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困扰
作者:沉默的老刀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最新章节     
    乔克走到墙边,凝视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然后解释道:
    “我们有办法让他们重视起来。柒角大楼会协调安南军与我们共同演习,地点选在这里。”
    他指了指靠近安南海岸的一片海域:“这片水域有争议,安南一直想开发这里的油气田,并且和bp公司谈合作。”
    “我们的参与,就是在背后支持他们。”韦斯特走近地图。
    “可以这么说,但更重要的是,这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
    乔克说:“我们帮助bp获得项目,同时给国内一个交代;安南也因为我们而更有底气面对挑战。”
    “而且,演习地点离他们的琼州大约900英里远,情报显示那一带华夏的海军力量较弱,主要是些老旧舰艇,对我们构不成威胁。”
    韦斯特开始明白自己的角色:“您是想让我带队?”
    乔克没有直接回应,反而问道:“阿兰特,你担任少将已经五年了吧?”
    这句话像是一道光,瞬间照亮了韦斯特的心。完成这次任务,晋升就在眼前。
    “舰队的具体构成定下来了吗?”韦斯特显然已接受任务。
    “还没呢,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在专业问题上,乔克尊重前线指挥官的意见。
    为了让这次行动在公众眼中产生足够的震撼力,舰队的规模必须足够庞大。韦斯特迅速分析并提出了一个精心策划的方案:
    “为了制造最大的视觉和舆论冲击,我们至少需要一艘航空母舰领衔。
    卓越号目前处于适航状态,可以立即出动。
    它的海鹞战斗机最近表现优异,完全可以与安南的160轰炸机相抗衡,这将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机会。”
    “考虑到实际效果,42型驱逐舰的名声可能不会加分,不如选择排水量接近5000吨的22型护卫舰,如海狸号、康沃尔号和坎贝尔敦号。
    这些船只不仅比某些国家的主力战舰还要大,而且能展现我们的实力。”
    “虽然我们无意对香港采取任何实际行动,但展示强大的军事存在是必要的。
    我们可以加入无畏号船坞登陆舰,搭配几艘中型登陆舰和海军陆战队,按照福克兰群岛行动的标准准备。
    这样既能保持低成本,又能让舰队看起来更为壮观。”
    “别忘了补给舰的重要性,新近服役的维多利亚堡号应该能胜任这项任务。”
    韦斯特的提案几乎立刻就构建了一支全面考虑了形象、成本和实际需求的舰队。
    这次巡游旨在恢复皇家海军昔日的辉煌,同时也要扫除1982年那次冲突留下的阴影。
    乔克·斯莱特海军上将对此表示赞同。
    他希望这次派遣能够既展示皇家海军的强大阵容,又能控制预算,不让国防大臣在议会中遇到困难。
    尽管保守党的日子可能不多了,但韦斯特的计划成功地平衡了面子与里子的需求,并且把预算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你的规划非常周到,阿兰特。”
    斯莱特说道:“不过具体的军舰名单现在还不宜确定,请尽快准备一份书面报告给我。”
    他递给韦斯特一份旧报纸,提醒他在报告中避免过于明显的立场倾向,同时强调海军行动对于提升民心和政府支持率的作用。
    报纸上的标题《这是英列帝国的最终章》提醒着他们,媒体总是乐于放大事件的影响。
    此外,斯莱特还要求韦斯特在报告中间部分加入有关风险评估的内容,以确保决策者们能够慎重考虑所有因素。
    韦斯特还在专注于手中的报道,当乔克提到“中间部分”时,他微微一愣。
    “通常格式不是这样的……”韦斯特刚开口,就被乔克的手势制止了。
    “这部分必须得加进去。”
    乔克解释道:“如果不写明,将来万一出事,责任都会推到皇家海军身上。
    但若太显眼,大臣们可能会犹豫不决。
    装备清单和人员配置全是数字和表格,他们一般不会细看。所以夹在这两者之间最安全。”
    乔克停顿了一下,目光深邃地望着韦斯特:“明白我的意思吗?”
    韦斯特稍作思考,随即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领悟的光芒。
    他突然意识到,乔克之所以让自己负责撰写提交给国防大臣的行动方案,并且谈论了许多与军事无关的话题,其实是在给予自己机会和支持。
    考虑到两人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两人年龄上的差距,这似乎是一个深思熟虑的选择。
    而且,乔克的二儿子正指挥着一艘23型护卫舰——虽然这类船只在反潜方面表现突出,但因吨位较小、武器系统不稳定,韦斯特原本并未考虑将其列入计划。
    不过,现在看来,情况需要重新评估了。
    韦斯特虽习惯于军队中的直接交流方式,但他并不愚蠢。他知道有些事情由自己提出更为恰当。
    “我明白了,爵士。”
    韦斯特整理好报纸,放至腋下,戴上军帽说道:“一周内我会完成方案,并确保这次任务的舰队名单中包含代表皇家海军未来的新锐力量。”
    两人相视一笑,心领神会。
    “你去忙吧,我要去威斯敏斯特区一趟。”乔克说。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场景中,许宁遭遇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困扰:
    他忽视了春运这个因素,特别是在90年代,春运简直就是一场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难度超乎想象。
    柳城虽为地级市,但它的机场规模不大,航班稀少,毕竟这里的经济还不够繁荣,吸引不了多少航空公司的目光。
    21世纪初的时候,由于适航性的问题,三燕机场还曾一度停航。
    到了1997年,尽管名义上提供民航服务,但每周仅有两趟航班,分别飞往京城和新海。
    不幸的是,对于许宁来说,下一班飞机恰巧是在除夕日。
    时间紧迫,他决定购买火车卧铺票回家。相比于硬座车厢,卧铺不仅空间宽敞些,而且因为乘客较少,安全也相对更有保障。
    当然,即使如此,卧铺的舒适度还是有限的。
    在那个没有网络购票系统的年代,许宁记得曾经有过电话订票的服务,但他早已忘记了那串号码,更何况家里也没有安装电话。