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大雁塔【新书求关注】
作者:库川六郎   大西游之踏遍西洋最新章节     
    一日,唐僧把《西游记》都看完了,在最后他又看到了古西安的模样,看到了皇兄李世民意气风发的样子,不禁又触动了他的相思之情。
    想来自己在刘尚原这里也呆了不少时间,见义勇为惹的风头也应该过去了,该启程去访访故地了。
    吃午饭时,唐僧和刘尚原表达了告别的想法,刘尚原问道:“师父准备到哪里去呢?”
    唐僧道:“我想先去看看大慈恩寺和大雁塔,接着要去昭陵祭拜一下皇兄李世民,有可能我还想深入墓穴里看看。”
    听唐僧说要到墓中去看看,对考古和文物有强烈爱好的刘尚原马上来了兴趣。
    他忍不住道:
    “师父,这两天我刚好没有课,也没什么事,我陪您去吧,一则可以给您当向导,二则路上可以给您解解闷,您看怎样?”
    唐僧本不想带人去,转念一想毕竟世道不一样了,自己一个人行走,难免会遇到不通世事的时候,有个人提醒疏通总归是好的,便答应了。
    两人收拾准备了一下,就开着刘尚原那辆雪佛兰小轿车出发了。
    刘尚原轻车熟路,一会就来到了大慈恩寺景区。
    两人下了车,迎面看见一尊高大的雕像,一位僧人右手提着锡杖,左手托着钵盂身披袈裟,衣袂飘飘,行色匆匆的样子。
    唐僧心里明白,那雕像显然就是自己,是后人为了纪念自己而修建的。
    唐僧心想自己虽然已经成佛,但是还很少有寺庙供奉自己的法相,这是为数不多的雕像之一,就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那雕像的眉眼神态果然和自己有几分相像,雕像的背后正对着那座自己最为挂念的大雁塔。
    一见此塔,他忍不住激动地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来到慈恩寺门口,有个售票处,刘尚原去买了门票。
    唐僧道:
    “佛门净地,本来都是向世人开放的,怎么要买票才能进入?!”
    刘尚原道:“岂不闻‘自古名山僧占多,而今寺庙门票多’吗?”
    唐僧叹了口气道:
    “真是世风不古,当年如果是这样的风气,我那一路西行经过了那么多名山宝刹,门票都不知要花多少钱。”
    两人入了寺门,见了钟鼓楼。唐僧道:
    “这钟鼓楼修得真高大,当年的钟楼和鼓楼哪有这般气派。”
    大雄宝殿前有两棵树,一棵是菩提树,一棵是婆罗树,老干虬枝,一看就是上了年纪,饱经风霜,但仍然精神矍铄生命力旺盛。
    看见了唐僧走近,两棵树突然如着了魔一样全身颤抖,树叶狂舞,枝桠都指着唐僧方向。
    把周围游人都吓了一跳,无风无雨的,好好的一棵树怎么会如此反常,人们纷纷驻足观看。
    唐僧见状,抢前一步上去,轻抚树的枝桠,树冷静下来,用枝桠温柔地蹭着唐僧,旁边有人拿起手机拍照。
    唐僧悄悄对刘尚原道:
    “这两棵树是当年我手植的,它们历经千年,通了灵性,还认得我这主人。”
    此时一个小沙弥跑了过来,朝唐僧深深行了个礼,说道:
    “我家主持请师父到方丈室一叙。”
    唐僧合掌道:
    “有请小师父带路。”
    那树仍然紧紧抓住唐僧不放,唐僧好言安慰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松开。
    唐僧动情道:
    “草木有灵性,当知谁手植。相逢千载后,执手不分离。”
    刘尚原补充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孟郊此句结尾是很贴切的。”
    来到方丈室,一名老僧等在那里,施礼道:
    “老衲空本,是本寺主持。不知高僧法号,从何处来?”
    唐僧知道在出家人面前不可说诳语,便如实道:
    “贫僧玄奘,法号三藏,从灵山大雷音寺而来。”
    一听此言,那空本老和尚连忙跪拜不迭,连声道:
    “不知祖师爷大驾光临,未及远迎,恕罪恕罪!”
    唐僧连忙扶起他道: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我是不请自来,尔何罪之有。”
    空本站起来,毕恭毕敬地道:
    “祖师爷光临,是本寺千载难逢的盛事。弟子欲召集全寺僧众一睹尊容聆听教导,不知祖师爷是否愿意。”
    唐僧忙道:
    “万万不可,老衲此行是秘密走访,不想公开身份,还请务必保密。”
    空本道:
    “弟子谨遵法旨。”
    唐僧道:
    “我只想在寺里走走看看,故地重演一下,还望行个方便。”
    空本道:
    “请随我来,弟子自当带路。”
    三人出了方丈室,迎面撞上一个穿着时尚的年轻女子,那姑娘慌慌张张地说了一句:
    “不好意思,走错地方了。”就一溜烟跑了。
    唐僧也没有在意,就径直往大雄宝殿方向走去。
    寺里的和尚见住持毕恭毕敬的给一个年轻僧人带路心里颇为纳闷,见了唐僧也纷纷恭敬行礼。
    大雄宝殿无甚特别,无非也就是中间一尊佛祖,左右两排罗汉,唐僧照例参拜一番。
    出了大雄宝殿,唐僧道:
    “我想去看看大雁塔。”
    来到大雁塔底下,看着这座四四方方的楼阁式宝塔,表面光洁如新,屹立千年依然风采依旧,不禁感慨万千。
    当年申请建塔,设计图案,选定地址,亲负篑畚,担运砖石,放置经文和安放石碑等情景一一涌现心头。
    在奠基典礼上,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高僧真人、文人雅士和社会贤达济济一堂。
    依稀记得自己的发言:略述自己皈依佛门经过、备述赴西天取经原因以及太宗父子护法功德等,最后说道:
    “但以生灵薄运,共失所天,惟恐三藏梵本零落忽诸,二圣天文寂寥无纪,所以敬崇此塔,拟安梵本;又树丰碑,镌斯序记,庶使巍峨永劫,愿千佛同观,氛氲圣迹,与二仪齐固。”
    如今物是人非,当年一起精心谋划的同志,叠砖刻字的工匠,撰文的皇帝,书写的大臣以及参加落成典礼的所有人,都已经化为尘土,而只有自己和塔得以独存,这塔才是自己真正的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