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都是吹出来的
作者:一口吃掉彩虹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最新章节     
    宋仁宗时空,宋仁宗哈哈大笑,道:“范爱卿,你可真是太厉害了,朕要给你记功,记大功!”
    范仲淹赶忙道:“陛下谬赞了,臣也只是运气好,刚好猜中了。”
    ...
    此刻其他时空的皇帝们,都羡慕得要死,这中奖过的人,总共也没有几个,他宋仁宗就两次了,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
    ...
    【现在,揭晓正确答案!】
    天幕上,出现了一幅画面,那是一个胖子和一个拿着烟枪的瘦子在对话。
    【瘦子:你竟然把牲口吃的麸糠掺到赈灾的粮食里,你良心不痛吗?
    胖子:灾民还是人吗?】
    ...
    “狗日的,什么话?”
    “他娘的!!”
    “什么玩意,我艹你祖宗十八代!”
    ...
    一时间,许多的观众,特别是老百姓,都直接开骂了起来。
    ...
    【胖子:草根,树皮,观音土,但凡能下嘴的,他们什么不能吃?你去灾区看看,粮食永远不够!要是不掺麸糠,不掺沙子,这一层一层发下去,你以为到灾民手里的还有多少?到时候,就不是灾民,而是遍地白骨了。
    这就是戏曲里和珅的答案!
    这内容,被现在很多人奉为圭臬一般。
    这个意思就是赈灾的东西,要是好的,那就会被人层层克扣,到了那些不需要的人手里,所以把这些东西搞得又丑又烂,这么一来,那些不需要的人就不会想要了,而真正需要的人,不会在乎这些的。】
    ...
    “这...”朱元璋有点懵了。
    “好像也有道理!”李世民沉思。
    ...
    万历时空,万历皇帝道:“啊?这不就是张先生你刚说的意思吗?”
    张居正道:“陛下,可能是咱们慢了一点。”
    ...
    崇祯皇帝眼睛一亮,道:“这个好,虽然有点缺德,但总算是还是一个办法,诸位爱卿觉得怎么样呢?我大明现在灾民遍地,是否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群臣:“...”
    ...
    【有人说,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说有些人理想是好的,可是用在现实可能就是一团糟。
    这些意思吧,就我个人觉得,看着貌似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细想一下,又觉得哪里不对。】
    ...
    宋仁宗:“范爱卿,哪里不对?”
    范仲淹:“嗯~~,臣以为,这种情况,应该说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将贪官污吏造的恶,转嫁到了百姓身上。而且最多只能解一时之急,要是一旦认可了这种方法,那么今天可以光明正大合理合法的掺一成沙子,明天他们就敢掺两成,三成,五成!所以,陛下我们还是要从根本上去思考解决办法才行。”
    ...
    这对话的一幕,出现在了天幕之上。
    万历时空,张居正不由感叹道:“想必这就是宋朝仁宗皇帝,那就是范文正公吧,果然是深谋远虑,在下佩服!”
    ...
    崇祯:“...这...”
    山海关外,辽东沈阳城,大汉奸范文程很是激动。
    “老祖,这是我老祖!”
    “得了吧,你家祖宗都把你开除族谱了,你就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多铎很是不屑的说道。
    “噗~”
    范文程晕了。
    ...
    清朝,乾隆时空,和珅刚松了一口气,看到范仲淹说的这话,顿时又吓到不行。
    ...
    “这人当真是个大才啊!”李世民感叹道。
    朱元璋道:“原来宋仁宗这小子是靠他才答对问题的啊,怪不得,要是这范文正公,那么快答对问题,倒也正常。”
    李世民道:“怎么说?”
    朱元璋道:“据说,这范文正公,曾经负责过赈灾。好像是说当时浙江发生了灾情,米价疯涨,他去了之后,就下令抬升米价,还鼓励百姓大搞游乐活动,鼓励寺庙大兴土木。”
    李世民疑惑道:“啊?不是受灾吗?怎么还这么搞?这不是要加重...哦,原来如此,厉害,厉害!”
    ...
    【那么,关于和珅的三不贪之
    不贪科举的钱,我大概推测,戏曲如此编的来源可能是因为早期的和珅并不贪钱。
    有个叫安明的笔帖式(搞抄写、翻译的低级小官)给他送钱,想让和珅帮忙说话升个官,和珅拒绝了钱,但是表示可以举荐他。
    但后来这个人因为刚升官就遇到了父亲去世,因此不想回去守孝,结果被人举报,这人被斩首了。
    和珅也因为这事被降了两级。
    不贪赈灾的钱,可能是因为在乾隆五十二年,和珅38岁,北京发生粮荒的时候,和珅建议设置官厂,命那些囤积粮食的粮商减价出售粮食的事情。
    至于办不成事不收钱,这种事情,看上去也不是和珅的专属行为,应该这样的人,本身就不少吧。
    但是,遍看史料,也没看到说和珅三不贪的任何记录。
    那个更加搞笑的是什么呢?
    在乾隆五十八年(1792年)的时候,和珅兼任了满翰林院掌院学士,和汉翰林院掌院学士嵇璜一起管理翰林院。
    在这个期间,和珅是操控科举,大肆受贿,那些什么秀才都得给他交钱,交的钱越多,考试成绩越好。
    凡是中进士的,必须和珅点头同意才行,如果有“问题”那就直接除名。
    至于什么问题?那猜一下大概就明白,钱没给到位呗。
    乾隆末期的进士“几出和门”。
    不贪科举的钱,这不是搞笑是什么?
    有的人说,和珅是乾隆自己养出来的钱袋子,他只贪钱,不结党,是乾隆的大忠臣。
    这话,放在这里,不是搞笑么?不结党,呵呵。
    所以啊,这普通人吹捧贪官,简直...算了,懒得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