随时变化,这样才能打胜仗。
    赵光义根本不搭理他的,还对大将傅潜说:“排兵布阵是兵家大事,不是一般人可以指指点点的,发表议论的,都是小人!”
    他还说:外敌好说,防御好就行了,没啥好担心的,内患才是最重要的。
    这话,看着好像没毛病,自古王朝,都是从内部开始崩塌的。
    可这个内患的对象是不是搞错了?内患,应该是指的那些危害王朝的东西,比如贪官蛀虫,拥兵自重的军阀之类的。
    赵光义这所谓的内患,完全就瞄准错了方向!
    以至于,后来的宋真宗,宋仁宗,这宗那宗,越搞越离谱,越搞越严重。
    宋朝的军事行动,几乎一直都是这样延续了下去。
    从史书上看,整个宋朝,只有宋太祖赵匡胤没有留下随意干预前线将领的记录,虽然他也很忌惮武将!
    因此,赵光义之所以被无数人嘲笑,也是因为从他开始,宋朝在军事上,就一直在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滚下坡。】
    ...
    “混...,你又有什么文采?说杨业,你扯赵光义,说赵光义,你又扯其他,东拉西扯的,毫无重点...”
    一直吃瓜,并且满脸不屑的乾隆瞬间暴怒!
    ...
    “去,把赵恒那废物找来!”赵匡胤气冲冲的说道。
    “陛下,找他干什么?”赵普小心的问道。
    “朕现在火气很大,朕要泻火!朕要弄人!”赵匡胤道。
    ...
    “气死朕了!气死偶咧!”赵光义大喊大叫道。
    ...
    【982年,辽景宗没了,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辽国由萧太后萧绰摄政掌权。
    此后几年,宋辽相对都比较安稳,没搞事。
    986年,知雄州的贺令图等人上书说:
    辽国主少国疑,太后专权,宠臣霍乱,百姓怨恨,若是趁此机会北伐,定然可以收复燕云十六州。
    其实,辽国的萧太后那也是在历史上很有名的,其人很有能力,在她的治理下,辽国此时算是君臣和谐,形势非常不错。
    但赵光义亢奋了,完全的相信了贺令图等人的说法,准备发动浩浩荡荡的“雍熙北伐”。
    当时参知政事李至认为幽州是辽国重地,此时北伐,太过仓促,粮草,军械,人员,计划什么都没准备好。
    赵光义才不管这么多,又冒冒失失的开搞!
    他任命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为东路军主帅,是为北伐主力。
    任命北宋开国名将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
    任命田重进为中路路军主将,
    再加上其他几支队伍配合,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宋军刚开始连续攻下云州、应州、寰州、朔州等地。
    辽国也是连连派出数股大军前来迎战。
    很快,仓促北伐的弊端就出现了,曹彬率领的东路十万大军占领涿州不过十天左右就粮草不济,只能后撤。
    但到了白沟,就接到了赵光义的命令,让其沿白沟河往新城方向去,和米信会和,然后等待中,西两路大军会师后,直取幽州。
    结果,曹彬所部的将领们立功心切,不等其他大军会和,就再次进军涿州。
    耶律休哥一边等待辽国主力大军到来,一边沿途层层阻击,搞得宋军推进困难,待抵达涿州之时,已经是锐气尽失。
    萧太后带领着大军终于到来,和耶律休哥形成了钳形攻势,准备狠狠的夹一下宋军。
    曹彬见情况不对,冒雨撤退。
    耶律休哥立马率精锐骑兵追击,于岐沟关大败宋军,宋军逃到拒马河,亡命逃散,人马互相践踏,死伤惨重。
    此时,驻扎在桑乾河边的西路军潘美,杨业所部得到消息,也只能撤军。
    中路军的田重进,本来一直在暴打辽军,连战连捷,现在也被迫撤军,他这一路军,乃是此次北伐中,唯一全身而退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