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事业(下)
作者:风霖   大魏乐府令最新章节     
    上回说到李羿的宣讲会遭遇了儒家几个流派的无视,而刑部尚书韩规韩大儒正式开启了问答环节,那么李羿的回答是否能让这位法家主事人满意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听完李羿的回答,韩规摇头道:“并不满意,三圣举仁德游列国,却无用武之地,而我法家富国强兵倍受推崇,只因我们是力行派!法家最不喜欢夸夸其谈,华而不实。
    特别是针对孩子,他们是大魏的未来,更是大意不得,所以李乐府我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若还不能让我满意,那我法家也只能和之前几家一样,口头支持了。”
    韩规的态度让李羿想到了前世工作中遇到的甲方,他们的乐趣似乎就是折磨自己,李羿在脑海中搜索了所有前世关于法家学说的记忆但是只想到了商鞅和韩非子,而相关书籍文章却一篇也没读过,唯一一句和这二人有关的名言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然而这一句在此情景之下也毫无用处啊!
    汗水从李羿额头沁出,后背也开始发凉,从他穿越到现在,第一次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诗雨看出了李羿的紧张,她上前一步递上茶水,笑道:“相公说了这么久,口渴了吧,先喝杯茶。”
    李羿接过茶杯,呆呆地看向诗雨,后者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然后转身面对众人开口说道:“诗雨不才,欲代夫君答韩儒此问,不知可否?”
    韩规看着诗雨说道:“方儒本就是我法学大家,此问若是由你来答,我倒愿意听听,只是不知你从方儒那里领会几分真意。”
    诗雨行礼道谢,随后开口说道:“先父蒙难之时,我尚年幼,未能从父亲那里学到精髓,只记父亲常对我说的一句话,那便是:‘治道不法古,依法办事。’
    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法家主张依法办事,但不能一味循规蹈矩,没有开拓精神,要勇于创新,不断进取。韩儒方才所言‘利者规其行,弊者穷其意。’正是担心若是孩子过早接受法家思想,导致他们失去了锐气。
    对于这点家夫已然想到,他反复强调的全面发展,一再重申的素质教育,足以说明他对孩子教育不是约束,而是启发,想要创新,没有基础肯定是不行的,没有基石建楼那便是空中楼阁,经不起风吹日晒,所以我们所办的学校要帮助孩子们打牢基础,让他们能有更好的发展。”
    听了诗雨的话,李羿豁然开朗,他这才明白韩儒发问的真意,顿时来了灵感,放下茶杯来到诗雨旁边笑道:“娘子,接下来就交给我吧。”
    诗雨点头让位,李羿接过话题,摇头叹道:“《劝学》一文中便已提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让孩子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那坚实的臂膀,广阔的胸襟就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助力,而学校可以教给他们的便是如何挥舞翅膀,如何看向远方。
    学校要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园地,学校要成为孩子们奇思妙想的温床。创新是进步的方法,并非排斥传统,而是一种蜕变,正是由量变引起的质变,不过在那之前,要通过教育为孩子积累足够的知识,为他们的远行保驾护航。”
    韩规听完问道:“《劝学》一文?老夫未曾听过,是何文章?”
    陶仲文一听这话,笑着凭空一抓,将李羿金笔所书的《劝学》原稿取出,双手送到韩规面前,后者看到陶仲文这般虔诚,双手接过文书,仔细品读,读完之后眼中满是惊喜问道:“此文是何人所作?”
    陶仲文笑而不语,李羿也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写的,诗雨掩面而笑,看着几人的表情,韩规意识到了什么,便开口问道:“难道此人就在这里?”
    孔修开口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韩规还是不相信这是李羿所写问道:“是陶先生所作?”
    孔修摇头说道:“我说韩石头,你怎么就这么不开窍呢!都这么说了还不知道?”
    韩规不解,鲁舒笑道:“罢了,韩儒你自己去正厅看看,那里有一幅木札,你看了就知道了!”韩规立刻走了出去,在场其他人围了过来看着《劝学》的原稿,然后一个个皆是赞不绝口。
    没多久韩规去而复反,对着李羿行礼道:“修缘你竟有此等警世之作,是老夫有眼无珠,只知你以诗词歌赋见长,却不识得你还有这般高远之意,之前轻视于你,莫要怪罪。”
    李羿还礼道:“韩儒言重了,哪里来得轻视,又怎么谈得上怪罪,修缘行事随性,文风缥缈的确华而不实,但这次开办学校,主事之人并非是我。”
    韩规连忙问道:“不是你?那要谁来主事?”
    李羿指向诗雨说道:“我本意就是将开办学校交于内子管理,她行事严谨稳重,正是不二人选。”
    韩规看向诗雨,点头道:“确实合适,唯有她可堪此大任!”
