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诸侯们的反应却并不热烈。
许多诸侯都深知此次东征的风险,且对商朝的统治也存在着各自的心思。
在诸侯盟会之上,一位诸侯小心翼翼地说道:
“王上,我等诸侯虽愿为商朝效力,但此次东征,岐周并未有明显冒犯之举,我等恐师出无名,难以服众啊。”
子羡脸色一沉:“岐周暗中扩充势力,收纳吾商朝叛臣,此乃对大商的不敬。吾作为帝王,自当维护天下秩序。诸位若不愿出兵,便是与商朝为敌。”
诸侯们闻言,皆不敢再言,只得纷纷表示愿意出兵。
大军出征之日,子羡身披战甲,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眼前浩浩荡荡的军队,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此次东征,不仅是为了威慑岐周,更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出发!”
子羡一声令下,大军如一条钢铁巨龙,向着东方进发。
东征的路途遥远而艰辛。
大军刚刚行进至一片山区,便遭遇了恶劣的天气。
狂风呼啸,暴雨倾盆而下,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行军速度大打折扣。
“王上,这天气如此恶劣,我军是否先找地方避雨,待雨停之后再行出发?”
一位将军冒雨来到子羡面前,请示道。
子羡望着天空,眼神坚定:
“不可。若因这小小风雨便停滞不前,如何能彰显我商朝大军的威严?传令下去,继续前进。”
士兵们在风雨中艰难前行,许多人都因寒冷和疲惫而生病倒下。
但子羡不为所动,他不断地催促着军队加快速度。
终于,大军走出了山区,来到了一片平原地带。然而,这里的情况也并不乐观。
当地的部落听闻商朝大军前来,纷纷躲入城中,紧闭城门,拒绝为大军提供粮草物资。
子羡得知此事后,心中恼怒不已。他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王上,这些部落如此不识抬举,末将愿率部攻城,抢夺粮草。”
一位年轻将领气愤地说道。
子羡沉思片刻:
“不可轻易攻城。若强攻,必然会造成大量伤亡,且会激起当地百姓的反抗。可先派人前去劝降,若其仍不肯归顺,再做打算。”
于是,使者被派往城中。
然而,城中部落的首领却态度强硬:
“我等虽为小部落,但也不会屈服于武力威胁。商朝若想得到粮草,除非付出相应的代价。”
子羡听闻使者的回报后,无奈地叹了口气:“看来,只能用粮食来换取他们的支持了。”
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商朝大军终于得到了足够的粮草物资,得以继续前进。
当大军行至黄河岸边时,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黄河水汹涌澎湃,渡河的船只数量有限,且许多船只都因年久失修而存在安全隐患。
“王上,这黄河天险,我军该如何渡河?”一位负责后勤的大臣焦急地问道。
子羡望着黄河,心中思索着对策。
他转身对众将说道:
“可征集附近的渔民,让他们协助我军造船、修船。同时,派出先头部队,寻找浅滩,分批渡河。”
在子羡的指挥下,大军开始了紧张的渡河准备。
士兵们与渔民们一起,日夜赶工,终于制造出了足够数量的船只。
先头部队率先渡河,在对岸建立了滩头阵地。随后,大部队依次渡河。
然而,在渡河过程中,还是遭遇了敌人的袭击。
黄河对岸的一个部落,趁商朝大军半渡之时,突然发动攻击。
他们乘坐小船,冲向商朝的船队,箭如雨下。
“保护王上!”
一位将军大声喊道。
子羡镇定自若,他指挥着士兵们进行反击:
“不要慌乱,稳住阵脚。弓箭手还击,步兵准备迎敌。”
商朝的弓箭手们迅速弯弓搭箭,向敌人射去。
一时间,黄河之上箭飞如蝗,喊杀声震天动地。
在激烈的战斗中,商朝士兵们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精良的装备,逐渐占据了上风。
敌人见势不妙,纷纷逃窜。
子羡率领大军成功渡河后,继续向着东方进军。
他们一路攻城略地,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
在攻打一座名为奄的城池时,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奄城的城墙高大坚固,城内的守军拼死抵抗。
“王上,这奄城易守难攻,我军已经攻打了多日,伤亡惨重,仍未能攻克。”
一位将军满脸疲惫地向子羡汇报。
子羡亲自来到城下,观察城防。
他发现,奄城的城门是其防御的薄弱环节。
“可集中兵力,攻打城门。摧毁城门,再派敢死队冲入城中。”
子羡制定了作战计划。
于是,商朝大军开始向城门发动攻击。在大军剧烈的攻击下,城门逐渐出现了裂缝。
“敢死队,跟我上!”
一位将领率领着敢死队,冲向城门。
在敢死队的英勇冲击下,城门终于被攻破。
商朝大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与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经过一番苦战,奄城终于被攻克。
子羡望着城中的残垣断壁,心中并无喜悦。
他知道,每一场战争的胜利,都伴随着无数的生命消逝。
大军继续东进,直到达雇、齐等地。
在这些地方,子羡展示了商朝强大的军威,当地的部落纷纷归降。
多年以后,子羡终于率领着胜利之师班师回朝。
此时的他,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意气用事的君主。
东征的经历,让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也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商朝统治的危机。
回到商朝后,子羡发现,商朝的百姓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以前,他们对子羡充满了敬畏,但现在,更多的是一种畏惧。
“王上,如今百姓们都称您为帝乙,可见您此次东征的威望之高。”
一位大臣奉承道。
子羡却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威望,是用无数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吾只希望,商朝能够在吾的统治下,长治久安。”
然而,子羡心中也明白,与岐周的矛盾并未真正解决。
姬昌在他东征期间,并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商朝与岐周之间,依然笼罩着一层浓厚的阴云,一场更大的风暴,似乎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