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老旧的纺织厂
作者:文雯姐姐   1995,祁同伟的重生之路最新章节     
    说罢,林守业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故作豪迈地说:“我这就回家,先从我家那口子开始,‘修理’一下,让她看看,我林守业也是有雄心壮志的!”
    祁同伟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大笑起来,“哈哈,守业,你这哪里是修理,明明是沟通嘛。不过,这态度就对了,我期待你的改变。”
    夜幕降临,林守业踏进了家门,迎面而来的是妻子温柔的笑容和桌上热腾腾的饭菜。他深吸一口气,心里五味杂陈,既有决心也有歉意。
    “老婆,咱们聊聊。”林守业坐下来,语气前所未有的认真。
    妻子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温柔地问:“怎么了?今天怎么这么严肃?”
    “我想,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林守业深吸一口气,“村里需要改变,我也需要改变。以前,我总是什么都听你的,但我发现,那不是真正的自己。我想为我们的未来,为我们的村子,做点什么。”
    妻子愣住了,片刻后,眼眶微红,却笑得更加灿烂,“守业,我早就知道你有这份心。其实,我一直都在等你开口。只要你决定了,我就支持你,无论你想做什么。”
    那一刻,林守业的心被深深触动,他紧紧握住妻子的手,感激地说:“谢谢你,老婆。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第二天,林守业带着满腔的热情和祁同伟一起,深入乡属企业调研。他们走访了每一家工厂,与工人们促膝长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你们看,这机器都多少年没更新了,效率能高吗?”在一家老旧的纺织厂,林守业指着嘎吱作响的织布机,眉头紧锁。
    “是啊,还有这市场,咱们的产品太单一,缺乏竞争力。”祁同伟补充道,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我们必须从根上解决问题。”林守业拳头一握,仿佛下了某种决心,“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同时加强市场营销,让咱们的产品走出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守业和祁同伟成了村里最忙碌的人。他们四处奔波,寻求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动员村民参与培训,提升技能。村里上下,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然而,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引进新技术需要大笔资金,村民们对新技术半信半疑,市场也并未如预期般迅速打开。一时间,质疑声四起,压力如山倒。
    “守业,咱们这样做,真的能行吗?”一天深夜,林守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妻子担忧地问。
    “不知道。”林守业叹了口气,但随即眼神坚定起来,“但我知道,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我们不能让乡亲们失望,更不能让自己后悔。”
    关键时刻,祁同伟站了出来,他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成功争取到了一笔政府扶持资金,并请来专家团队进行指导。同时,他和林守业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用实际案例和未来发展蓝图打动村民。
    经过数月的努力,乡属企业终于迎来了转机。新技术让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新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热烈欢迎。村民们的收入逐渐增加,笑容再次回到了他们的脸上。
    庆功宴上,林守业高举酒杯,激动地说:“这杯酒,敬所有支持我们、相信我们的人!更敬我自己,因为我终于明白,男人,就要有担当,有主见,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祁同伟在一旁点头微笑,他知道,林守业已经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村夫,而是成为了一个有梦想、有行动的男子汉。
    “接下来,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祁同伟接过话茬,“但有了这次的成功,我相信,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村民们纷纷响应,宴会上欢声笑语,仿佛预示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祁同伟被一纸任命书带到了这里,担任特别助理,任务是暗中调查并改善绢纺厂的现状。
    “老赵啊,你说这厂子,怎么就成了这幅模样?”祁同伟站在厂门口,望着里面稀疏的人影和杂乱无章的景象,眉头紧锁,对身旁陪同的老职工赵叔问道。
    赵叔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无奈:“小祁啊,这厂子里头的事儿,复杂着呢。厂长和副厂长都是老一辈的人了,文化不高,但人情世故玩得转。车间里啊,更是乱成一锅粥,亲戚套亲戚,管理起来难啊。”
    祁同伟嘴角勾起一抹苦笑,心中暗道:“看来,这场改革,注定不会风平浪静。”
    换上工装,祁同伟混入了工人之中,开始了他的暗访之旅。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夹杂着工人的交谈声,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懒散与无序。纺织机仿佛被遗忘的老友,满身灰尘,诉说着被忽视的故事。
    “这机器多久没保养了?”祁同伟装作不经意地问旁边一位正在擦拭机器的中年工人。
    “多久了?怕是连厂长自己都记不清了。”工人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讽刺。
    正当祁同伟准备进一步了解情况时,一阵不合时宜的笑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只见车间一角,车间主任正与几名女工围坐一圈,玩着扑克,不时爆发出粗俗的笑声,甚至夹杂着黄色笑话,引得周围工人侧目却不敢言。
    祁同伟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快步走过去,猛地一脚踢翻了那张“欢乐”的桌子,扑克牌散落一地,空气瞬间凝固。
    “够了!这就是你们的工作态度?”祁同伟的声音冷冽而有力,如同冬日里的一股寒风,穿透了每个人的心房。
    车间主任愣住了,随即恼羞成怒:“你谁啊你?敢在这儿撒野!”