    诗雨听到这话受宠若惊道:“诗雨何德何能,只想帮衬夫君,把学校办起来,打打下手,怎么突然间说让我主事?”
    李羿一开始就打算让诗雨担任“上京第一小学”的第一任校长,他本意就是给诗雨找事干,不能让她闲下来嘛,所以早就设计好了,自己起个头,剩下的全交给诗雨。
    陶仲文与孔修对这个安排也很认可,他们知道诗雨的能力,只要给她设计好方向,那么她一定能坚持走下去,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她都能克服,她身上有着一种韧性和坚定。
    有了这么一出闹剧,留下的儒道中人便不再犹豫,都选择帮助李羿,自此李羿办学一事敲定,商议过后,定下明日早朝由礼部尚书孔修带头向陛下启奏请旨。
    离开君子阁,李羿一路紧紧拉着诗雨的手回到府上,诗雨也欢喜得很,二人高高兴兴地开始准备开办学校的相关事宜,李羿设计校舍、操场,诗雨按李羿授意整理书籍选编教材。全家人都忙碌起来,就连小叶子和月华也都被叫来帮忙装订书本。
    翌日早朝,礼部尚书孔修与刑部尚书韩规,工部侍郎鲁舒联名,大魏儒道数家流派联合启奏,请旨兴建学府培养人才。拓跋俊照例问话众臣,儒家各派空前团结,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
    拓跋俊看向陶仲文,后者出班奏道:“陛下,此事利国利民,既为大魏培养人才,也是儒道授业传承,因此儒道诸派才会如此团结,还请陛下不必多心。”
    老阴币一句话说在了点子上,上位者最怕手下联合起来糊弄自己,其实陶仲文的密报早就递到他的手上了,但是这种过场还是要走的。
    早朝结束,小太监同庆带着圣旨来到李府,毕竟不是第一次领旨,李羿一家也都习惯了,这次拓跋俊没有吝啬,上京城外划地百亩,拨款白银二十万两用于兴建校舍。经过两个多月的忙碌,学校终于在春节之前完工。
    不过对于这所学校的名字起了争议,所以迟迟没有挂牌营业。对于这种小事,李羿倒也没在意,取个好名字说出去也好听,而他也的确没想到什么好名字,他起的名字叫大魏第一学院。
    大家听听多土气,这也不怪他,他是按照中小学标准来设计这所学校的,然而朝廷和儒道中人是按照太学的标准建设的,双方存在认知差异所以大家懂的。
    这三个月来,光是编选教材几乎就耗费了李羿的全部精力,他把前世中小学所有要求背诵的诗词和古文都整理了出来,按难易程度编入教材。
    这次也可以说是倾其所有了,肚子里的存货都快倒空了,以后诸位看官想看李羿背诗怕是难了,不过唱歌还是会有的。除了前世记忆中的书本内容,儒家各派也摘选了许多着作名篇编入课本,孔尚书更是格外重视,这项工作不亚于一次修书,也为明年的第一次恩科做了充分的准备。
    当然了,李羿除了编撰语文课本,还编写了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他科目的教材,特别是道德与法律这门课。韩规韩大儒也是尽了全力,从法家学派中挑选出五名优秀后辈帮助李羿修订课本,之后更是直接留下这五人担任道法课的的老师。
    李羿说服了陈良留下担任美术老师,方卓也没有和柳如云回青安而是留在上京出任了副校长一职,当然这是陶仲文安排的,李羿也欣然接受。
    对于音乐课的教材李羿也没懈怠,虽然他会的童谣不多,但是能记住的都是经典。为了帮助百灵稳住儒道歌派先行者的地位,也对百灵的修行进行了指导。
    例如他将劝诫法门与歌唱融合的法门教给了百灵,让她以此为出发点继续修行,去尝试新的方法,百灵也很努力,虽然进度不快,但总算是找到了方向。
    除了这些,李羿特意把柳如云和鲁舒请来一同修订数学课本,原本李羿想留如云姐在上京城教书,可如云姐说青安的妹妹们还要她照看,所以只呆了一个月便返回了青安城。
    好在这一个月里,李羿绞尽脑汁把如云姐按在桌前与鲁舒、工部、户部里擅长算学的人把数学课本敲定。之所以李羿没有过多参与,因为他自知数学水平不行,最多啊也就是初中水平,高中都够不上,早都还给老师了。
    什么三角函数,立体几何他看到都头大,好在这算学知识在也并没有发展到多高深的水平,他还算候得住,虽不是绝对的领头羊,但也是佼佼者。
    不过在他的强烈要求下,阿拉伯数字成功进入数学课本,为将来大量的账目计算省去了不少时间。面对这种新鲜事物,柳如云与鲁舒等人那叫一个服气,在他们看来也就只有李羿这般高人才能想出这么高深却如此实用的方法。
    这也难怪,对他们来说这就相当于是李羿造字了,那可是初代圣人仓颉的功绩。
    话说这全面发展自然也不能少了体育,单双杠、跳绳、蹴鞠、跳远、跑步等各类项目李羿也都给列了出来,只是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老师。这倒让他头痛了一阵,他可不想亲自下场给孩子们教体育,那可就他自己也拴住了,违背了他的初衷,所以这个体育课老师的人选物色了许久。
    李羿最终还是决定杀熟,把唐英按到了体育组组长的位置上。这件事让唐英非常不满,数次向上级反映表示想回到军中,不想成天和孩子打交道。
    无奈之下,李羿只好用了和武夫打交道最简单的方式,二人打了一架,李羿把唐英打了个鼻青脸肿,让他没脸回军营,这才作罢。
    当然了不能光动手,这人唐英也是要强的主,所以李羿就是甜枣加大棒,软硬兼施暂时把唐英稳住,只告诉他一旦找到更合适的人选立刻放他走,而且也让他全力培养新的体育老师,这样便可以早日回归军营才算是了结了此事。
    对于劳动课,李羿最开始的想法是带着孩子们打扫学校,除草干杂活便可,结果却被孔儒、诗雨、鲁舒等人强烈反对。
    诗雨更是指着李羿说道:“你自己养尊处优也就罢了,说什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怎么一到这劳动一事就随便唬弄?那可不成!”
    孔修的想法很简单,要让孩子们知道劳动人民的辛苦,才能让他们珍惜幸福的生活。而鲁舒可是有花花肠子的,他想在学校里挑选出动手能力强,头脑又灵活的孩子,为墨家传承做准备。
    这种想法其实各家学派都有,李羿倒也不以为然,优秀的孩子各大名校抢着要,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嘛。
    所以李羿得了个清闲,把劳动这门课甩了出去,由儒道农家、医家、墨家三个流派修订教材,最终的结果就是下地干农活,上山踏青采药,到墨家工坊打零工。
    这一切早在李羿的意料之中,但也没办法,总得给各家尝些甜头啊,不然人家也不会出力不是!
    诗雨对于这个结果倒是有些不悦,与李羿说过几次,但都被李羿以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劝住了,这门劳动课将来的发展方向那可是专业课,所以先培养兴趣爱好,然后再慢慢发展。诗雨听懂了李羿思路,也就答应了从长计议的基调。
    所有课程与书本定完,校园也都竣工,只差一个响亮的名字,为了这个名字,儒道各家也是争论不休。
    李羿就在一旁看热闹,心想你们嫌弃我取的名字土,那你们来啊,我这当然有好名子啊,北大清华!关键咱不是不配嘛,你一个中小学起这么大的名字,得多不要脸!
    最终这事竟然吵到了朝上,各家学派请陛下赐名,搞得拓跋俊一头问号,起名这么个小事也来找我?有没有搞错,你们不是挺团结的嘛,怎么最后全都完事了,就差个起名却打起来了,还得让我当裁判?这文人的酸腐由此可见,为了争个名,可以打个头破血流!
    但身为一国之君,也不能视而不见,于是拓跋俊决定出宫视察学校建设情况。虽是冬天,但是他看到新建好的校舍和操场,也是由衷感叹李羿这脑子里的鬼点子是真多啊,一个学堂都能玩出这么多花样来,最后在学校的礼堂里,朝廷官员,儒家各派主事人汇聚于此等待着皇帝最后的定夺。
    参观完校园的拓跋俊感慨万千,终于明白为何这帮人会争执不下了,这所学校必然会成大魏的最高学府,所以名字的事马虎不得,他看向李羿这个发起人,问道:“李乐府,好歹是你牵头要办学校,怎么就随便给取了个大魏第一学院这么俗气的名字,你再好好想想,给这所即将建成的大魏第一学府取个好名字。”
    李羿行礼道:“回陛下,李羿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一时间真想不出好名字了!”
    对于李羿如此明显的不玩活,拓跋俊非常不满,你李羿,堂堂大魏第一才子,说自己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你这不开玩笑呢嘛!诚心耍我玩是不!这可由不得你!老子出钱出地又出人,建了这么好的学校,给你老婆当事业来干,你还想耍滑头,做梦去吧!
    于是拓跋俊正色说道:“李乐府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刺耳啊,是这学校哪里让你不满意了嘛?”
    李羿答道:“没有,朝廷重视,各家出力,学校建设非常成功,微臣倍感欣慰,哪里会不满意呢?”
    拓跋俊打断道:“那你为何不肯为这学校取个好名!若是不能给寡人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治你个欺君之罪!”