    “我是新来的特别助理,祁同伟。”祁同伟直视着车间主任的眼睛,没有丝毫退缩,“从今天起,这里的一切都将改变。”
    接下来的日子,祁同伟深入调查,发现厂内不仅管理混乱,更有一张错综复杂的亲缘关系网,许多关键岗位都被管理层的亲戚占据,导致效率低下,人才流失。
    一次例会上,祁同伟决定直面问题:“我们厂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设备和管理的落后,更在于我们用人制度的不公。我提议,实行公平竞争,能者上,庸者下,打破亲缘关系网的束缚。”
    此言一出,会议室内顿时炸开了锅。厂长和副厂长脸色铁青,车间主任更是直接拍案而起:“你这是要动我们的奶酪?”
    祁同伟微微一笑,语气坚定:“不是动谁的奶酪,而是为了整个厂的未来。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下去,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会议不欢而散,但祁同伟知道,这一步已经迈出,就没有回头路。他开始秘密联系那些有真才实学却被埋没的工人,鼓励他们站出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那是一个加班的夜晚,祁同伟独自在办公室整理资料,突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竟是那位曾被车间主任排挤,如今凭借实力崭露头角的年轻女工小李。
    “祁助理,这是我妈妈亲手做的夜宵,您尝尝。”小李羞涩地递过一份热腾腾的饭菜,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
    那一刻,祁同伟的心被深深触动。他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在为一份工作努力,更是在为这些工人的未来和希望而战。
    经过数月的努力,绢纺厂终于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纺织机得到了全面维修与升级,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管理层重新洗牌,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被提拔到关键岗位;车间内部管理井然有序,原材料与半成品分类摆放,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
    更重要的是,工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不再是过去那种懒散消极的状态,而是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年终总结大会上,祁同伟站在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庞,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我们做到了,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改写了绢纺厂的命运。”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激动与自豪。
    “老祁啊,这日子是越过越紧巴了。”乡长老李坐在那张年代感十足的办公桌前,手里捏着一封泛黄的信纸,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忧虑。
    祁同伟,这位新来的副乡长,一脸坚毅又不失幽默地回应:“李乡长,咱们这是在‘体验生活’呢,苦日子才能出真英雄嘛!”他边说边拍了拍老李的肩膀,试图用轻松化解这份沉重。
    “英雄?我看咱们快成‘难兄难弟’了。三家企业停产,员工工资还得发,欠款像座山一样压着我们,应收账款又跟泥鳅似的滑不溜手。”老李苦笑,话语间带着几分无奈。
    祁同伟沉吟片刻,眼神突然一亮:“对了,咱们得换个思路。企业改革暂时放一放,不是放弃,是蓄力待发。咱们先集中火力,解决眼前最紧迫的问题——贫困村的发展。”
    消息像春风一样迅速传遍了红山乡,常务副省长赵立春即将到访里坑村的消息让整个村子沸腾了。村民们议论纷纷,都期待着这位大人物能带来什么好消息。
    “听说赵省长要来,咱们得把村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他看看咱们里坑村的精神面貌!”村长王二柱站在村口的大槐树下,挥舞着手中的草帽,动员着村民们。
    祁同伟也提前来到了里坑村,与村民们一同忙碌起来。他一边帮着清理道路两旁的杂草,一边与村民们拉家常:“大叔,您这手艺不错啊,这篱笆编得跟艺术品似的。”
    “哈哈,小祁啊,你这嘴甜得能哄蜜蜂来采蜜。咱们农村人没啥大本事,就这点手艺还能见人。”大叔笑得合不拢嘴,手上的活计却一点没耽误。
    赵立春的到来,让里坑村热闹非凡。他穿着朴素,面带微笑,走在村间小道上,与每一位遇到的村民亲切交谈,没有丝毫架子。
    “赵省长,咱们这村子穷是穷了点,但人心齐,劲儿往一处使,总有一天能翻身。”祁同伟在一旁汇报工作时,不忘给里坑村打气。
    赵立春点头赞许:“小祁同志,你的这股子干劲我很欣赏。不过,扶贫不仅仅是输血,更重要的是造血。我们要找到适合里坑村的发展之路。”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小插曲发生了。村里的孩子小明追着一只调皮的鸡,不小心撞到了赵立春的身上,手里还抓着一把刚从地里拔的野菜。
    “哎呀,对不起,对不起!我没看到您……”小明吓得脸色发白,连连道歉。
    赵立春却弯腰抱起小明,笑着问:“小朋友,这些野菜好吃吗?”
    “可好吃了,奶奶说这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小明骄傲地回答,脸上的紧张一扫而空。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祁同伟心中一动,一个念头悄然成型。
    从里坑村回来后,祁同伟立即将工作重心转向了高家村。经过深入调研,他发现高家村虽然贫困,但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特色农产品。
    “乡亲们,咱们不能再靠天吃饭了。我们要把这片土地变成金疙瘩!”在一次村民大会上,祁同伟激情洋溢地演讲。
    “可是,小祁啊,咱们没技术,没资金,怎么干啊?”有村民提出了疑问。
    祁同伟早有准备:“资金方面,我已经向上级部门申请了扶贫贷款;技术嘛,我联系了省里的农业专家,他们会来村里手把手教我们。我们要打造属于高家村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村民们听后,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接下来的日子里,祁同伟带着村民们夜以继日地忙碌,从选种、种植到管理,每一步都亲力亲为。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到了收获的季节。高家村的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销量节节攀升。村民们数着手里的钞票,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小祁啊,你真是咱们高家村的福星!”村长李大爷紧紧握住祁同伟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祁同伟笑着摆摆手:“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记住,我们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让高家村成为红山乡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