    李羿一听这话脑壳疼,心中哀叹一声,但又无可奈何,只得正色说道:“那微臣就斗胆请陛下为这所学校赐名国子监。”
    拓跋俊随口念着:“国子监?”
    李羿开口道:“不错,国子监,将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必然会成为我大魏的栋梁,既是栋梁,那便配得上国子一词,而在他们走出校园之前,便是国子监的监生,而优秀的监生可以成为朝廷的候选人才。”
    拓跋俊一听这话来了兴致问道:“原来李乐府早有谋划,那便详细说来。”
    李羿转身看了一眼儒家众人,随后开口说道:“国子监,当为大魏第一学府,也是朝廷对读书人最高的管理机构,设国子监大祭酒一人,总管国子监上下全部事宜,各学科设博士一人,主管各科教学,下设典簿一人,协助博士完成教学工作,所有授课先生为监教。管理其他事宜者为司业,下设祭酒与监丞数人辅助司业打理国子监。”
    李羿说完众人议论纷纷,拓跋俊沉思片刻说道:“好!既然李乐府,心中已有丘壑,那就这么定了,就叫国子监,一切依李爱卿所言,国子监归属礼部,这首任大祭酒自然就由李羿你来……”
    李羿突然打断道:“陛下,微臣以为大祭酒一职至关紧要,非众人信服者不可担任,李羿年纪尚轻万不能担此重任啊!”他的想法是我还要潇洒风流呢,绝对不能把我拴在这啊!
    拓跋俊以为李羿这是在自谦,也是怕儒家其他各派不服,于是笑问道:“也对,若不能服众确实不妥,那正好儒家各派主事人不都在场嘛,那寡人便问问,诸位觉得这国子监大祭酒一职由谁来担任最为合适啊?”
    众人议论之后,孔修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回陛下,臣以为当今大魏,论才学见识,唯有李羿能当此重任。”随后各家主事人吩吩附和,李羿心里那叫一个默默无语两行泪啊,纵有千般苦楚又与何人说……
    拓跋俊笑道:“李乐府看来这服众之人非你莫属啊,所以你就别谦让了。同庆拟旨吧,国子监归属礼部管辖,任李羿为国子监大祭酒,万诗雨为司业,儒家各派主事人为博士,所有受业先生为监教,其他官职任命由国子监内部商议定夺,将结果报于吏部便可执行。”
    在众人跪地高呼万岁之声中,李羿心里是百感交集啊,这波操作可当真是流云行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腿,拿起烟头烫了自己的嘴。唉!宝宝心里苦啊!总之,国子监成立,定于春节之后正式挂牌招生。陛下离去后,儒家众人前来恭喜李羿。
    寒暄过后众人散去,留下来的便是陶仲文、孔修等几位大儒,孔修对李羿说道:“修缘啊,你既然早有想法,为何不早与我们交个底,刚才我们很是被动啊。”
    陶仲文说道:“此言差矣,我看陛下是在视察国子监后才有了心思,修缘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鲁舒说道:“不错,而且陛下的旨意很有意思,直接任命修缘为大祭酒,诗雨为司业,那不是将这国子监做成了夫妻店,其中意味只怕我们还未能体会啊。”
    陶仲文笑着拍了拍李羿肩膀说道:“修缘啊,陛下的心思你应该能体会到几分了吧?好好干吧!”说完转身离去……
    成为大祭酒和司业的李羿夫妇回到家中,那是各有心思,诗雨当然是无比激动,因为她成为了大魏正式官员,而且是大魏皇帝亲自册封,这个意义不仅仅是女官那么简单。
    李羿在琢磨为何拓跋俊会如此行事,思量许久之后终于想明白,上位者思考问题哪会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拓跋俊雷厉风行当场确定国子监的地位,无疑是在分割家族势力的权威。让天下读书人有其他方法报效朝廷,投靠大家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成为国子监监生也是仕途的敲门砖,他这般求才心切,更能体现出现在无人可用的处境,进一步说明科举制度的重要性,如果说科举是为朝廷选拔官员,那这国子监可以说是皇帝自己的后院,他可以随意从国子监挑选合适的人出任要职,弥补眼下的空缺!
    想明白了这点,李羿豁然开朗,谁来担任国子监大祭酒拓跋俊并不在意,他更在意的是让国子监迅速笼络人才,见到成效。
    想清楚利害关系,李羿对诗雨说道:“国子监成立之初,诸事待兴,你我可有得忙了,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收拢更多的学子进入国子监,此事你可有什么想法?”
    诗雨笑道:“这般费脑筋的事还是大祭酒来,有了主意只管吩咐便是,下官一定全力配合。”
    李羿白了一眼诗雨,自己琢磨如何为陛下分忧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